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领事馆”

作者 王萌

对于哈尔滨人来说,哈尔滨领事馆老建筑就像是一部演绎了历史兴衰与国家复兴的老电影,在中国还是贫弱的时候,它们在哈尔滨这座城市中上演,而当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领事馆的身影开始在历史舞台上逐渐消失了,只剩下一栋栋建筑物供我们来欣赏和保护。同时,还有一些领事馆连建筑物也没有留下,只剩下了一些资料不全的文化碎片,让后人抚远追思、唏嘘不已。

消失的8处 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由省社科院学者李述笑提供)

1、 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龙江街

2、 波兰驻哈尔滨领事馆 凤翥街

3、 荷兰驻哈尔滨领事馆 商务街

4、 比利时驻哈尔滨领事馆 新城大街和商务街

5、 瑞士驻哈尔滨领事馆 中山路

6、 拉脱维亚驻哈尔滨领事馆 比乐街

7、 立陶宛驻哈尔滨领事馆 邮政街

8、 爱沙尼亚驻哈尔滨领事馆 大直街与阿什河街交口

21个“领事馆”只剩13个

据哈市高级规划师张相汉介绍,自1905年开埠,随着东省铁路的兴起,哈尔滨作为通向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先后有18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总领馆,形成了21个领事馆建筑。这些领事馆的设立为哈尔滨带来了多元化的民俗、文化以及商业。另外,各国领事馆的建筑都有着非常典型的风格,很有价值。

哈工大建筑学院教授徐苏宁说:“当年哈尔滨不乏规模大、行政机构设置完备的领事馆,但还有一些小领事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办公而已,还有一些是委托其他国家来代行领事事宜。”哈尔滨有据可查的领事馆达21个,目前留下了13个。

保护意识差 日、荷领事馆被拆

对由于各种原因而“遗失”的领事馆建筑,徐苏宁教授最为遗憾的有两个。一是1907年在现南岗区花园小学校建成的原日本总领事馆,该领事馆曾与当时的日本宪兵队共用,地下还设有牢房,具有这样功能的领事馆建筑并不多,极具历史研究价值。二是曾建于现哈工大院内的原荷兰领事馆,它是典型的北欧建筑,是当时建筑艺术中的代表性精品。

徐教授说:“之所以说这两个建筑可惜,是因为它们有留存下来的机会,但当年因为保护意识不强而没有保住。”

据徐教授回忆,原荷兰领事馆被拆除年代可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建筑为单层的尖顶小楼。据哈市城乡规划局名城处提供的资料显示,原日本领事馆拆除时间为2002年。

回国潮湮灭首批“领事馆”

“要说哈尔滨的领事馆是怎么消失的,这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当年的回国潮可以说是带走了第一批领事馆。”徐教授说。

侨民在一个国家达到一定数量才可能建立领事馆。而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回国潮的兴起,有的国家在哈尔滨可能只有侨民几百人或者是几十人,已没有大量需要处理的侨民事务,零星留下的侨民托管给其他领事馆,就这样,一些领事馆被撤掉了。

据徐教授介绍,当年哈尔滨的开发就如潮水一样,有涨潮就有落潮,在第一批的开发过程中,先到的人占据了更好的时机和位置,后来的国家虽然也在抢滩,但终因实力不济败下阵来,像罗马尼亚、荷兰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些国家的领事馆当年可能就是租用的民房,领事馆走了,民房租给别人,这段历史可能就会被逐渐忘记,再后来,这些建筑可能也被自然拆除,留在建筑上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就彻底湮灭了。”徐教授说。

现存“领事馆”保护受到关注

近些年,在领事馆建筑门前设立了永久性的旅游标示牌,这就是哈尔滨市采纳专家的建议打造的“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该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就是以市区内遗留的十余处领事馆老建筑为主体,通过加强建筑保护和完善建筑功能,组织和完善旅游路线,形成全国最长的领事馆建筑博览线路。

同时,破损较重的原丹麦领事馆建筑也被保护下来,经过重新修缮,被全力打造为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这也是哈市首个由领事馆建筑开发利用而成的博物馆。徐教授建议把它打造成哈尔滨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就像当年的领事馆不远万里来到哈尔滨一样,现代化的哈尔滨也要和它的历史文化一起走向全世界。

那呢子

职业媒体人,创业者。个人公众号:我30岁了(ID: me30thisyear) 宅,文字,读书,行走,记下记忆…… 个人微信号:ninannizi2010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