“东洋人”盖个西洋式领事馆——访日本驻哈总领事馆旧址

作者 王萌

日本领事馆是一幢欧式建筑。我省著名作家阿成在《远东背影:哈尔滨老公馆》中描述:“就像外国人演中国京剧一样,在这幢纯粹的欧式建筑里,进进出出的,竟是一些留着小胡子的日本人,颇为滑稽。”

一幢L形的建筑

7229987

(图片来源)

位于红军街108号的日本领事馆为一幢L形的建筑,风格为欧式,这是日本进入哈尔滨建立的第二座领事馆,原馆在现花园校的位置,后被拆除。

这座日本领事馆红军街一侧的建筑楼面较宽,门前的人行道又较窄,站在道牙子上只能仰角拍摄,且只能拍到一部分,要想拍到这座建筑的全貌就要走到车行道上。红军街上车流穿梭,记者几次涉险站在车行道上拍摄,终于把整个楼体都收了进来。

“东洋人”盖了栋西洋楼

外观上看,这座小楼楼面呈现南高北低的非对称设计,楼面上纹饰繁多。楼房的窗户宽大,二楼窗户为拱形,一楼为方形,整体相当协调。

楼体上可见两处巴洛克式圆柱,一处为北门两侧圆柱,另一处设在楼面最高处,在圆柱上方还设计了两个阳台。

楼顶有一圈铁质栏杆的女儿墙,在楼面的最高处,分别安置了两个圣杯样的雕塑,不知是否是原建筑的设计,而圣杯的下方,有1924字样的浮雕,应该是建筑原来就有的,这就是该楼建设的年份。

据设立于该幢建筑门前的旅游标示介绍,该楼原为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事务所旧址。1924年5月始建,1925年8月落成,设计师是著名的日丹诺夫。

这是一幢纯粹欧化建筑,而在此办公的又都是日本人。我省著名作家阿成在《远东背影:哈尔滨老公馆》中描述:“就像外国人出演中国京剧一样,在这幢颇为纯粹的欧式建筑里,出出进进的,竟是一些留着小胡子的日本人,于傲慢之中,存在着某种让人忍俊不禁的景观,颇为滑稽”。

 

第三个在哈设领事馆的列强

日本帝国主义对于中国东北的资源早就垂涎三尺,在沙俄、美国之后,日本就急不可耐地第三个在哈设立领事馆,其设立的时间只比沙俄晚了两个月。

日本的第一个总领馆就设在现果戈里大街与花园街的交口处,即花园小学校所在的位置,1907年3月4日正式开始办公。第一任总领事是川上俊彦,接下来的总领事是天羽英二。这是一座谈不上什么艺术特色的很普通的建筑,1939年2月,日本总领事馆就迁到了现在的红军街上。

日本在哈设领后,从日本本土来的日本人开始大量渗透到哈尔滨,建起了学校、银行、工厂、宾馆,还收买林场,此后的哈尔滨几乎成为了日本人的天下,这些为日本后来的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依稀可见当年的规模

日本总领馆现为哈尔滨铁路局外经贸公司,推门进入,是一个不大的门厅,现在是外经贸公司的接待处,原来的功能估计也是一样。

正面是一条长走廊,应该是办公区,因为是L形的建筑,左侧还有一条长走廊,记者大致估算了一下,上下两层大约有办公室近五十个,可见当年日本领事馆的规模。

走廊的墙壁上安装着深红色的护墙板,里面灯光较暗,走上二楼光线较为充足。

从内部设计看,这幢楼的一楼二楼都没有大客厅,只有宽大的双侧楼梯和规整的办公室,说明它是一个纯粹的办公建筑。

在一楼半的楼梯缓台上,记者看到了墙壁两侧各有一个真人大小的罗马雕塑,后来经楼房里面的办公人员介绍,这些雕塑都是重新装修时后安上的。

哈铁外经贸公司综合部杨副主任告诉记者,这座建筑是巴洛克为主的折中主义风格,而且为砖混结构,他们重新装修时,可以看到楼板都是几十厘米厚的木头方子,现在的大理石、复合地板都是装在这些木方子之上的。“正因为是砖木结构,所以并不怎么坚固,现在墙体有些地方已经开裂,而且是冬冷夏热,看来它也该重新进行维修了。”

那呢子

职业媒体人,创业者。个人公众号:我30岁了(ID: me30thisyear) 宅,文字,读书,行走,记下记忆…… 个人微信号:ninannizi2010

相关推荐

哈尔滨时报社秘闻

哈尔滨时报曾是日本人在哈尔滨市创办的—份发行量最大的俄文报纸;是克里姆林宫每天给斯大林送阅的两家哈埠俄文报纸之一 …

2 条评论

  1. Allen

    照片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