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外专红色经典:四 两位女校长领导哈尔滨的十年辉煌(下)

(一) 圈楼

001lbr3rzy7591fn78ddb690

这是哈外专唯一不在南岗区而在道里区的校舍——圈楼。它的位置在霁虹桥西侧原东北日报即现在的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后院电车街10号。1950年5月,王季愚领导的哈外专,在这里招收了一批中学生,试办了一期少年预科班,共13个班。

001lbr3rzy7592rccbt7b690

圈楼的一楼是食堂浴池,二楼北侧是男生宿舍、南侧是女生宿舍,三楼是教室。开大会就在一楼天井下的平地,主持人在二楼讲话,大家仰头听。在这里上课的预科班学员都是十五六岁的初中毕业生,学校为他们增加了文化课,王季愚校长亲自帮助给预科班上政治课和语文课的老师备课和修改讲稿,有时亲自给预科班讲课,夜晚经常从南岗区校部来到道里区圈楼查夜,看看孩子们睡得怎么样,被子没盖好的给掖好。赵洵说,王季愚校长非常关心预科班学生的成长,看着这些“穿着又长又大军装的少年们是那样可爱”。

001lbr3rzy7592vgike1e690

圈楼东侧的日本东本愿寺有一片小广场,学员们在在这里打篮球、跑步,锻炼身体。在东北日报对面的伊维尔教堂,是俄国阿穆尔军区1907年为纪念日俄战争死亡将士建的祭祀教堂,周围的小树林是预科班学员晨读和散步的地方。

001lbr3rzy7592bkwru26690

王季愚认为学外语年龄越小越好,实践证明她办预科班是对的。预科班的学员俄语学的非常快非常好,他们当中出了不少各界名人。

001lbr3rzy7592eoian8d690

李凤林是预科班年龄最小的一个,1950年上预科班时才15岁。照片上左边是李凤林,右边是王钢华。他俩和张大可1958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一同被调入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从此走上了职业外交官的道路。李凤林从50年代末开始,曾为三代领导人担任翻译工作。90年代担任我国驻俄罗斯大使时是中俄友好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两国领导人和各种高级代表团互访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他与领导人的部分合影:陪同江泽民访俄、陪同李鹏访俄、陪同钱其琛与戈尔巴乔夫会谈、向叶利钦递交国书、参加两国元首签字仪式。

丁昕是预科7班学生,现任解放军少将。1963年经周总理亲自批准从哈外专调入解放军外语学院组建俄语专业,任教50年来培养俄语干部千余名、硕士研究生百余人,获得总参首届”人梯奖”。

001lbr3rzy7592hjohjbf690

王福祥,1953年预科毕业留校工作,1956年赴莫斯科留学归国后留在北京,1984年任北京外语学院院长,学术专著甚多。

中央党校的姜长斌是苏联问题研究专家、中央对俄关系六人咨询小组成员之一,另外五人中有四人也是哈外专的。预科班人才济济。李鹏总理的夫人朱琳当年也是哈外专预科班的学员。

王季愚校长开办的预科班,开创了我国正规学校少年外语班的历史先河。

(二) 邮政街校舍

001lbr3rzy75938xjwkac690

外专的校舍大部分是东北局划拨来的,独立建设的教学大楼只有这一座,位于邮政街与龙江街口的四层教学大楼。大楼是欧式建筑设计,中心突出的半圆与两翼形成完美的组合,规模宏大舒展,造型独特美观,气质朴素庄严。这栋教学楼1952年秋落成,从而基本结束了校舍过度分散的局面。

从邮政街教学大楼向北走不远处是一曼街,哈外专的学生经常去这里的小树林晨读和散步。这座纪念碑是俄国人为纪念中东铁路首任督办许景澄建立的。

这是学校小乐队在新楼门前的合影。学校的文体活动相当活跃。学生们学习起来非常紧张,玩起来也非常痛快。课间跳集体舞,周末举办舞会。歌唱革命歌曲,演奏西洋乐器,与外教同台唱俄国民歌。节日时还自排自演话剧、化装舞蹈,参加市里的文艺汇演,也去广播电台直播演出。外专的合唱团多次与省市专业文艺团体合作,苏联歌曲是每次保留节目。应邀参加市里苏联专家联谊会也是经常的,演唱的俄罗斯民歌让苏联专家赞叹不已。夏日松花江游泳太阳岛划船,江边野餐。这是外专在南岗体育场举行的第一届运动大会的珍贵照片。这是参加全市运动会的外专运动员。就是每天到校部参加活动的路上,各班之间也会相互拉歌。哈尔滨的高校和市民都公认哈外专最活跃也最洋气。

001lbr3rzy7593ccilr1d690

1954年,在速成教学告一段落和已经有了一支自己的教师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教材之后,王季愚校长又及时提出了学术建校。她说:“办学校必须从学术研究着手,单靠改进教学方法还不够,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外语理论水平。”
1955年5月2日召开的第一届俄语教学研究会议,是哈外专开始学术建校的重要标志,也是由教学一个中心进入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转折点,保证了哈外专俄语教学始终保持在更高水平,奠定了俄语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001lbr3rzy7593htim0bc690

这是位于西大直街163号哈外专老校舍斜对面的哈工大教学大楼,建于1953年。为了提高哈外专的学术水平,到1956年共聘请了11名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现代俄语等方面的苏联专家。他们住宿在哈工大,每天去那里接他们来学校上课,下班后再送他们回去。这是第一位来我校并担任校长顾问的乌汉诺夫,在教学研究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

作为学术建校的两大成果,就是编撰出版了驰名全国的俄语教材和誉满国内外的俄语辞书。

由赵洵副校长主编,刘耀武和钱育才为主要编写人的《俄语语法》三册,为全国多所高校、外语学校和中学师资采用,前后出了八版26万多册。以刘耀武、佟柯为首的编译科编写的俄语实践课和语法课教学参考书、工具书45种560万字共出版了38万多册,以及各教研室编写的各科教材,对哈外专的教材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王超尘创建了俄语理论课体系,使哈外专成为全国最早开设俄语理论课的学校。这是编译室的集体合影。

在教材编译出版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还有李石民、俞约法、余养才、龙翔和闫家业等等。

哈外专编写的俄语辞书种类全、数量多,部头大、水平高,最早也是在赵洵副校长主持下编撰的,但是辞书编撰的道路十分坎坷,却又十分辉煌。

1958年李锡胤、潘国民、秦万年建议编撰一部中型俄汉词典,立即得到王季愚和赵洵两位校长的赞同和支持,并责成李锡胤组织编撰《俄汉详解词典》。1960年中苏关系紧张后,王季愚抓住俄语学员减少教师有余的时机,组成25人的编撰队伍集中力量编撰,可是中间因下乡办学一度被停止。1962年赵洵在苏联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国重提编撰俄语辞书问题,并与王季愚一起面见胡乔木和周扬求得支持,先借后调黑大外语系10人去北京继续编撰《俄汉详解词典》,仍由李锡胤主持。

001lbr3rzy7593erzpza9690

可是又因文革被中断。令我们深深感动的是,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他最后的岁月里批示在广州召开词典会议,并签发了他生前最后一个文件,规划编撰外汉和汉外各类词典百余部,给黑大的任务是编撰《大俄汉词典》。
由此峰回路转,分布在各地的哈外老校友齐心合力辛勤工作,1981年编撰完成,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接着1986年由赵洵、李锡胤、潘国民重新开始主编《俄汉详解词典》。此前1982年赵洵接受姜椿芳、闫明复的委托,组织我们译审了《苏联大百科词典》,为《俄汉详解词典》增加了大量新的词条。

001lbr3rzy7593m6x6j3b690

可是中间又因资金问题而几近中断,赵洵亲自联系解决资金问题,1987年在闫明复的大力支持下,又将《俄汉详解大词典》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这部4卷 24万多词条2100万字的大词典,从1958年开始编纂,中间三次被打断,三次重启,两代人携手接力,全国各地哈外专学子鼎立合作,历时40年,终于在1998年编纂成功隆重出版。俄罗斯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通讯院士宋采夫亲自作序评价它“是一部具有创世纪意义的词典”。

001lbr3rzy75943zlxo90690

001lbr3rzy759417qhx73690

《大俄汉词典》和《俄汉详解大词典》两部大典,使母校从20世纪40年代末只有一部《露和词典》到20世纪末终于走到了世界前沿,这不仅标志着母校在全国乃至世界俄语学术中的崇高地位,也显示了母校学子罕见的聚合力和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李锡胤、潘国民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获得“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

(三) 沙曼屯新校区

001lbr3rzy7594skhck1c690

1952年,王季愚校长就提出一个甚至连赵洵副校长都难以理解的,然而却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设想,这就是在郊外沙曼屯建设外专新校区。

据赵洵副校长回忆说,王季愚校长预见到随着事业的发展,拨给外专的医大教学楼、邮电大楼等等,迟早是要让出来的,而且她说:“学校本身也要发展,要有活动场地、绿色校园、运动场、图书馆、俱乐部、游泳池,学生要在绿荫中读书,要有一大片土地,现在不动手以后就晚了”。

001lbr3rzy7594xejro18690

正是由于她的远见卓识,才有今天黑龙江大学这座美丽壮观的校园。

王季愚校长决策之果断、行动之快,令人震惊!1952年夏沙曼屯新校区就开工建设了,总面积十多万平米的教学楼、宿舍、礼堂及服务设施,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基本竣工。

这是1954年落成的教学区:前楼教学楼和后楼教学楼。在前后楼之间预留了主楼建设用地。王季愚和赵洵在前楼绿地合栽了意义深远的两棵椴树。

1954年沙曼屯新校舍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值苏联援建156项工程大量需要俄语翻译的时候,也是教育部决定高中取消英语课改上俄语从而俄语师资需求猛增的时候,而哈外专适逢其时具备了扩大招生的条件,仅1954年一次就招收了1700名高中毕业生,全校在校生达到3400名,教师达到350多名。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任命王季愚为院长,赵洵为副院长,开始向正规化、多语种外语大学迈进。建院初期一方面大力加强俄语教学质量,一方面积极进行英语、德语等专业的筹建工作。1956年11月学院聘请的英德法语教师20余人陆续到校,这是德语班教师。1957年2月西语系正式成立。后来又开了日语。

1957年学校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根据上级按师生人数比例下达的“指标”,有200多名师生在反右扩大化中被打成右派。王季愚校长非常痛心而无奈。

001lbr3rzy7594fi0me1e690

早在1947年东北解放区开始三查三整时,有人在传达运动精神时说,凡非劳苦大众出身的都要清除出党。王季愚对此很不理解,便与赵洵一起向罗荣桓和刘亚楼反映情况,不久下达了《对待知识分子的决定》,保护了一大批非工农出身的学生和干部。

五十年代初开展三五反运动时,上级又给学校下达“指标”,王季愚校长亲自去市委要求撤销“指标”,提出“学校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正确意见。

这次反右扩大化,她又不顾上级对她提出的“不要犯组织性错误”的警告,尽一切可能保护了干部、教师和青年学生。
学校在建国前属于军事院校时期,对学员的政审非常严格,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也是接连不断,在这种背景下,王季愚都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相信和引导青年人。

2006年王力平向专程访问他的黑大同志介绍了有关情况。

001lbr3rzy7594l2lyo14690

001lbr3rzy7594pmfn678690

这是1950年学校对学生政治面貌调查统计表,看了这些表格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模范共产党员和俄语教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他们参加革命前在沦陷区或国统区曾经参加过国民党或三青团或外围组织,但是来到哈外专受到革命教育后,背叛了过去,选择了革命道路。他们曲折的人生轨迹,生动地记录了他们是如何经过痛苦的比较而坚定地走上了共产党的道路,同时也证明了王季愚等老一辈革命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胸怀和政治魅力。
当然,有些人一直认为王季愚太右倾了,甚至认为她是右派的保护伞,对此王季愚不以为然,她曾经大度而风趣地说:“办学校没有什么,检讨、检讨、再检讨就是了”。正是因为她代人受过勇于担当的领导作风,保护和挽救了大批同志和他们的家庭。文革期间牛鬼蛇神保护伞的大帽子自然就扣到她的头上,老账新账一起算,面对残酷批斗,她硬是不低头。1981年她病逝后,杨尚昆夫人李伯钊说:“狂风暴雨袭来时,有随风倒的小草,也有宁折不弯的大树。王季愚同志在延安时我就了解她,她的性格就是这种宁折不弯的大树!”

哈外专的老校友们如今都已七八十岁或八九十岁了,这是一个淡薄一切、淡忘一切的年龄,可是一旦谈起母校的时候,我们会惊奇地看到他们对哈外专的记忆是那么深刻、感情是那么真挚、语言是那么热烈,对王季愚和赵洵两位老校长的爱抚和培育之恩无不感念之极!

这张照片左一是上海校友会负责人向泽森,左三是北京校友会负责人赵劭坚,两位热心的老校友一心扑在宣传王季愚和赵洵教育思想上,组织编写大量回忆录和研究文章。赵劭坚创办了北京校友会会刊《松花江畔》,上海校友会给校友们定制了王季愚塑像。这是黑大与哈尔滨校友会编写出版的王季愚纪念文集。

赵洵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每当7月,走在楼前的小径上,有一种幽香沁人心脾,总是勾起我对季愚的无限怀念。她就是椴树,给人慰藉,给人芬芳,还给人椴蜜。”何止王季愚校长,赵洵与王季愚是密不可分的,这两株根连根枝干相绕的椴树,分明就是两位老校长啊!

诚如周艾若所说:“两人风度各异、情调不同,但工作的配合天衣无缝,和谐共振,高山流水,丽日春风”。一个“国学夫子”,一个”西学博士”,铸成了我们母校中西合璧的深厚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开放创新型人才。

1958年以哈尔滨外语学院为基础成立黑龙江大学。刘达和王季愚首任黑大校长、副校长。这是王季愚与省委领导和黑大其他领导成员在一起的珍贵照片

001lbr3rzy7595cxbgmac690

在1958年黑龙江大学组建之前,王季愚和赵洵同志曾经设想在哈外专的基础上建立涵盖俄英法德西意等西语和朝日印等东语的中国一流外语大学,而不同意在哈外专的基础上组建黑龙江大学,并建议省委和省政府非在哈外专而在哈师院基础上建立黑龙江大学的意见。意见被否决后,两位校长服从组织决定。但是1964年国务院调任王季愚为上海外语学院院长,王季愚院长很快就实现了在黑龙江实现不了而在上海终于实现了建立东西语兼容门类齐全的中国一流外国语大学! 而赵洵副校长1958年离开黑龙江大学去莫斯科大学专攻辞书专业,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并组织哈外专的部分师生编纂出版了中国权威俄语辞书《俄汉大辞典》和《俄语详解大辞典》,奠定了中国俄语词典的权威学术地位。

王季愚和赵洵,无愧于中国俄语教育家和俄语学术大家,无愧于中国大学校长的楷模!

刘德基

本名刘德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一生工作了两个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18年。政策研究和新闻工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策学会会长。点击进入刘德基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