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往事18:中东铁路的红与黑

华工出国谋生大约始于16世纪,到19世纪末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旅俄华工大大晚于旅欧和赴南洋的华工而始于19世纪60年代,因为沙皇俄国此时才开始工业化进程,而且刚刚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需要大量劳工。但是,在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前,旅俄华工主要是走海路通过海叁崴入境,而且全部服役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对岸的沙俄远东地区。

从1903年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0多年的时间里,旅俄华工主要是通过中东铁路进入俄国,而且数量之多,仅一战期间就多达数十万人,分布在俄国全境。在欧俄的华工大约有15万人,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华工约有30万人。

沙皇俄国是世界上有名的“民族监狱”,旅俄华工到了俄国就成为沙皇的黄皮肤的“奴隶”,倍受压迫、剥削、歧视、虐待、欺凌和屈辱,受尽奴役,吃尽苦难,有的甚至惨遭迫害。从北极圈附近的摩尔曼铁路工地,到南方的顿巴斯矿区,从西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工事,到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原始森林,从城市到农村,从大山到草原,从矿山到油田,从铁路到港口,到处是华工的劳动遗迹,到处是华工的血汗和泪水。从这种情况上看,是这条中东铁路把数十万华工送进人间地狱。

处于沙皇俄国这座“民族监狱”最底层的华工,受到的压迫最深,反抗也最烈。在列宁主义的故乡,华工与俄国工人一起,有条件最早地接触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最先拿起武器投入十月革命为创立和捍卫苏维埃政权进行殊死斗争。在攻打冬宫的工人赤卫队中,在革命后初创的工农红军的队伍里,在同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的帝国主义干涉军和反动白匪军殊死斗争中,到处都有华工与俄国工人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并肩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这条中东铁路把旅俄谋生的华工送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这就是中东铁路的红与黑。

旅俄华工的出现,既是中国政府积贫积弱无能解决人民贫苦所系,也是沙皇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产物。虽然沙皇占领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由于当地俄罗斯人稀少,移民数量不足,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不得不依靠华工的劳动来维持正常的经济生活,加之占领远东后必须建设的重大工程,都需要极大数量的劳动力,所以沙皇政府不得不招募大量华工。

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及其支线中东铁路,是沙皇政府维护远东稳定和与日本争夺东北亚霸权的战略工程。最初沙皇政府打算完全使用本国工人,以使投资花在本国人身上,也可以促进本国人向西伯利亚和远东移民,可是从欧俄招募来的本国工人因惧怕工程艰苦很快逃散,而华工能吃苦,工资低,所以决定全部由华工和本国流放人员修筑这条大铁路。正是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东铁路主要是华工修筑的,所以会在世界上高寒、高险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铺设,赶在日俄战争爆发前迅速建成通车。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含中东铁路)的建设中,致伤、致残和丧生的华工无数,这条铁路是在华工尸体上建成的,铁轨下的块块枕木如同华工的条条脊骨!

在远东有300多个金矿,是沙皇招募旅俄华工的又一个重要用工项目。黄金开采成为沙皇俄国资本积累的极大泉源,大大加速了沙皇俄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过渡。
在远东原始森林里的伐木工、矿山里的矿工和筑路工、搬运工、建筑工等所有的劳动强度最大、最苦最脏最累的工种都是华工在做。1910年前,沙皇政府在远东因为通过增加移民企图同化华工的努力失败,所以采取排斥驱赶华工的政策,但是终因用人部门离不开华工而成一纸空文。

在一战期间,沙皇根据战争的需要大量招募华工数十万人,大大超过英法的招募数量。被招募的华工遍及全俄,其中一部分到了欧俄和被骗到对德作战的一战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是战争中的苦力,成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牺牲品。

旅俄华工的悲惨命运,使他们与俄国工人阶级一起,先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与推翻了沙皇反动统治 随之又与俄国工人阶级共同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为创立和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帝国主义和反动的白匪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彼得堡的华工有五千人,他们在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影响下,成为数十万旅俄华工中最先觉悟的部分。无论在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中,还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都不是旁观者而是俄国工人阶级的亲密战友,他们首批报名参加了工人赤卫队并参加了攻打冬宫的历史性战斗。

全部旅俄华工都知道布尔什维克是自己的人,为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而战就是为自己而战。所以当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与反动白匪,穷凶极恶地从四面八方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攻的时候,华工们明白必须舍命保卫苏维埃工农政权。

旅俄华工除了参加俄国人的队伍或国际团、国际支队外,还组成无数支中国团、中国营、中国连、中国支队,南征北战,为打击帝国主义干涉军和反动白匪军而浴血奋战。

彼得堡成立了中国支队,成为全俄组织华工红军部队的中心。莫斯科成立了中国独立支队。

孙富元组织的特别国际团在南方作战。在西伯利亚阿拉伯耶夫斯克任辅臣领导的中国团骁勇善战战绩卓著。

在沃罗涅什韩喜顺领导的中国支队和在北高加索包其三领导的中国营,都使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军和白匪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著名的顿巴斯矿区高尔尼亚茨克矿井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华工参加了红军,留下来的人也全都报名参加了工人赤卫队保卫矿山。在波得格勒南的古不乐维,当地一家木工场的三百零七名华工全部报名参加了红军,组建成一个中国人的红军营,这支部队就是后来转战国内战争北部和西部各战线的著名的红军第四六一团中国营。

明斯克地区的一个伐木场,华工们一听说附近的巴赫马奇成立了工人赤卫队,就立即派人前往联系,不久,这个伐木场的一千多名华工就全都前往巴赫马奇参加了赤卫队。

据不完全统计,到1918年底为止,各地组建的华人红军部队有沃罗涅什省两个团、三个营;莫斯科一个支队;彼尔姆两个团、四个营;彼得格勒两个支队。从1919年1月到8月,又有六支新的华人红军部队组建完成:第三集团军第二十九狙击师、尤佐夫卡、基辅的第十二集团军国际师、敖德萨的国际师和苏马赫等地。

有一位华工红军的卓越组织者叫单清河,他组织了两支由敖德萨的华工组成的特别突击队,并与他们一起战斗,击败了德国干涉军和白匪哥萨克的进攻,这是一支令乌克兰和顿河的德国人和哥萨克白匪望而生畏的军队。

1918 年9月15日的彼得格勒《 武装人民》报盛赞参加红军的旅俄华工:“革命创造了奇迹……旅俄华工拿起了武器,组织了国际主义者的队伍,他们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在他们的黄皮肤下面流着红色的无产阶级的鲜血,他们黄色的胸膛里一颗勇敢的心在和世界无产阶级一起跳动,他们黄色的手高高地擎着国际歌的红旗。”

旅俄华工参加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的行动立即引起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的恐慌。1918年9月28日,日、英、美、法、意、比、葡等七、八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曾联名就此辜向中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中国军阀政府指示中国驻俄公使阻止华工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及红军。当时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首席代表、外交部长陆征祥写信给在苏俄的“中华旅俄联合会”,要求务必劝告华工尽速脱离红军队伍。

1919年11月29日,莫斯科的中国战士们召开大会,讨论中国政府和协约国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人红军的态度问题,会上华人红军负责人鲁义文、张海辰先后讲了话。

最后大会通过了一项洋溢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斗豪情的决议,决议写到:“在俄国组织中国国际主义红军部队,完全是由旅俄华工组织自己首先倡议、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自己指挥而且完全由中国人中的志愿革命者组成的。高尔察克、邓尼金和尤登尼奇在协约国的暗中怂恿下对中国人进行的任何诬蔑、威胁、任何残暴行径都吓不倒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将为从资本家的压迫下解放所有被压迫民族和为世界革命而流血。”

关于参加红军的旅俄华工的总人数,当时的报刊有的说是3万人,有的说是5万人;有的苏联专家说是4-5万人。据一位沙俄少将说:“老农军(即工农红军)内有华工20万人”。虽然我们无法鉴别其真实性,但是至少说明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人数之多和影响之大。台湾“中央研究院”有分析资料称,仅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就能够组织起来20万中国人的红军队伍。

有关文献和回忆录提供了另外一个重要情况是,参加游击队同帝国主义干涉军和白匪军作战的中国人,并不少于参加红军的人数。

可以这样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中,直接拿起武器为创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的旅俄华工总数,至少在15-20万人之间。

从北部彼得堡到南部顿河草原,从莫斯科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上肃立的成千上万的无名烈士墓里,安葬着为苏维埃政权而英勇献身的中国人,这是中国人民曾经用鲜血和生命援助俄罗斯人民革命事业的历史见证。

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旅俄华工要求返回祖国。苏维埃政府为华工回国拨付了3000万卢布,并通过西伯利亚和中东铁路将华工送回祖国。但是,却遭到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的阻扰。他们视旅俄华工为洪水猛兽,惧怕华工将十月革命的思潮带到中国。

北洋军阀政府的这种担心完全没有错。旅俄华工亲眼目睹或亲自参与了创立和保卫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工农政权,他们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有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改变劳动者的悲惨命运,他们每个人都是十月革命的火种。

当旅俄华工返回祖国抵达边境的时候,奉系军阀张作霖对待返回祖国的旅俄华工无异于对待犯人,下令“严厉检查,谴回原籍,并由地方官取保释放,严行监视。”

但是,思想是禁不住的。旅俄华工回到祖国(其中有4万旅俄华工定居于哈尔滨),都成为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重要力量,并且为沟通中国共产主义者与俄共和共产国际的联系,促进成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积极贡献。

刘德基

本名刘德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一生工作了两个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18年。政策研究和新闻工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策学会会长。点击进入刘德基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2 条评论

  1. 这几乎是专业研究文章了。翔实的史料。

  2. 写的不错 支持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