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尧在三棵树机务段地下抗日斗争

哈尔滨市道里区安丰街31号,曾是烈士王学尧居住过的地方。王学尧1910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一个普通小职员家庭,幼年随父亲迁居安达县,在铁道西北二道街一家私塾读书,取名王道德。后进华俄小学校(后改为兴安中学)读书,开始学习俄语,毕业后,考入哈尔滨政法大学经济系。

1926年,王学尧离开政法大学,在哈尔滨市第二女子中学任教,并在北满翻译社做俄文文字翻译工作。

安丰街

1931年7月,王学尧一家搬到哈尔滨市,住在新安埠(现道里区)安丰街31号。在这里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金剑啸,受金剑啸的革命影响,王学尧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认识不断提高。1932年5月,在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长杨一辰和金剑啸的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学尧入党后,以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国八道街(现道里西八道街)白宫饭店的翻译为公开职业,按照地下党组织的部署,开展地下活动。1932年秋,地下党组织派王学尧进入英国开办的“英亚社”参加“哈尔滨新闻”编译工作,借机在《国防协报》、《大北报》、《大北画刊》等报刊上发表了代表革命性的文章和绘画。

1933年春天,王学尧以力工身份作掩护,进入三棵树铁路机务段工作,在工人中宣传革命道理。不久,他在青年工人中发展了20多名进步青年,加入了共青团,在三棵树机务段建立了团组织。有一次,几名工人被铁路伪警察抓走,他用组织工人请愿和谈判的方式,使被捕工人全部释放。期间,他还经常到道里中国四道街(现道里西四道街)的口琴社活动,在哪里发展了一些抗日救国会员。王学尧生活简朴,为了革命工作,他省吃俭用。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更坚定了抗日救国、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终生的信念。

安丰街

1935年2月初,王学尧在哈尔滨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为了他的安全,党组织上派他到密山县工作 。10月,密山县党组织遭到破坏,加之父亲病重,王学尧回到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正处在敌人疯狂破坏和搜捕的白色恐怖之中,满洲省委指示王学尧先在家里隐蔽一段时间,情况稍有好转,王学尧就到翻译事务所去帮忙。由于三棵树机务段党组织成员,徐凤文投敌叛变,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敌人探知了王学尧的下落,于1936年6月13日,他和一些同志相继被捕(史称“六一三”事件)。王学尧先后被关押在日本特务机关和道里监狱,敌人对他实施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王学尧挺刑拒供,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在狱中他还交难友们唱《国际歌》鼓励他们的斗志。同年10月12日,伪第四军军管区军法处会审判王学尧死刑。临刑前,他将自己的穿的一件上衣送给狱室的难友,他说;“这件衣服我穿不着了送给你吧。”并鼓励难友勇敢地斗争下去。而后,昂首走出监狱,许多难友挥泪为他送行。王学尧等被敌人拉到哈尔滨极乐寺东陆军射击场(刑场)准备行刑。他等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高唱《国际歌》挺胸赴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6岁。

当日,王学尧的妻子周占英拖着即将临产的身子,到监狱门前只是远远地看到了王学尧的身影,她痛不欲生。王学尧牺牲后的第8天,周占英生下了一个女孩儿,取名王烈遗。东北解放后,党组织找到王学尧烈士的遗孤,送她上了烈士子弟学校。后来,王烈遗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现已退休。

王树元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曾在《人民铁道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铁道报》 、《哈尔滨党史》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联系方式:307174705@qq.com

相关推荐

东北的“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是小说《红岩》中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江苏人,生于1941年。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 …

安重根与安重根遗墨

走进哈尔滨站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内,数幅悬挂于墙上的安重根遗墨条幅引人注目。遗墨运笔娴熟,刚劲有力;内容哲理深刻,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