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冰城体校少年的“洪荒之力”

本文原载于生活报周际娜工作室(微信号:shbzjngzs),经作者授权转载,其他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webp

周际娜 /文 张涛 /摄

也许你仍沉浸在女排夺冠的狂喜中,但里约圣火的熄灭,意味着我们又要再等下一个四年。

后奥运时代,比等待更为艰苦的,是运动员们日复一日的训练。每个奥运冠军都是从少年体校踏上奥运赛场的,成功的永远只是少数人,有更多你不知道的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像傅园慧那样拼尽了“洪荒之力”。

近日,记者走访哈市花样滑冰、摔跤、竞走、乒乓球训练场,带你走进冰城体校生的生活……

2.webp

“身体是1,其他都是0”

寒意凛冽,呵气成霜,这里也许是当下冰城最佳“避暑胜地”。

23日,哈尔滨冰球馆室温—7℃,一群穿着比赛服的孩子,戴着手套,围着冰场中心绕圈练习。家长们则裹着羽绒服,在场外冻得直跳脚。

今年12岁的佳怡,学花样滑冰6年了,她在读初二,每天放学后来练习一个小时。在冰上旋转时,她摔了个趔趄,但不到三秒钟便爬了起来。

“孩子早都摔皮实了,屁股曾摔成过紫黑色。”场外,母亲邹岩淡然地说。尽管陪练了这么久,但她似乎并没指望女儿当职业运动员,来训练更像是无奈之举。跟一些家长的想法一样,由于感觉到在学校,难以保障充足的体育锻炼,她不得不让孩子课余时间到体校“加餐”。

“身体是1,其他都是0。”讲起这个著名的比喻时,邹岩神情严肃。她发现,如今很多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文艺特长,却唯独忽略了体育锻炼,学校对此也是诚惶诚恐。

最明显的例子是,这几年开运动会,学校为了免责,要求参赛孩子的家长签一份保证书。身旁的一位家长坦言,“每回签字的时候,感觉像在签‘生死状’”。

这群70后家长曾去过孩子们的运动会,被惊得瞠目结舌。400米赛跑,每隔50米站一名老师“保驾”,班主任也抱怨连连,“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连做个间操都有晕倒的!”

比起强身健体,哈市体校花滑教练杨晓姗对学员们有更高的期待。她曾是全国青少年花滑冠军,希望学生中有人能进国家队。16年的运动生涯,她充分感受过竞技体育的残酷。但杨教练留意到,跟前几代体校生相比,这群“00后”学员和家长们,似乎没有那么强的胜负欲,“以前十个练滑冰的人有九个想搞专业,现在十个人里有俩就算多了。”

虽然遇到中途放弃的“好苗子”时,会有点儿纠结,但她承认,“这其实是好事儿,至少孩子们能够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

3.webp

梦里练摔跤从上铺摔下

4.webp

5.webp

每张床上都摆着玩具熊,这是女孩子们的宿舍;每寸摔跤垫都被汗水浸透,这是“女汉子们”的战场。24日上午,探访哈市女子摔跤队时,记者在500米内目睹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风。

“快!再练一组‘后倒背’,计时十秒!”教练马海艳掐着秒表,队员两人一组,狠狠地倒地又飞速地爬起……如今,马教练手下有22名女队员,平均年龄14岁。这群“女汉子”每天要进行7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一天内至少要被摔倒八九百次,这真是一个光想想都腰疼的数字。

这还不包括梦里的训练。在集体宿舍,睡在上铺的摔跤队员一定得焊个栏杆,因为有人夜里仍在给自己“加课”。马教练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她早上进宿舍,有队员抱着棉被趴在地上睡觉,脸上带着淤青。

三伏天最难熬,摔跤垫极容易被汗水打湿,有时教练不得不中止训练,让大家退出湿滑的场地,等稍微干一点儿再接着练。

“摔跤属于重竞技项目,很少有城里孩子愿意练。”马教练说,队员们大多来自方正、绥棱、宾西等地,有的孩子已经7个月没见过父母了。

今年18岁的王莹莹,目前是队里成绩最优秀的选手,老家在绥棱,6年前,马教练回母校看老师,在操场上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好苗子。

王莹莹的表现果然没让教练失望,她拿过省运会冠军,不久前,还参加了全国青年运动会,获得了72公斤自由式摔跤第三名。赛前体能训练时,她的右手食指被器械砸伤,医生建议去拍个片子,这个倔强的姑娘愣是没去。

“我怕知道结果心里会有障碍,容易影响发挥。”王莹莹的手指至今仍未痊愈,她撕开胶布,里面一片黑紫……

为了能登上更高级别的赛场,她还想再练10年。王莹莹曾见过奥运冠军王娇,害羞地没敢上前合影,不过自始至终,她的目标都很明确:像王娇那样,有朝一日,站上奥运赛场。

6.webp

双腿磨出血 背心像刚从水里捞出来

15岁的王天宇,给自己取的网名是“傲娇宇”,事实上这个男孩一点儿不傲娇,也很难高冷,整个夏天他都在太阳底下暴晒着。

由于刚结束了为期四个月的集训,并在省级比赛中夺得男子竞走5公里和10公里两项第一,他获得了7天的假期。

王天宇的老家在讷河,练习竞走两年多来,他一直在体校吃住。上午学文化课,下午练竞走。目前,整个竞走队只有三个人,两男一女,教练王东学的解释是,“这项运动太累了,室外训练特别艰苦,很多家长来看一圈就领着孩子走了,所以我们一直招不上来人。”

练习摆臂三四百次,跑1600米热身, 50多分钟内走完10公里……王天宇的竞走鞋动不动就走漏了,鞋底前脚掌处磨损严重,大脚趾也经常探出头来。

除非碰上极端天气,否则他们会一直在室外训练。练竞走需要有超强的耐力,双脚不能同时离地,而且脚落地时膝关节不能弯曲。练久了,膝关节和髋关节容易受伤,王天宇咬牙忍着, 他的双腿内侧常常会被田径短裤磨出血,练完涂点消炎药,可没等结痂呢,又出血了。

高温天气走完十公里,往往会全身湿透,用他的话说,“背心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为了省事儿,他索性赤膊上阵,胳膊晒暴皮了特别痒,他也不敢挠。

练竞走比较枯燥,大家只能默默地往前走,唯一的变化是,三个队员每人领走十圈。后半程特别累的时候,王天宇常常会想起仍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虽说竞走很累,可是干啥不累呢?既然爸妈都那么努力,我为啥不能拼一拼呢!”在他看来,练竞走是改变家庭命运的绝佳机会,再累也要咬牙挺住。

这次里约奥运会,他后半夜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了王镇的比赛。龙江竞走选手夺冠,让他感觉“特别提气”。

“冠军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希望自己也能走好每一步,两年后拿下省运会冠军。

7.webp

“竞技体育不是健身,哪有不苦的”

8.webp

9.webp

24日下午,黑龙江省乒乓球馆。十几名乒乓球队员,在孔令辉、刘国梁等国手的“监视”下紧张地对打。当然,这对里约奥运会上的“著名胖子”没来,他们的巨幅照片被挂在墙壁两侧,远远望去颇有威慑力。

12岁的贾舜诚,右手横握球拍,擅长两面弧圈球打法。站在球台前,他眼神专注,表情淡漠,挺有乒乓国手的气场。别看他年纪小,却与眼前的这颗白色小球周旋了8年。

贾舜诚是省一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在一周前刚结束的我省儿童乒乓球比赛中,他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前乒乓球国手、现省乒乓球总教练兼男队主教练王飞,十分欣赏这个孩子,“小贾底子好,心理素质过硬,从来不怯场,现在是全省同年龄段里最优秀的球手。”王教练把小贾视为重点栽培对象,希望日后能输送给国家队。

由于父亲喜欢乒乓球,小贾4岁就站在了儿童球桌前,当时个子太矮,脚下必须垫块板子才能够到球台。“最初练球是为了让孩子的手眼更灵活,压根儿没想走专业。”小贾的母亲邢蕊说,在升学还是专业打球这个问题上,全家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

去年6月,在全国后备人才基地赛上,夫妻二人终于下定决心,“只要孩子能打进全国前八就走专业,否则就回去上学。”结果很显然,“决胜局”小贾又赢了。

记者留意到,多年的乒乓球训练,在小贾身上留下了一些明显的印记。他习惯性地弓着背,右手手臂明显要粗上一圈,膝盖上也有运动劳损。如今,他每天要在队里训练5个多小时,千百次的挥拍,并没有让这个12岁的孩子觉得枯燥,他一本正经地对记者说:“这是我的饭碗,我是给自己练的。”只是白天训练很辛苦,他经常在回家路上就睡着了……

“竞技体育不是健身,哪有不苦的!”邢蕊告诉记者,在省二队时,儿子曾随队赴外省训练,40多天没回家,自己吃饭、洗衣服。

也许有一天,你会在中央五台的乒乓球比赛上看到小贾的身影,那时的他也许跟现在一样,脖子系着一个炫酷的黑绳,上面拴着金色的配饰,那是他最宝贝的“护身符”,比赛时从不离身。

“它的名字叫信念。”小贾认真地说。

10.webp

“所有经历风雨的温柔与坚强
所有青春无悔烦恼与成长
所有奔向未来的理想与张扬
所有冲破捆绑的热爱与癫狂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
请你为我骄傲鼓掌
……”

周际娜

生活报记者,微信公众号:生活报周际娜工作室(ID:shbzjngzs) 运营者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