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1923-“亨得利”在哈尔滨

亨得利5

“亨得利”字迹 依稀可见  拍摄于2015年

位于靖宇街324号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建于1917年。1923年,亨得利眼镜店落户于此,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亨得利”这块老字号招牌曾历经一番斗争才得以保留下来。2001年被市政府评定为保护建筑。该建筑内历经近90年的德国产铸铁验光仪、蔡斯检度仪、德国三星落地钟是地道的古董,是镇店之宝,它们无声地向过往的行人讲述着自己的不凡身世,也讲述着哈尔滨这座年轻城市的成长历程,它就是在哈埠开设较早,筚路蓝缕,为哈市民族产业起到先锋作用的亨得利钟表眼镜店。

清朝末期,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大门,种种来自欧美的舶来品像洪水般涌入中华大地,钟表眼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英商率先在沪杭等地经营亨达利钟表眼镜店。国人应启霖、王光祖、庄鸿皋见钟表眼镜行业利润很大,决定合资经营钟表眼镜店与外商抗衡,取名为亨得利。三人先在杭州清和坊建店。当时的钟表眼镜产品利润丰厚,尤以眼镜为最,进价1元的眼镜可卖3-5元;进价10元的手表可卖15-20元。几年光景过后,亨得利便积累了可观的利润。但他们并不满足现状,资本的不断积累,使三位财东断然决定扩大再生产。到民国初年,三位富有远见的创始人在江浙一带大中城市相继开设了多家分店,其中业绩尤为突出的当属建在上海永安公司隔壁的亨得利分店。可英商为维护他们在中国的权利,便以亨得利影射、效仿亨达利字号,鱼目混珠,影响亨达利声誉为名,将亨得利告到法院。当地法院为讨好英商从中做手脚,亨得利败诉。亨得利此时在各地分号甚多,毫不气馁地又上诉到南京高等法院。法院认为:既然两家商号均在中国开设,理应按中国法律办事。中文的“得”与“达”,音意均不相同,既谈不上影射,也谈不上效仿。亨得利顾名思义,乃买卖亨通得到利润之意,与亨达利并无关系,更谈不上鱼目混珠!亨得利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1923年,三位财东又瞄准了位于中东铁路枢纽、方兴末艾的东北大都会哈尔滨这块风水宝地,由上海分店中选派了业务能力突出的心腹浙江宁波人周彭年来哈建店。

亨得利7照片拍摄于2013年飘雪的春天

周氏来哈建店时,哈埠钟表眼镜行业多为日商垄断,仅在道里地段街与石头道街就有前田时计店(今道里新华书店址)、樱井时计店、八木时计店、岩间商会以及在马家沟、香坊等地区的石山、三浦、吉冈、龟井、香田等十多家钟表眼镜店,而民族产业却寥若晨星。亨得利的诞生,结束了日商垄断该行业的历史,在哈埠百姓中传为佳话,纷纷到自己同胞店里选购商品。

亨得利开业伊始,便确定了自己的营销方针与策略,首先是摒弃日货,偶有几款日货摆上柜台,也是为了装点门面,纯为应景之物,而大宗商品则主要是购自英、德、法、意、瑞士的“西洋货”。当时,日产眼镜虽然款式新颖、做工精美,但材质脆弱,极易折断,好看不耐用;手表,多为“四轮子”(机芯主件的四个铜制齿轮轴承,无钻石),使用寿命只有三五年。“西洋货”钟表、眼镜的质量则远远优于日货,虽售价略高,但购买者非常认可。再者,日商户从来不经销“西洋货”,又使亨得利赢得了头筹。其时,在国人心目中,早已对日货存有排斥之心,日货逐渐失却人心,失去市场。诚然,在那个年代里,贫困交加的普通百姓,万不得已才会买副眼镜,至于手表更视为奢侈品。资料记载,1923年,全市人口319355人(据同年《露亚时报》报道),其中,俄侨107000人(同年《满洲事情》第七辑,外务省通商局出版)。若每日有万分之一的人光顾亨得利,包括那些高消费的达官显贵、俄侨,足以使亨得利赚得钵满盆满。

亨得利4图片来自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

进入上世纪30年代,上海、烟台的座钟、挂表、眼镜进入哈埠市场。亨得利此时所售商品在品种、品牌、款式上求全求新。所售眼镜要求供货方在镜架指定部位刻上“亨得利”三字,便于顾客退换或维修。在服务上提出“顾客如父母至亲”的口号,顾客进店先让座,后倒茶,虚寒问暖,施以人文关怀。亨得利十分重视提高员工的素质,认为“事在人为,为事在人,人必才高,诸事方成”。店员以每日的成交量为考核、衡量其能力的依据,优秀者可得到提拔重用,年终多分“花红”。

道外靖宇街中华巴洛克建筑 (72)_副本_副本照片拍摄于2012年3月

就这样,亨得利把哈尔滨人的心都搅活了,当他们购得该店一款商品时,会感到无上荣光。笔者有一位长辈,在前些年与其闲聊,提及亨得利,他讲述了一件真实的故事:他有一个曾在道外埠成印刷厂“吃劳金”的侄子,省吃俭用,攒下一笔钱,到亨得利买了一块手表,第二天一上班,便把衣袖高高挽起,一会扫地,一会给同仁沏茶倒水。同仁惊诧莫名,这小子平日里哪有这般勤快,今儿犯了哪向风?当同仁发现他腕上戴着一块瑞士产三度士牌手表时,一片唏嘘,一股脑儿围上来拽住胳膊看个究竟,他兴致勃勃地大声嚷嚷道:“在亨得利买的!”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亨得利的那种向往、信赖。亨得利是那个时代时尚的风向标。亨得利9

照片拍摄者:滕英武

 1932年,哈尔滨沦陷后至1942年,日伪当局先后实行了经济“统制”,限制进口,物资配售,加之关内外交通一度梗阻,“西洋货”与关内货源逐渐减少,亨得利的生意随之衰落。掌柜周彭年的长子因涉嫌“经济犯”入狱,后虽以重金保释出狱,但身心已受到严重摧残,整日郁闷,终成疾患,治疗无效,不久身死。次子周东汇为逃避被抓“国兵”,躲匿大连。此时,为保存企业人员,部分骨干转移上海,柜上只留下7人,在减缩后的30平方米后铺里,维持残局。至哈尔滨解放前夕,企业濒临倒闭。

哈尔滨解放后,周东汇重返亨得利,在市政府的帮扶下,企业重整旗鼓,逐渐恢复生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生意蒸蒸日上。时至今日,亨得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稳地站在它原来的座标上。                                                                                                                                                                           (文字资料摘自哈尔滨新闻网;作者为市商委退休干部  编辑:胡英男)

亨得利8

照片拍摄者:滕英武

亨得利6

我在2013年春天拍摄的”亨得利”

亨得利3

照片来自网友on the road

亨得利2

道外靖宇街中华巴洛克建筑 (74)_副本

照片拍摄于2012年3月

王子雄

青年画家、大话哈尔滨LOGO创作者、撰稿人、主要作品:《哈尔滨布拉戈维音斯卡娅教堂》、《舞动哈尔滨》、《犹太人的远东故乡》、《凡尔赛宫的晚礼服》 、原创视频《哈尔滨近代建筑艺术》 微信号:UNIQUE20140130

相关推荐

2 条评论

  1. 有意思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