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电影《红色满洲里》看百年小城的历史风情

       几年前的一天晚上,外面是春雨绵绵,室内暖气也降压了,卧室颇有寒意。在我准备关闭电视睡觉的时候,电视里面出现了悠长哀婉的音乐,随着音乐出现了红色满洲里电影片名。本来不想看这类主旋律电影,但是画面里出现的吐着白烟的蒸汽机车深深地吸引了我。

         “南濒呼伦水、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的满洲里;蒙古语,霍勒津布拉格,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中东铁路公司把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定名为“满洲里”。

         满洲里在其百年历史中,见证了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前往苏联的历史画卷!而在历史上最为浓重的一笔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郊区召开。为了使代表们安全到达莫斯科,中共决定大多数代表乘坐中东铁路的火车,由哈尔滨至满洲里出境。满洲里秘密交通站护送了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邓颖超、蔡畅、罗章龙、张国焘等40余名六大代表偷越国境,使他们顺利到达莫斯科,为中共六大胜利召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2006年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依据这一波澜壮阔历史背景出品了电影《红色满洲里》这是一部由满洲里本土人代雅丽、李红旗编剧,导演:宁才,主演:辛柏青 、王嘉。

        故事大概内容: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反动势力阻挠下被迫转移到莫斯科召开参加会议周恩来、邓颖超等部分代表经满洲里小镇分期、分批进入苏联前往莫斯科护送“六大”代表顺利出境过程中除了苏联共产国际,更多的是那些永远不为人知的满洲里人民和地下交通员……

           影片中满洲里的东北军反共气势嚣张,一片白色恐怖。在电影开始我党交通员去接头,被敌人发现后,其它三个人在同敌人搏斗,按以前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拍摄手法,主人公应该勇敢地冲上去同敌人搏斗,或者为了保护革命力量暂时隐蔽,而在人物刻画上都要突出正面人物忍着巨大悲痛的痛苦坚毅表情。

            但是,在本部影片中我看到一个革命者,在看见同自己接头的同志与敌人生死搏斗时,惊吓地趴在树林草地上,随后慌张的离开现场。这样一位刚入党的地下交通员,毫无对敌斗争经验,又非出手不凡的英雄,他能否完成艰巨的接送任务?我在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时刻提心吊胆,如是他失败了,中国革命就会改写,因为他负责偷运到苏联的人物都是中国革命赫赫有名的领袖,哈哈,其实我的担心纯属多余,因为在真正的中国历史中,这些革命领袖在中国革命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失去组织联系后,就是这位有着一腔热血的地下新党员,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毫无畏惧的革命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影片是在满洲里实地拍摄,里面出现了很多满洲里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俄式历史建筑。

1.中国北方大泽:呼伦湖冬捕

        呼伦湖的名字源自蒙古语“哈溜”,音转过来意为“水獭”,与呼伦湖并称的贝尔湖“贝尔”的蒙古语意为“雄水獭”。而很多满洲里人习惯称呼伦湖为“达赉湖”。

        呼伦湖的冬季捕鱼从每年12月末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捕鱼者经常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低温中作业,电影中出现的是传统的捕鱼办法。

2.扎赉诺尔煤矿蒸汽机车

        2006年电影在满洲里地区实地拍摄时,扎赉诺尔煤矿采煤的蒸汽机车还在运行,电影《红色满洲里》真实的记录了这一珍贵历史影像,这也是中国最后一次用还在生产中的蒸汽机车当道具拍摄电影。

        影片中使用的两辆蒸汽机车,我通过扎赉诺尔博物馆发来的资料查证,目前在扎赉诺尔煤业公司闲置蒸汽机车中确实有编号“1371”和“1424”的机车。另外,1930年扎赉诺尔灵泉露天煤矿才开始使用蒸汽机车采煤,而电影里说的是1928年的事情,而且机车是建国后生产的上游系列,电影稍微不符合历史情况但是,电影为了突出戏剧效果,烘托满洲里地区那个时代的露天采煤的宏伟气势,把几年后才使用的蒸汽机车往前挪动一下也未尝不可。


3.列巴房

      “列巴”是俄文译音,是俄语里面的大面包,它是极富特色的欧式食品。大列巴个头很大,直径最大时可达1尺(33厘米),重达三四千克,和半个篮球差不多大小,外壳硬硬的,其味道是甜中有酸,外焦里软,吃的时候要切片就着黄油才有味道。

大列巴是以面粉、酒花、食盐为主要原料,俄罗斯传统的加工方法是以酒花酵母发酵好的面团,加入适量的盐,放在很大的立式烤炉里用东北森林里的椴木或桦木等硬杂木烤制。酥脆暄软,咸味可口。

满洲里当时居住很多俄罗斯人,他们建立了一些“列巴”房,电影中男主人公的妻子就在俄罗斯人开设的“列巴”房工作,一些满洲里人民也拿大列巴当主食。

4.老烧锅

满洲里地区气候寒冷,又地处于俄罗斯、蒙古交界处,界内各族人民非常嗜好饮酒。电影里面的男主人工就是在一个老酒坊工作。

5.葡萄酒窖

满洲里西方人喜爱饮用葡萄酒,当年应有一些酒窖。剧情中交通员把他在火车站接到的十三位 六大代表临时隐蔽在一家葡萄酒窖里面。

6.俄式历史建筑

(1)石头房子

满洲里铁路南尚保留一些以石头为主要材料的俄式建筑。现在的满洲里经济中心转向铁路北面,铁路南残破不堪,几乎变成了棚户区。而在1928年的时候,铁路南是满洲里政治、经济的中心,俄式建筑群居住着铁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及俄国贵族,一般中国人不会居住在高档豪华的俄式田园生活区。电影中的我党交通员是中国烧酒坊的伙计,社会地位不算高,电影拍摄时,选取了一座俄式石头建筑作为他的家有些不妥,当然为了增加满洲里的俄式风情,电影戏剧化安排 也未尝不可。

 (2)中东铁路满洲里监狱

《中东铁路公司章程》中规定:“凡中东铁路界内之一切民、刑诉讼案件,由中俄两国当地官署按照约章会同审判”。1901年,沙俄擅自发布《关于中东铁路附属地司法权之敕令》,规定中东铁路附属地的司法事务,东线、哈尔滨并西线、南线分别归沙俄在海参崴、赤塔、旅顺口3处法院承理。日俄战争后,旅顺地方法院迁到哈尔滨,改名为”边境法院”,内分民庭、刑庭、上诉庭等,并统辖沿线设置的11所初级审判厅及5处监狱。

满洲里沙俄监狱于19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满洲里沙俄监狱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主体建筑1187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东平房178.4平方米,西平房133.1平方米。因主体建筑及围墙均为石砌,故民称“石头楼”。主体建筑的地下室与一层多为牢房,一层部分房间和二层部分房间为监狱管理机构,二层主大厅为“初级审判厅”。东平房为轻刑犯和女犯牢房。西平房为洗浴、洗衣、杂物间等等。

       满洲里中东铁路监狱就是沙俄在中东铁路沿线设置的5处监狱之一,2010年12月24日,“满洲里沙俄监狱旧址陈列馆”建成并开展。这是中国即旅顺的“日俄监狱旧址”以后第二个被辟为沙俄监狱陈列馆。

电影中男主人公冥思苦想,四处寻找办法帮助六大代表尽快偷运出国境之时,共产国际也在积极寻找他们。一天,男主人公遇到寻找他的共产国际人员,由于他是归属中共的人员,双方没有见过,也没有联系方式和暗号,他对来人极不相信,没说几句,就慌张地跑开,这可引来了东北军的怀疑,于是他被抓走,并暂时关押在监狱里,等他出来时候,后面建筑显示“满洲里防护军置留所”,从建筑上看即是目前的”中东铁路监狱陈列馆”。满洲里铁路附近区域有个非常流行的说法,说刘少奇曾经被关押在这座监狱里,但是未见到正史有记载。

(3)满洲里中东铁路技工学校

   影片中六大代表从哈尔滨乘坐火车到达满洲里,交通员去车站接头。由于老满洲里站已经拆毁,拍摄时选取了建于1926年中东路铁路技校,此建筑具有浓郁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影片中男主人公妻子被杀后,尸体同几位革命者被悬挂在火车站,也是在铁路技校取景。

(4)木刻楞

满洲里的木刻楞较多,但是随着城市发展,除了满站广场周围还有几座木刻楞建筑,其它一些木刻楞迁移到扎赉诺尔。



(5)满洲里站水塔

交通员去郊外同送六大代表人接头,还没到达接头地点之时,其他人被敌人发现后全部牺牲。他慌慌张张地跑回满洲里,镜头里面清晰地闪过满洲里站水塔。

雪狼刀风

陈文龙,1967年出生,黑龙江省大庆市人。高级经济师、摄影师、户外旅行者。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近三十年,研究主要方向为远东近代史、中俄关系史和中东铁路历史。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俄关系史学科的骨干成员,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地方志学会会员,一点资讯签约作者。近年来自费考察中东铁路,并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地理》、《铁道知识》、《看历史》、《环球人文地理》、《中国地名》、《华夏地理》、《黑龙江史志》、《北国旅游》、《哈尔滨史志》、《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大庆日报》、俄罗斯赤塔日报、俄罗斯效果报(周刊)等杂志报刊以及网易、新浪、搜狐、凤凰网和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家主流网站,发表了大量有关中东铁路历史建筑现状调查的文字和图片。联系方式:jinsedao@126.com 13845995750

相关推荐

中东铁路的名称

我个人始终认为中东铁路历史,是探讨、研究哈尔滨历史、东北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绕不过去的话题,因此,对于中东铁路历史 …

2 条评论

  1. 雪老这篇文章大赞!有时候我想,或许真正深受西方人生活方式影响的城市,当属满洲里这样的边境城市吧

  2. 张大博

    红与白交织的史记。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