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往事27:十里洋场

十里洋場,是形容外国洋行、洋貨充斥旧上海的一句话。这里用来说明上个世纪初到30年代前的哈尔滨不仅毫不过分,还有所不及。

这个事期哈尔滨的外资经济比重占绝大多数,洋行集中的大街有七、八条,总长度何止十里?!而且洋行国别涉及几乎整个欧洲和美、日、亚、澳国家,甚至由于洋行建筑的风格和式样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和折衷主义,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应有尽有,从而使每一条洋行大街都是欧式建筑的艺术长廊,其中央大街被堪称欧式建筑的世界博览。

在长达1450米的中央大街上,有多少家洋行?各经营什么生意?没有详细资料可查,但是这并不重要。从当年的实拍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条大街上洋行一家紧挨一家,头上的洋文牌匾也表明了各做甚麽生意的,而且能够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洋行之间竞争之激烈。百年之后的今天,虽然当年的这些洋行早已销声匿迹,但是,仍然有一种东西已经将当年洋行激烈竞争的场面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并且凝固起来物化给后人看,这就是当年的建筑!

在中央大街北段,有一座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它是跨国公司秋林洋行在道里建设的分行,由于建设的时间较早,正值开辟中央大街的初期,所以这座建筑很幸运地占据了中央大街从苗圃街和西头道街中间的一个完整的街区。

著名的马迪尔宾馆仅仅晚了三、四年,1906年在中央大街中段开工建设时,只能占据中央大街的半条街区,另一半街早被他人的二层洋房所占领。无可奈何,马迪尔一期工程只能建设一个“╚”形的楼,而且面临中央大街的一侧

楼体短于拐向西七道街的楼体。20年后,马迪尔宾馆终于将南侧的二层洋房盘下,建设了一个“╝”形的楼,这算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行楼合并成“╚╝”形楼,这座精美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终于占据了中央大街的一个完整的街区,得以充分的展开。

与马迭尔宾馆斜对面的松浦洋行就不那麽幸运了,甚至留下了终生遗憾。松浦洋行,是日本人为了拼命融入欧洲社会而精心选择在马迭尔宾馆的对面,带有挑战性建设的哈尔滨最美的巴洛克建筑,甚至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松浦洋行魅力四射,无可挑剔。正像人们酷爱自己的孩子,连孩子的缺点都看不到或者不肯承认一样。松浦洋行建于1916年,那个时候中央大街已经繁华似锦,特别是中段商家必争之地,建设用地早已告罄,她只能在现有的狭窄空间建设,从而只能以自己的花容玉貌、华丽身段和雍容典雅的气质夺人。但是,只要冷静地观察,就会发现由于建设空间狭小不得伸展,松浦洋行就像一位被绳索捆绑着的美丽新娘!

在中央大街,像松浦洋行一样由于建设空间局促而不得伸展的建筑还有不少。例如松浦洋行对面的萨姆诺维奇兄弟商会(后来成为道里秋林公司),这是一座高雅精美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同样因为其南侧已被其它洋行占据,而建成“╚”形楼,面临中央大街一侧的主立面反而比拐进副道的副立面短许多,极大地损失了它的气质和建筑风格。

在松浦洋行的北侧,有一个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万国洋行”建于1922年,是在完全没有建筑用地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并用绝顶聪明的办法——将建筑立面大大地向内凹进,以退代进,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充分伸展了两侧副建筑,成为中央大街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洋行建筑。这是中央大街洋行拥挤所逼出来的绝招。

在中央大街除了以上著名的洋行外,较大的洋行还有别尔科维奇洋行、阿基谢耶夫洋行、协和银行、犹太国民银行、伊格莱洋行、阿格夫洛夫洋行、华梅西餐厅、米妮阿久尔茶室店、万国储蓄所等等。

走在中央大街,满街的洋房、满街的洋行、满街的洋人。商家的牌匾和街上的路牌都是外国字。男士西服革履、女士裙装艳抹,相拥而行。商场、舞厅和咖啡店飘出来的都是爵士乐,街上的外国人说的都是滴里嘟噜外国话。的士招手即停,跑车上坐的都是被挽着的摩登女郎。跑在中央大街上的俄罗斯载人马车,高头洋马踏在面包石上的马蹄声“哒、哒、哒”清脆嘹亮,人力黄包车也是高档豪华型的。中国人走在中央大街上会忽然觉得到了外国,而外国人反而觉得是在自己的家园。

如今的中央大街都是三层以上的洋房了,这是几十年大鱼吃小鱼,二层楼以下的小洋行被吞并的结果。中央大街见证了雍贵豪华背后的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残酷、虚伪和黑暗。
当然,中央大街只是洋行大街之一,甚至最大的洋行还不在这里。

与中央大街平行的地段街,是日本人为主的洋行大街,它的地标建筑是著名的索菲亚教堂,是俄国人建设的东正教堂(前后两座),与日本人无关。但是日本洋行选址在紧邻索菲亚教堂的地段街,这是他们拼命挤进西方社会的普遍心态。日本人最大的洋行都集中在索菲亚教堂附近,目的是让来教堂祈祷的西方人都能方便地看到日本人也是西方社会的一员。

右图是地段街上的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现在的省美术馆),是以古典主义风格为主的折中主义建筑,与索菲亚教堂近在咫尺。

下图是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日本朝鲜银行。

路西有日本喜登和百货商场,也是哈尔滨规模较大的百货商场。

与中央大街平行的水道街(现在的兆麟大街),也是洋行较多的街区:右图是英国汇丰银行,建于1923年,以古典主义为主的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精品;相邻的仿古典主义建筑是日本物产柱式会社;南端是三井物产柱式会社。路西是日本人建设的属于日本近代式建筑——哈尔滨会馆。南端是日本三井物产柱式会社。

日本朝鲜银行

日本朝鲜银行

与中央大街、地段街、水道街垂直交叉的石头道街,也是洋行较多的大街。从东至西大的洋行有:东洋旅馆、日本旅馆、日本株式会社丸商百货商场(解放后是哈尔滨规模最大的第一百货商店)、中央大药店、日本高冈号柱式会社、美国花旗银行等。

以上是俄国管辖的埠头商业区(即现在的道里区)四条洋行大街的洋行。

俄国管辖的秦家岗——即政治文化领事馆区(现在的南岗区),这里的外侨固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5%以上,加上流动的外籍人口,几乎全是外国人的天下。所以为其服务的洋行数量并不少,更主要的是个体规模大,商品档次高。

霍尔瓦特大街(即车站街,现在的红军街)有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的著名的莫斯科商场(现在的省博物馆)和中东铁路宾馆(日本时期的大和旅馆)、以文艺复兴风格为主的折中主义建筑华俄道胜银行、兼哥特和文艺复兴两种风格的浪漫建筑契斯恰科夫高等茶庄等等。

与霍尔瓦特大街平行的义州街(即现在的果戈理大街),有哈尔滨最大的跨国百货公司——秋林洋行、哈尔滨最大的外国影院——熬连特电影院、巨人电影院、普希金药店、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东北分公司、乌克兰俱乐部、环球银行等等。

有些洋行并不在洋行大街,而是混迹于中国商业大街,甚至包藏在俄国人管辖之外的中国人聚集区——傅家甸(即道外区)。例如英国的麦加银行等外国公司并没有落户在洋行大街,而是落户于新城大街(即现在的尚志大街)等多条中国的商业大街;还有不少外国公司,例如水火保险公司也没有在洋行大街落户,而是按人口分布合理地落户于哈尔滨各居民区,包括人口稠密的傅家甸(即道外区)。

大型外资工业企业则独立于中外商业街之外,特有自己的空间,例如俄国人的中东铁路总工厂(即车辆厂)建在道里商业区的西部边缘——三十六棚;俄籍犹太人建的德里金火磨(即面粉加工厂)设在铁路桥下,后来被中国民族资本兼并成著名的双合盛制粉厂。著名的波兰籍犹太人的老巴夺纸烟厂落户于南岗铁路道边。英商鸡鸭公司落户于秦家甸(道外区)滨江火车站铁路专用线旁。还有不少外资制油厂、啤酒厂等等都落户于远离商业大街的地方。

总观哈尔滨的洋行,创办和经营者队伍:以俄国人(包括俄籍犹太人)为主,此外至少还有33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國家)的商人和企业家。这些国家是:俄国、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波兰、瑞典、意大利、荷兰、葡萄牙、丹麦、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希腊、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亚美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塞尔维亚、立陶宛、南斯垃夫、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越南、朝鲜、澳大利亚。

其中有据可查的是:比利时人开办木材洋行15家、钢铁机器洋行10家、宝石钟表洋行10家、自行车和食品洋行9家、文具用品洋行7家、农机具洋行1家,保险公司1家,总计53家;波兰人开办服装洋行7家、毛皮食品医疗器械化学药品洋行6家、自行车钢铁制品石油宝石钟表洋行5家、其它食杂店药店杂货店7家,总计25家;拉脱维亚人开办洋行3家;立陶宛人开办洋行6家;爱沙尼亚人开办洋行4家;捷克人开办洋行10家;土耳其人开办了阿衣打罗夫洋行;印度人开办他索逊洋行;奥地利人开办了喀尔什等4所洋行。

其他国家:希腊人1901年就进入哈尔滨在道里十一道街开办安吉巴斯酒厂;丹麦人1902年在道里买卖街开办东巴伐利亚啤酒厂;1903年创办西比利洋行,从事粮食、毛皮、牲畜贸易;1907年创办宝隆洋行,掌握着哈尔滨输向马赛、热亚那等地中海沿海城市大豆和粮食贸易的绝大部分;20年代创办了2家保险公司;荷兰人1913年在道外区创办了2家水火保险公司、20年代又创办了5家保险公司;瑞典人20年代开办保险公司1家;瑞士人开办保险公司2家;意大利人建立了永丰等多所洋行和石油专营商会;……很显然,这是很不完全的统计资料。

事实上,在哈尔滨的各国洋行数量要比上述介绍多得多。各国的洋行都发了大财,同时也促进了哈尔滨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刘德基

本名刘德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一生工作了两个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18年。政策研究和新闻工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策学会会长。点击进入刘德基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