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名片(六):哈尔滨的佛教寺庙(下)

1

宝胜寺正门

2

3

4

宝胜寺

距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历经多个朝代,破损严重,原址只剩一堆残砖瓦砾。2004年农历三月十一,宝胜寺开始全面复建,据宝胜寺3公里之外的储庆寺也已拔地而起。按照金国建筑风格采用坐西朝东的规划设计,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放射形建筑群,总占地面积9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宝胜寺始建于金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取聚财宝得胜利之意,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在阿城白城发现了纪念僧人的金代石刻《上京宝胜寺前管内都僧录宝严大师塔铭志》,该石刻详细记录了这位执佛政于宝胜寺的佛学大师的生平和宝胜寺的有关情况。

位于阿城区城南两公里处,毗邻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完颜阿骨打陵和金上京遗址。

5

6

工程未完工

7

8

9

10

宾县青莲寺

青莲寺位于黑龙江省宾县民和乡境内的猴石山主峰,海拔188.9米。八座山峰呈莲花瓣形状环绕四周、寺院犹如一颗宝珠在莲花蕊中,而两边山势突出,有如两条巨龙护持,形成二龙戏珠之势。山北即松花江,在此呈九曲形状。山下又有莲花泡,生长莲花鲜艳硕大。1997年9月2日,余被邀为寺院撰联,参观正在重修中的寺院。回哈尔滨之后,按景区管理部门要求,余共创作多副作品,均由书法家申海清书出。据传宋金时代山上就建有寺庙,民国18年建青莲寺,香火极盛,后毁于文革,今又复建。

11

12

13

14

15

万佛寺

东北三省最大的万佛寺位于宾县西南6公里的二龙山北山之上,有2000 多尊铜佛、888尊金佛、7000多尊泥塑。

 

16

17

慈云观

香坊区果园新城院内,慈云观,又称正善宫,属全真派。建于1900年,木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其修建标志道教开始传入哈尔滨。

18

哈尔滨地藏寺

位于道里区康安路317号。建于1940年。其前身为位于松浦镇的慈云庵,建于1936年,伪满时期被江上军司令部占用,另择今址重建寺院并改现名,为尼众寺院。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规模宏伟,另有瓦房五间,草房五间,砖房七间半,面积共848.28平方米(除大殿外,其余房屋均改造过)。“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市二轻局占用,1975年道外区塑料厂迁入,1985年以后由宗教部门收回部分产权。建国后又增建房产十余栋,大部分已被拆除。属于中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

 

19

20

21

22

23

24

呼兰关岳庙(1913年之前称关帝庙)

几乎与呼兰城同龄,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呼兰关帝庙原本坐落在呼兰大十字街东胡同。清乾隆元年(1736年)兴建,到了道光六年(1826年),呼兰城的城守尉崇札普决定将关帝庙改建于呼兰城北,即大十字街东胡同。这次重建,颇具规模,正殿、享殿、配殿、马殿和钟鼓楼一应俱全,为其后来增建奠定了基础,是我省当时最大的关帝庙。正殿隔墙东边,是文财神比干的塑像,后有一对童子。隔墙西边,是武财神赵公明的塑像,后面也有一对童子。殿内墙上都有壁画,一边画着三国故事,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一边画着封神演义故事,姜子牙斩将封神。

整个关帝庙建筑群不仅有着鲜明的宗教特点和民族风格,也充分体现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1913年,当时的呼兰领导奉上级指令,将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即岳忠武王,也放入关帝庙内祭祀,因此将关帝庙改称为关岳庙。1947年底,土改运动中,关岳庙的泥像被铲除。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关岳庙被拆。这座堪称呼兰艺术珍品的古建筑,从此在呼兰大地上消失了。

2003年,呼兰县在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旅游胜地”的建设规划中,将关岳庙列入老城区文化工程建设项目,投入800万元,对这处文化古迹进行了异地重新修复。这就是记者看到的关岳庙,它坐落于呼兰区西岗公园北侧,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由关岳庙、文庙等建筑组成。这座新落成的民俗文化景区,保持了原有风貌,景区建筑既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重现了呼兰历史文化古迹的昔日辉煌。

 

25

26

27

呼兰龙王庙

1995年6月6日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建筑。坐落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呼兰镇南二道街南端,萧红故居对面。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改建,重修正殿5间,东西房各3间,享殿3间,更房1间,西院草房3间。道光五年(1825年)在东院新建文昌阁,同时维修龙王庙,并在庙内立一通石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呼兰商会集资修建了龙王庙大门。当时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现仅存正殿,面阔5间,进深2间。东西长17米,南北宽10米,面积约170平方米。建筑为青砖青瓦,硬山墙,飞檐翘脊,属中国民族建筑风格。上个世纪90年代维修时,正面砖墙全部改换成红砖。

著名女作家萧红少年时代曾在北侧殿之东房读完初小四年。1912年龙王庙改为呼兰乙种农业学校,后被建设小学、呼兰聋哑学校用作校舍,现为呼兰县教育局使用。龙王庙建筑为呼兰城年代最早的古建筑之一,对于研究北方古建筑有一定的价值。

 

28

29

三光庵

呼兰三光庵始建于1906年(光绪十三年),原有草房三间,砖瓦禅堂五间。1987年重建的大雄宝殿为仿清庙宇建筑。

三光庵位于呼兰城西南隅,以三位创始人悟光、性光、纯光法师中的三个光字而得名,为全省第二大庵庙。三光庵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有21人,其中15人在佛学院学习深造。每年来此光临庙会者逾万人。

1994年11月23日经呼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和平街,呼兰河东岸200米处。始建于1906年,重建于1988年,1992年9月正式开光。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沿革。

 

30

31

华严寺

比乐街27号,1922年兴建,1937年6月6日建成,市级一类保护建筑

 

32

33

34

35

观音寺

松北区永胜路176号。建于1938年。早期颇具影响,1945年后逐渐衰落,后被省水产研究所、第三十一中学占用,砖木结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三间,两侧各有耳房一间,前有天王殿三间,东、西设地藏、伽蓝配殿各三间,构成四合院。院前置钟鼓楼、山门(现已拆除),后有观音山,高30米,山顶立观音殿。观音山周围有八个放生池,面积3000平方米,呈莲花状排列。建筑布局别致,环境幽雅。属于中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

作者: 幽寒

这是我又找到的一份关于【观音寺】的资料

永惺老和尚,生于一九二六年农历三月十四日,家乡是东北现今辽宁省喀喇沁左旗的大城子镇, 俗家姓刘,原名克勤,十二岁剃度出家,在清安寺随觉一老和尚、性海老和尚修佛学、习武功, 法名演霖,“永惺”是以后起的号。他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大地战火连年、灾祸深重的时期,充满悲情的大时代,使他逐渐感悟人生、引证佛道,立下了坚强的道心,为如来家业、奉献终生。

他1943年至1945年曾在哈尔滨观音寺佛学院休学毕业. 据老和尚讲:十九世纪末,随着东清铁路通车,哈尔滨逐渐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和国际商埠。信奉佛教的中国人,首先在中国人集居的傅家甸(今道外区,包括松花江北岸的松浦镇)开展佛事 活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道外北二十道街首先出现了龙王庙。清宣统元年(1909年)江 北松浦镇兴仁街建起了净土寺。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专修(能玺)老和尚接收净土寺, 并将附近的普照寺并入,重新扩建为庙,供奉大三士,起名为《观音寺》。 观音寺列为天台宗弘法支院。占地五十多亩,大殿为两层,共有房屋三十余间,最多时有僧人五十余名。当年的观音寺,香火兴旺,名声显赫,素有“北普陀山”的美誉。

观音寺佛学院也曾名扬全国,永惺法师就是1943年慕名来此学佛习武,直到1945年观音寺关闭之后,逐步南下上海、山东、广州和香港。1965年创办香港菩提学会,1970年在荃湾三桑坛创建西方寺,至2003年,历时 三十余年的修缮,使香港西方寺成为佛教的经典寺院。 于是我穿过校园操场走进这座寺庙,接待俺的是31中学的老师郭先生和目前在这里主持寺庙日常活动的万真大师,通过他们的介绍了解了关于这一座寺庙不同的历史及传说! 据郭老师讲观音寺有140多年的历史,曾经兴盛一时,是极乐寺的老寺,如此算来观音寺的历史比极乐寺要早60多年。

当时这里香火鼎盛,来这里参观的名人墨客络绎不绝。1965年贺龙元帅就曾经来这里参观!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里遭到红卫兵的疯狂破坏,后被省水产研究所、第三十一中学占用,2003年3月7日早晨6:30分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正殿,现在经过市有关部门的努力占用的单位将陆续迁出,这里目前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来松北大桥建成后对寺庙保护性的修建。

郭长武

郭长武,1967年生人,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物业中心工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热爱摄影8年,系统的拍摄了哈尔滨市的历史建筑,老道外,老电影院,教堂,寺庙等题材,徒步走完三沟一河全程,对中东铁路全程潜心拍摄6年。哈尔滨老建筑摄影群(235414432)创建者与管理员。联系方式:1078600764@qq.com

相关推荐

1 条评论

  1. 朝阳群众杨鹏宇

    今年七月去呼兰萧红小学内的龙王庙,砖瓦已经被拆除,只剩下木构架,不知是要修复还是拆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