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滨线背荫河站“中马城”

背荫河站拉滨线(拉法—哈尔滨东)上的四等站,始建于1932年,距哈尔滨东站83.5公里。82年前,侵华日军在此建起秘密细菌战试验场,用抗联战俘和中国百姓活体进行试验。它是日军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细菌试验场,也是臭名昭著的日本731细菌部队哈尔滨平房试验场的前身。

始建于1932年的拉滨线背荫河火车站

始建于1932年的拉滨线背荫河火车站

1933年8月,侵华日军细菌战元凶、日本细菌学家石井四郎在哈尔滨南岗宣化街和文庙街的接壤处秘密设立了一个细菌战基地,即“石井部队”,化名为“加茂部队”,对外也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同时,在拉滨线背荫河站东南2公里处,秘密建起细菌试验场。该细菌试验场由日军大尉中马管辖,故又有“中马城”之称。

“中马城”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有三米多高的围墙,墙上布铁丝网,四角有炮楼,顶部安装探照灯。正门朝北,城墙外有护城壕,上设吊桥,并设重兵把守,可谓与世隔绝,戒备森严。深夜,常有帆布篷汽车出入,车内的惨叫声,常把住在附近百姓从睡梦中惊醒。“中马城”城内有个独院,四周是高墙,墙上布电网。院内监狱可容纳500人,还有地下试验室和焚烧尸体的炼人炉。夜间炼人时,炼人炉大烟囱浓烟滚滚,散发出焚烧尸体的焦臭味。“中马城”与拉滨线相距千余米,不仅不许中国人靠近,就连火车经过背荫河车站时,也要放下车窗帘,严禁旅客向车外张望。1934年,日军在背荫河蛤蟆塘村建起一座兵营,专门保护“中马城”安全。

“中马城”遗址:原背荫河生产队队部大院

“中马城”遗址:原背荫河生产队队部大院

“中马城”里关押的人都是侵华日军从中国东北各“矫正院”、收容所秘密运来的,将其押进地下室,分别关在铁笼子里,或绑在墙壁的铁勾子上,日本军医将炭疽、鼻疽、鼠疫和霍乱等细菌注入他们的体内,然后从他们的动脉血管上抽血化验。还利用人体进行毒液、毒气及冻伤等科目试验。对经试验奄奄一息、或丧失试验价值的人,用斧头砍死,或以治病为名注射剧毒药液残害致死,尸体投进炼人炉焚烧,骨灰就地埋掉。对此,抗联名将冯仲云《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史》回忆录曾有记载。

1933年,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远藤三郎到“中马城”视察,曾看到了用活人试验的情景。他在日记中记载:“被试验者一个一个严密地关在栅栏里,把各种病原菌移殖于活人体内,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日本恶魔在此到底害死多中国人?现已无法考究。

“中马城”遗址:现背荫河镇中心学校教学楼

“中马城”遗址:现背荫河镇中心学校教学楼

1933年中秋节夜晚,被关押在“中马城”中的30多名“囚犯”暴动越狱,幸存下来王子扬等12人投奔了抗联,细菌战试验秘密被暴漏。此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多袭击“中马城”,日军进行细菌试时还发生一次爆炸事故。鉴于上述原因,1936年侵华日军将“中马城”废弃、拆毁,迁往哈尔滨南郊平房建立第731部队,进行灭绝人性且更大规模的活人细菌战试验。

一个晴朗的冬日,笔者来到背荫河站,寻觅“中马城”遗迹,发现该处遗迹早已完全消失。经镇政府工作人员现场指认,笔者得知昔日的“中马城”位置,即北起原背荫河生产大队队部大院,南至背荫河镇中心学校操场,范围长约500米。另外,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昔日蛤蟆塘兵营遗址残存遗迹,已被纳入哈尔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中东铁路“老水塔”

百年前的中东铁路时期,蒸汽机车是惟一的牵引动力,为给机车加水,铁路建设伊始,每隔25—30公里便设置一个给水站,修建 …

1 条评论

  1. 匿名

    背荫河哈蟆塘日军兵营遗址是我当文物管理所所长时发现的,并申报为哈市文保单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