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波著 感谢故乡——哈尔滨的青春时光 谨以此书献给高莽先生90华诞

文/ 图/ 王宏波、汪小飞

编辑/ 汪小飞

2016年10月30日下午2点,在南岗区龙门贵宾楼二楼会议室,研究会活动结束后,由王宏波老师向大家汇报,研究会顾问高莽老先生的近况和正在筹备高老先生90华诞的准备工作。王宏波老师并为高莽老先生90华诞写了一部佳作《感谢故乡——哈尔滨的青春时光》。并赠送给研究会成员签字收藏……

1

此书为鄙人为文化学者,《黑龙江林业报》社长、总编辑王宏波先生著述的人物传记《感谢故乡——高莽在哈尔滨的青春岁月》一书写的序言。

2

此书由哈尔滨市文史馆策划统筹,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李庚辰、陈凤翚主编,著名学者李述笑(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会群(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为本书顾问。鄙人应文史馆之邀,担纲责任编辑。

3

内封页里作者简介:(上图为注明俄苏文学翻译家高莽为本书作者画的速写)王宏波,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著有多部文学和新闻理论专著。曾荣获中国新闻奖,孙梨散文奖、梁希文学艺术奖、梁希图书奖、中国十大生态美文等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其文学作品曾被译介到日本、俄罗斯发表。
摄影作品曾参加黑龙江省摄影大赛和在中国台湾举办的世界华人摄影大赛。

仰望高莽

从”一个人和一座城市“谈起  曼陀罗。

4

耄耋之年的高莽。

5

2015年,作者王宏波为本书的创作几度采访高莽。

一、(书中摘抄)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地标式的人物。

若没有,这个城市是悲哀的。

像这个时代涌现的杰出人才一样,高莽靠着自己的学识和技艺,并由此对社会的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不过,顺着他的人生轨迹溯源寻根,我们就发现,这个终生沉浸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并将翻译、绘画、阐释俄罗斯文化作为终生职业的耄耋老人,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在于他生长的城市。冥冥之中,仿佛这个城市就注定他命中有不可更改的命运。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艺术史上,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包括翻译家,都是一个宛若星河的精英群体。在这个西学东渐的历史转折点上,一批海外的留学者受西方民主与科学的熏陶,最先接受了先进思想文化洗礼,并作为播火种者在国内广泛传播,文学和艺术也开始渐入了一个中西合璧的鼎盛时期。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为古老的中国增添了令人欣喜的亮色,以耳目一新的气象成为现代社会一道人文景观。

时代向前流淌,到了高莽青少年的时代,现代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更被广大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高莽生逢其时,上教会办的学校,学俄语,习西洋绘画,读世界文学,当属这个时代的幸运者、亲历者和践行者。

这些,当然离不开高莽出生乃至成长的城市。

这个城市就是哈尔滨

所以,今年已到鲐背之年(90岁)的高莽发自心底说:感谢故乡——我的根在哈尔滨!

6

哈尔滨市文史馆常务副馆长、作家王惠民为本书作序

7

书中内文

8

书中内文

9

高莽与孙杰几十年相濡以沫。此为金婚时留影(晚年的高杰已双目失明)

10

高莽夫妇和女儿宋晓岚

11

高莽和母亲、外孙

研究会本书作者王宏波赠书签字掠影……

12

王宏波老师在研究会活动现场赠书并签字。

13王宏波老师在研究会活动现场赠书并签字。

2016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24版副刊发表的书讯《感谢故乡——哈尔滨的青春岁月》:王宏波著、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汪小飞

1957年生于哈尔滨,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首批修志人员和黑龙江省省级档案评审员,哈尔滨作家协会会员。近三十多年,一直从事秋林历史文化的研究,并担任秋林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主编十余部秋林历史、和人物书籍。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成为第一届理事。

相关推荐

书蠹杂记

不觉间竟买了若干以“书蠹”命名的书话集,经家人提醒,方有所意识。 书蠹,作为书劫的四害(水、火、虫、兵)之一,即书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