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影存珍:1949年松花江捕获大鳇鱼

6631267876816339837
鳇鱼是黑龙江特产,鳇鱼烧土豆、砂锅鳇鱼是黑龙江著名风味菜肴,现在我们能吃到的鳇鱼基本上都来自乌苏里江抚远一带,而且都是人工繁育的,纯野生的是保护动物。松花江也出产鳇鱼,只是现在基本绝迹,最近一次有纪录的发现还是30多年前的1981年,当时在哈尔滨松花江沿岸的6号照曾有人捕获一条体重11.5公斤的鳇鱼。

这张老照片纪录了哈尔滨渔业公司1949年5月在松花江呼兰河口捕获的一尾重380斤的大鳇鱼。这也是美食地图发现的最早的松花江鳇鱼影像。照片拍摄于哈尔滨市渔业批发市场,当时哈尔滨早已解放,但距离建国还有4个月,照片上还沿用民国年号。哈尔滨渔业公司也刚组建不久。

哈尔滨名称由来有一个说法就是来自满语“打鱼泡”、“晒网厂”,且不论此说是否成立,松花江确是就在哈尔滨旁边流过。据《哈尔滨市志》记载,1736年,清廷开禁放垦后,大量汉族流民从关内来到哈尔滨松花江两岸落户,中原地区先进的渔业生产技术随之传播进来,捕捞器具由简单的鱼钩、鱼叉发展到梁子和网具。渔民称谓网户,多为3—5人或10多人合作捕捞,后逐步发展为合股捕捞,有身份股、网具股和资本股,按股进行分红。

1866年,哈尔滨四方台网户有渔船5艘,并建起鱼圈。当时,松花江盛产鲤鱼、鳇鱼、大白鱼和鳌花鱼等,其中鳇鱼、大白鱼和鳌花鱼为进贡鲜品。夏秋时节捕捞上圈,冬季破冰取出,按不同鱼类系上红绫分装呈送京都,供朝廷御用。

1912年,哈尔滨渔业开始逐步兴盛起来,渔民、船只增加,捕捞量上升,年产量在4000吨左右。正阳河、呼兰河都有网滩鱼市,并出现鱼贩。

1916年6月渔民在哈尔滨市附近江面捕获黄鱼一尾,重量约130余千克,当即售出,得吉林官帖三千余吊。

哈尔滨还有“鳇鱼圈”老地名,就是清末圈养鳇鱼、进贡之用。

宋兴文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课题资料采集和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研究专家组成员。端街历史文创街区发起人,老俄侨文化复合体创办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研会学术研究与策划小组副组长、常务理事,哈尔滨有影响的餐饮历史文化学者及城史文物收藏家。近年来已经活化多栋历史建筑,著名的有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江畔餐厅”、公司街78号中东铁路会办公馆、横道河子振兴路100号中东铁路护路军军官住宅、端街4号奥谢金斯基大楼。打造了三家博物馆: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博物馆、横道河子100号博物馆、哈尔滨首家街道历史博物馆“端街博物馆”。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