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哈尔滨(032)道外北二道街(下)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在道外北二道街,有两个非常有名的胡同,鱼市胡同和张包铺胡同。站在北二道街上,鱼市胡同对面有一条胡同原来能一直走到北头道街,这就是张包铺胡同。

民以食为天。哈尔滨人喜欢老道外很大程度是因为这里汇聚着这个城市的各种美味小吃。张包铺胡同就是因胡同里有一家张包铺而得名的。1902年,张包铺由天津人张仁开办,平房,草盖、砖地,但不妨碍包子卖得好。慢慢周边聚集了很多商家,大概在1913年形成了这条胡同。在这不足百米长的胡同里,曾有10家饭馆:清香阁、馥香春、顺香斋、清真馆、魁元阁、福宴春、三合春,范记永,新新包铺等,每个饭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哈尔滨最早的大众美食聚集地。1961年曾改名革新胡同,1978年又恢复了原名。如今的张包铺已经搬到南二道街的新店面,这条胡同逐渐破败,为了避免墙体倒塌,张包铺胡同已经砌砖封死,不许行人通过了。

1-webp

离张包铺胡同不远的北二道街20号,风格质朴乏善可陈。是这条街上少见的换了塑钢窗的。可砌死的门洞和锈锁的房门都透露出这栋小楼岌岌可危的状况。

2-webp

相邻的北二道街18号就大气多了。不仅建筑体量大,而且墙面装饰也耐看。以中间的大门洞为界,每边各有一个匾额,大约从前是两家店铺。右侧的匾额依稀还能分辨出永和源的字样。二楼窗扇两两一组,中间以柱相隔。柱身的纵向凹槽是西式的,而柱头柱础却是中式的。每组窗间装饰的浮雕,乍看起来相似,细看却绝无雷同,颇具匠心。怪异的是,这栋楼的第三层,立面风化剥落得特别严重,竟像是后接的楼。

3-webp

4-webp

5-webp

北二道街15号是一栋漂亮的小二层楼。虽然立面装饰手法简单,但是女儿墙和檐壁上的雕花非常精致,图案饱满大气,将中西方风格的装饰语言结合得非常好看。突出的阳台大约不是原装的了,匾额上的老字号也被铲除了。令人惊喜的是西式拱形的小边门上有着中式的扇面状匾额,“便门”二字上还缀着一朵小小的梅花,十分别致。

6-webp

7-webp

由15号这便门进去就是一个小小的院落。中华巴洛克建筑不管是多么豪华也大多是商住两用:前店后厂或者上住下店,商住混合。不只方便生活,更将生产、销售紧密相连,非常符合小本生意的经营特点。老道外这些沿街而立的西洋建筑的背后,几乎全部是这种独立的院落,或双层、或三层;或一进,或二进;有天桥、有天井、有回廊;四面围合,只有靠街的一面开有通街的门洞。这些矩形的多组院落就构成一个个街坊。这就是老哈尔滨人俗称的“圈楼”。

8-webp

9-webp

北二道街18号的院落比15号院落更大,保存也更好些。这些圈楼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建造时都有精美的木结构。结实的木板楼梯,秀气的木柱栏杆扶手,宽宽的外走廊,花格窗楣还有檐口回廊上装饰着精美的木板雕花。阳光透过那些造型迥异的花格窗楣,将纷繁的影子打在斑驳的墙上,光影流转倏忽百年。曾经雅致的圈楼已经渐渐容纳不下膨胀的人口。二三十户人家几十年在一个大院里挤着挨着地住着,院子里盖起来越来越多的偏厦,堆起越来越多的杂物,木栏杆和木楼梯渐渐老朽,像是断了轴的钢琴弦,摇摇欲坠,终是破败了。

10-webp

住在这里的人都想着早点动迁,也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有自己家干净整齐的卫生间,有三九隆冬热烘烘的暖屋子。可他们也一定会常常怀念那些能谈天说地的老邻居,那些在院落里一起乘凉的夏夜,孩子们的说笑打闹声乘着微风传出老远…那老楼梯吱嘎作响,回廊上晒着的衣服有阳光的香气,栏杆上爬着的牵牛花开着粉粉紫紫的小喇叭,生的翠绿的蒜苗,墙上挂着白的大蒜红的辣椒,谁家孩子把七彩的风车插在窗口…这是老道外骨子里本分的生活,这是一种灵魂和生气,无法复刻。

11-webp

12-webp

十年前整个老道外还有二三百个这样的传统院落。而今除去坍塌了的,封闭了的,失火焚毁的,拆迁了的,以保护名义改造了的,这样的老院落还有多少呢?中华巴洛克不是哈尔滨的独创,在沈阳、北京等城市也有中华巴洛克的身影。但哈尔滨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它的个体也许不起眼,但是量变产生质变,当整整一个城区都完好地保留着这些建筑形态时才显得弥足珍贵。像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当它们大批消亡时,一个城市的风貌、一个时代的印证伴随着几代人的记忆也将随之泯灭。

13-webp

公交路线:

1路;28路到靖宇头道街站下车,步行70米

3路;19路;26路;107路;108路;109路到景阳街站下车,步行360米

高虹

哈尔滨天翼数字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拥有自媒体平台:《寻秘哈尔滨》公众号,致力于寻找哈尔滨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联系方式:50296531@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