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秋林俱乐部(官邸)的前世今生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19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阿什河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俄罗斯传统风格建筑和新艺术运动建筑纷纷落成在这条街上。一栋栋造型优美的欧式建筑成为历史的见证。

秋林洋行就坐落在这条街上,与东大直街垂直相交。阿什河街63号曾为秋林洋行的老板居住之地,阿什河街65号曾为秋林俱乐部。打开尘封的历史,是通过一张原赫赫有名的阿什河街37号大院的全部房产占地平面图。

阿什河街(原37号大院)

阿什河街(原37号大院)

 

阿什河街(原37号大院的全部房产占地平面图)

阿什河街(原37号大院的全部房产占地平面图)

上图中的译文说明:

16

阿什河街(原37号大院的全部房产占地平面图)译文说明

阿什河街(原37号大院的全部房产占地平面图)译文说明

这张阿什河街(原37号大院的全部房产占地平面图,是1947年苏联经营时期的伊·雅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绘制的原秋林洋行时期的固定房产占地平面图,弥足珍贵,它打开尘封百年历史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据《秋林史志》记载:将位于哈埠阿什河街37号秋林公司职工住宅共8栋楼房(包括花圃及凉亭)8621平方米土地面积4778.58平方米,于1939年以67.1万元卖给满洲拓殖公社充作日本人的后院使用,于8•15光复后秋林收回并在院内修建俱乐部。

解放后,据《秋林大事记》记载1955年10月12日国营秋林公司将位于南岗区阿什河街37号大院的全部房产(包括住宅、俱乐部计6栋8,473平方米)移交省委房产部门;省委将南岗区大直街118号俱乐部、食堂、宿舍计4,580.88平方米,海拉尔街8号住宅770.51平方米及11号住宅198平方米(合计5,549.39平方米)移交秋林公司所有,同时将租赁的大直街32号楼房601.31平方米,位于海拉尔街10号的二层楼237.43平方米无主房移交秋林公司代管。

原“秋林洋行俱乐部”(阿什何街65号)的历史遗存:

住宅楼(二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作为城镇问世的初期就出现了首批俄侨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最初这些场所是所谓的社会俱乐部,在哈尔滨开了铁路俱乐部、商业俱乐部、技术俱乐部、中东铁路出版社的图书-阅览室俱乐部、秋林俱乐部、乌克兰俱乐部、“波兰先生们”俱乐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俱乐部、中东铁路中国员工俱乐部等。

4

秋林洋行时期的俱乐部位于南岗区阿什河街原37号院内,现阿什河街65号,该建筑始建于1935年,砖混结构,折衷主义风格,是二类保护建筑。

5

 

“洋娱乐”在秋林

“西洋娱乐”,在哈尔滨,说来亦是话长。哈尔滨是东北最早“洋化”的城市,自然少不了那些丰富多彩的“西洋娱乐”。最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1899年在香坊开办了第一家铁路俱乐部,除跳舞和表演一些即兴节目外,还放映当时最时髦的电影。俄国音乐是最著名的。第二年,秋林洋行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从俄国的伊尔库茨克迁到的哈尔滨最早的香坊。

哈尔滨是一坐移民城市,一条铁路引来了无数的移民和千姿百态的文化,一条铁路也带来了一坐商店,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传统特色文化。

作为城镇问世的初期就出现了首批俄侨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最初这些场所是所谓的社会俱乐部,在哈尔滨开了铁路俱乐部、商业俱乐部、技术俱乐部、中东铁路出版社的图书-阅览室俱乐部、秋林俱乐部、乌克兰俱乐部、“波兰先生们”俱乐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俱乐部、中东铁路中国员工俱乐部等。

6

这幅图片是1900年秋林洋行在秋林俱乐部举行在哈尔滨建店40周年庆典活动,台上悬挂的是秋林创始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的巨幅肖像,围着肖像四周麦穗环型图案是秋林洋行时期的标志。(此图片是由曹增伸老师提供)

7

俱乐部门上方是秋林洋行时期的徽标,作为象征秋林形象的店徽,公司历来非常重视。不仅把它应用于店旗、店员佩戴的胸章上,而且还在公司用信纸和产品标识上都印有店徽,成为公司形象信誉的标志。原秋林洋行是以其俄文缩写“ЧК”两个字头组成外加麦穗环型图案作为店徽。

原秋林洋行董事长——阿•沃•卡西雅诺夫的宅邸(阿什河街63号)

8

当年秋林洋行老板的宅邸,位于南岗区阿什河街63号,该建筑建于20世纪20、30年代,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属历史建筑。

创始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他本人没有来过哈尔滨,在此居住过的是秋林的大股东身兼董事长的阿•沃•卡西雅诺夫其家属。

俄国十月革命后,伊•雅•秋林无限公司在俄国消失了,而持有中国秋林洋行股份的股东,从1918年起陆续从俄境起程向哈尔滨集中,他们以在中国的秋林洋行为事业中心,首先来的是原海兰泡秋林分公司的领导人。这些老秋林公司的股东和他们的后代陆续到达哈尔滨,但秋林公司的重要人物、大股东身兼董事长的阿•沃•卡西雅诺夫仍在莫斯科,长时间未获准离开,三年以后,于1922年初他和他的长子尼古拉•亚力山大•卡西雅诺夫、其家属及有关股东一行获准从莫斯科起程,经过德国伯林转道来到哈尔滨,就居住在南岗阿什河街,当时在哈尔滨曾是赫赫有名的宅邸。

9

据《秋林史志》记载:秋林洋行继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5月10日经东省特区市政管理局向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实业部申请登记为“秋林洋行无限公司”的法人企业,领取了实业总长张景惠和商务司长贾世荣签发的注册第七号营业执照,从此终止了依附帝俄权势无照经营的历史,在执照上登记如下各项资本总银数哈大洋5,537、090.12元整,企业总行设在哈尔滨,分行设在奉天和满洲里,股东有:

  • 喀希雅诺夫尼阔拉依(即:尼古拉•亚力山大•卡西雅诺夫董事长),住在哈尔滨南岗阿什河街;
  • 拉皮那马利牙(即):姆•阿•拉皮娜,是原董事长阿•沃•卡西雅诺夫结婚时他妻子带来的女儿);
  • 阔利依沙尼娜(即:阿•沃•卡西雅诺夫的第二个女儿);
  • 巴兵车夫阿那托利依(老股东瓦西利•别特罗维奇•巴宾采夫的儿子);
  • 巴兵车互叶喀乞林娜(老股东尼古拉•别特罗维奇•巴宾采夫的妻子;
  • 坡德司诺夫金那阿格尼娜(关系不明一笔者)。

上列六人都在哈尔滨阿什河街居住。

10

现在,黑龙江省委家属大院。这栋二层住宅楼被一个硕大的商铺招牌覆盖,整个一楼近三分之一墙体被遮挡。楼右边被正在经营中的药房漆成了绿色。盘踞在地下室的一家饭店也自行粉刷,将店面外墙刷成了白色。隐约辨认出的美丽的楼体已成了大花脸。二楼的阳台,虽然雕花还清晰可见,但阳台底部水泥已经脱落,伤痕累累。

11

12

既然是文物,那么文物管理部门就应该予以管理和保护。

俄式冰窖

提到秋林洋行时期老冰窖,相信许多朋友会像我一样惊奇,第一印象上面的图片画面是一个俄罗斯式的建筑风格的凉亭,凉亭的底部藏着什么秘密呢?其实在哈尔滨,百年秋林也有不少的历史遗存,要知道,哈尔滨是因铁路而兴起的城市,那么,早期秋林洋行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来到哈尔滨建店,当时地处阿什河街的秋林洋行的对过俄式建筑就是秋林洋行时期的宅邸。

13

14

百年俄式冰窖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俄式冰窖由花岗岩砌筑,窖门由青砖砌筑,窖门两侧有四方形石砖。冰窖上面是个凉亭,只露 1个门。平面形状圆形,建筑面积长11.88 平方米、宽:8.14平方米,现在该冰窖保存基本完整。该冰窖是百年前“秋林洋行”为商店和洋行的老板和有关股东人员修筑的生产、生活两用冰窖。

“冰窖是当年老毛子(俄籍员工)生活用窖。”因当年没有冰箱、冰柜,冰窖在每年的3月初开始储满冰,到春夏两季把牛奶和生活供应车送来的生活物资存放到里面,以备生活之用。

冰窖是随着铁路建设和车站建设诞生的,时间虽然过去百年,但当年的建筑依然尚存,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古老的建筑,更多的是历史文化。

2013年3月下旬,秋林邀请省文化厅文物局专家对秋林百年文物进行了国家级文物等级鉴定。此文物被评为国家三级保护文物的20世纪初秋林公司的石质徽标。

秋林洋行时期石质徽标

秋林洋行时期石质徽标

这是原秋林洋行以俄文缩写“чк”两个字头组成外加麦穗环形图案作为店徽。这件石质徽标文物最早出自阿什河街通往凉亭台阶旁边地砖上,象征着此文物系秋林洋行时期的标志,秋林洋行早期所在阿什河街原37号大院的建筑和物件在 静静伫立中见证了一段百余年的秋林历史。

大列巴和红肠香飘满街

提到哈尔滨,就不能不说红肠和大列巴,说到这两样食物同样不得不提阿什河街。因为哈市最早的秋林食品专卖店就在这条街上。

“以前走在阿什河街上就能闻到大列巴、红肠的味道。”阿什河街老居民说。

早期的秋林洋行面包房、四十年代末,伊·雅·秋林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面包点心糖果工厂厂址就在公司院内,位置就在阿什河街上,与之现在的秋林公司食品厂厂址仍在秋林公司后院,秋林公司经营特色就是前店后厂,秋林食品专卖店总店就在阿什河街上。想买秋林红肠、大列巴必须到阿什街上的这家专卖店。逢年过节,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挤在阿什河街上排队,队伍能排几十米长。

现在秋林食品销售门店越来越多,但是人们还是愿意到阿什河街上的销售点来购买。

走在阿什河街上,你会发现多座带着浓郁欧式风格的建筑。63号、65号两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外侧悬挂铭牌告诉人们,两栋建筑曾分别是历史保护建筑。

汪小飞

1957年生于哈尔滨,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首批修志人员和黑龙江省省级档案评审员,哈尔滨作家协会会员。近三十多年,一直从事秋林历史文化的研究,并担任秋林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主编十余部秋林历史、和人物书籍。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为第一届理事。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