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的代表–国际饭店

在哈尔滨西大直街4号,就是标志着“老哈尔滨地理正中心”的红博广场转盘道旁边,矗立着一座外形酷似手风琴式样的建筑,这就是代表哈尔滨早期建筑艺术风格的杰出之作:国际饭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很多外来(主要是白俄)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在哈尔滨完成了他们一个又一个艺术创作。其中很多不是单独属于某一类艺术派系,而是多种文化流派的综合,国际饭店,就是“新艺术”和“装饰艺术”风格的综合,其中以“新艺术”风格为主导。

国际饭店始建于1936年5月,1937年6月9日竣工。由一位酷爱音乐的俄罗斯著名建筑设计师彼-谢-斯维利多夫设计,提起这位设计师的另一个作品或许你会觉得更熟悉——霁虹桥。大楼外部造型简洁明快,有连续多层阳台组成,模拟手风琴琴键,正门两侧上方流畅的塑造线脚模拟风箱。墙面采用面砖装贴装饰,与塑造线脚有机结合。另外少量的浮雕花来装饰,使其简洁明了,美观大方,是日本近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是新折衷主义的集中表现,更是30年代初期新艺术建筑风格在哈尔滨的代表作。最初由一名无国籍外侨投资修建,但开始建起一层,因财务不足而停建。1936年6月由日本近藤林业公司把地基和图纸买下继续建造,用了一年时间于1937年6月9日建成,1937年7月对外营业,取名为“新哈尔滨旅馆”。

不仅饭店大楼赚足了市民的眼球,室内设施也十分奢华。1937年的时候,每间客房配备高档欧式家具,室内设有卫生间,还安装了电话。中餐厅、西餐厅、日本料理满足了不同国籍客人的需要。同时,酒店还设有结婚礼堂、台球厅、理发室,并为客人提供出租车服务。每天的最高房价达44元伪满洲国币,这相当一名普通邮差3个月的工资,是哈尔滨高档的商务饭店之一。服务对象主要是富甲名绅、达官显贵。

1945年日本投降后,此旅馆停止营业,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以后,“松江省卫戍司令部”曾设于此。1949年7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接管此楼,经过维修改为宾馆,定名为“哈尔滨国际旅行社”, 从1957年至1960年间曾改名为“哈尔滨饭店”但门前牌匾未换,因此人们仍然习惯以“国旅”称呼,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旅游局成立后,更名为“哈尔滨国际饭店”至今,现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来源:哈尔滨国际饭店官方网站)

下面是一组国际饭店的照片,打上水印的照片由我拍摄,老照片见另一篇文章《1930年代的哈尔滨》。

以下信息来自百度百科

星级:准4星
餐饮:以粤菜海鲜为主,有中西式自助餐
服务:商务中心、租车、票务、洗衣房、商场、停车场
商务标间(不含早) (358元起)商务标间 (388元起)
交通:位于市中心;距离火车站1公里,车程3分钟;距离飞机场30公里,车程40分钟;距离展览中心5公里,车程15分钟.
公交:92路 86路 7路 78路 64路支 64路 58路 57路 28路 21路 16路 101路豪华 101路空调 103路 104路 108路 115路 13路 55路 112路 10路 63路 107路 118路 207路 81路 82路 11路 88路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4号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5 条评论

  1. 国际饭店应该属于欧美装饰运动风格或早期现代主义吧,它好像没有新艺术运动的特色(⊙o⊙)哦

    • “国际饭店是哈尔滨建筑风格中集“新艺术”和“装饰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典型实例,且更倾向于前者,属于过渡类型的“新艺术”;同时又体现出现代建筑的某些特征,因而无论从建筑风格角度,还是从建筑规 模、建筑重要的地理位置来看,国际饭店可以视为哈尔滨建筑的又一杰作。”来源:http://www.hlj.xinhuanet.com/ljtj/2005-05/09/content_4191913.htm

      • 可能是吧,这种过渡期的建筑很难确定其类型,记得听工大建筑学院刘松茯老师讲哈尔滨近现代史时没有确定它就是新艺术运动风格,谢谢你了长河

      • 有时候很难界定某个建筑一定就属于哪类风格,尤其是哈尔滨的建筑,往往是“你种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所以学术界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现象。我先前不了解刘老师的这种说法,就采用了另一种常见观点。多谢ssica提供的线索

      • 客气,愿意通过小站更多的去了解哈尔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