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哈尔滨(040)靖宇街324号原李鸿谟故居 |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文章目录[隐藏]

在大部分人的想象里,晚清民初时期哈尔滨关道的官员们都好像是影视剧中的庸庸碌碌的清朝老爷形象。而实际上能在哈尔滨任职的官员很多都是中国第一流的外交精英。其中不乏精通外文、熟悉国际惯例,留过洋,机变缜密又决绝果敢者。有此才干方能周旋于十几个国家的领事及俄日英美诸国列强势力之间,为国家民族争取利益,其中的波诡云翳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上篇文章《滨江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中提到过它的捐建者滨江道尹李鸿谟,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他的故居就在离学校不远的靖宇街324-330号。这栋始建于1935年前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曾被称为“李家公馆”,现在是市二类保护建筑。

640-webp

640-webp-1

据《黑龙江史志》记载,李鸿谟,字虞臣,山东牟平人。1886年进入京师同文馆俄文馆学习,相当于当时的国立外交学院。因学习成绩优异,作为大清官派的第一届出国留学生,到俄国圣彼得堡留学。三年后,李鸿谟等学成归来,在同文馆为官。

李鸿谟生平的第一个外交杰作是调停日俄战争。1905年7月,日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俄军负隅顽抗,日军骑虎难下,交战区内的中国百姓更是生灵涂炭苦不堪言。在奉天(沈阳)做外交官的李鸿谟主动出面调停,得到日俄双方的赞同,为日后的朴茨茅斯和谈奠定了基础。杰出的外交才干让李鸿谟既赢得了俄国方面的好感,也获得了日本方面的信任,不仅上峰嘉奖,甚至日本天皇也授予了他二等勋章。也正是这枚二等勋章,使李鸿谟在辞官隐居的晚年能免受日伪当局的骚扰与迫害。

640-webp-2

日俄战争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此后,名声大振的李鸿谟来到黑龙江铁路交涉局,协助总办宋小濂,处理中东铁路及附属区与俄国间的交涉事务。1910年,李鸿谟接任黑龙江铁路交涉局总办。在任期间,李鸿谟多次照会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在土地、税赋、行政等方面据理力争,捍卫了国家尊严、维护了华商利益。并且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国际惯例,并易于操作的新型税收制度。

640-webp-3

李鸿谟的书法作品,图片摘自网络

1914年李鸿谟接任吉林滨江道尹,并兼任吉林铁路交涉局总办,黑龙江铁路交涉局新任总办马忠骏也受其节制,就此步入仕途巅峰(相当于中东铁路属地中方最高行政长官)。李鸿谟为兴旺哈尔滨商业,在傅家甸以东的东四家子操办新市街,命名为新市场。李鸿谟还和哈尔滨的士绅名流们一起捐建了“滨江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并获得了袁世凯颁发的“总统二级勋章”。

640-webp-4

滨江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现北八道街3号

640-webp-5

新市街,图片摘自哈尔滨地方史志馆

李鸿谟一生中最辉煌的功绩是收回了哈尔滨的设警权。1917年沙俄局势动荡,在哈的数千俄国军警发动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导致哈尔滨警察系统瘫痪,中东铁路沿线俄国士兵哗变。李鸿谟洞察先机,3月底连续两次向吉林省长提出中国方面应趁当时的混乱形势,向哈尔滨派驻军队,借机收回路权,控制哈尔滨的主张。8月驻守扶余的中国军队乔装商警,以保护“在哈侨民”的名义,从道外顺利地进入哈尔滨市中心,取代了俄国巡警,收回了在哈尔滨市内的设警权。

640-webp-6

设警权收回了,但因政见不同却引起了与吉林省长郭宗熙的矛盾。郭宗熙以“交涉未能及时呈报,交涉案情较大未能请示办法”为由电告中央,要求免除李鸿谟的职务。1917年11月,李鸿谟卸任离职,并立誓不再出山。1919年3月,李鸿谟最后一次出现在外交舞台上,以外交部特派员身份与中东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驻俄大使刘镜人等,赴海参崴参加英、美、日等协约国召开的中东铁路西伯利亚会议。回京述职后,李鸿谟即隐退哈尔滨,就住在道外区靖宇大街与南七道街交叉路口西南角的这栋小楼里。

640-webp-7

据说当年李鸿谟一家及亲属、账房、佣人等十多口人住在这里,除李家住房外,还有客房、佣人房、车库、库房等,房间里设施完备,有自来水和电话。退隐之后的李鸿谟仍与何守仁,宋小濂,马忠骏等社会名流往来密切,在哈尔滨的文化教育领域颇有影响。

640-webp-8

640-webp-9

李鸿谟晚年病卧家中。大公子李树筌,1937年因参加爱国剧团,遭到通缉,南下参加了国民政府的抗日部队。其他子孙留在身边,极尽孝道。新朋故旧,门生弟子常登门拜访,加以庇护。李鸿谟爱好书法,他所写的中堂《兰亭集序》曾一字千金,达官显贵都以拥有“李氏中堂”为荣。1943年,73岁的李鸿谟在这栋楼里病逝,叶落归根,回葬在家乡山东解甲庄村北一处临海的山坡上。

640-webp-10

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时代,李鸿谟殚精竭虑,在列强间闪转腾挪,小心地维护着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秉承着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为哈尔滨留下一段值得记忆的篇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李鸿谟留下的历史功绩已模糊消散,渐渐不为人所知了。就像这栋曾经华丽雍容而今沧桑斑驳的“李家公馆”。

640-webp-11

640-webp-12

在这栋楼的转角处二楼有一个铁艺阳台,以前每到春节,李鸿谟都会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这个阳台,观看艺人们在李家公馆门前献艺。豪爽豁达的李鸿谟会大方地向众人抛洒赏钱。而今这里堆满了杂物,只有两侧保留尚好的华丽柱式和檐口浮雕还能一瞥当日风华。楼顶高大的女儿墙上雕刻着缠枝的葡萄,檐壁上雕刻的是牡丹、铜钱、六艺…紧闭的窗口不再传出留声机和手风琴的乐声,院子里连楼梯都已经残缺不全了,曾经朱门绣户而今零落不堪。

640-webp-13

640-webp-14

这样一段历史,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故事是不应该泯灭的。老道外的情怀里也不应只有市井和饕餮。这些流传在这些中华巴洛克建筑里面的传奇,那些创造老道外繁华奇迹的人,那些为老道外留下丰功伟绩的人,是更值得记忆和感念的。李鸿谟、武百祥、施肇基、伍连德…正是这些稍显陌生的名字为老道外的传奇添加了一层闪耀的异彩,这是不灭的家国情怀!

640-webp-15

公交路线:

1路、28路、205路到靖宇七道街站下车,步行25米

640-webp-16

***

编辑补充

感谢高龙彬博士对本文的补充:

1.叙述的学术化与约定俗成,晚清民初一词,最好说是清末民初或晚清民国;

2.其次,道台很多都是一流的外交精英。滨江关道13位15任道台中能有几个能有如此荣誉的,除了施肇基,李鸿谟等,应该是许多人或者大多数连外语,指俄语和英语,都不会;

3.李鸿谟1917年辞官,那时哈尔滨的驻哈使馆还没有那样多,最多时应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19个或更多几种说法;

4.捐建者李鸿谟与后边的李鸿谟与哈尔滨士绅捐建有矛盾,实际就是李鸿谟为官时号召大家捐建的。具体1915年的什么时间我还没有找到;

5.实际上李鸿谟故居是在这个楼的南七道街那部分,并不是靖宇大姐324-330号。这个楼是1935年建的似乎有疑问。这个时候李鸿谟都辞职18年了。新市街,在哈尔滨有两个,南岗有一个,实际上是俄语诺维亿告拉特(音)的汉语意思,新城,这是一个以尼古拉教堂为中心的一个地区的称为。道外这个在现靖宇大街的部分;

6.李朋教授和高振凌曾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与《北方文物》发文。李鸿谟名片写的是山东宁海人,即现在烟台的牟平区;

7.日本的二等勋章和袁世凯的总统二等勋章的出处不清楚;

8.黑龙江铁路交涉局新任总办马忠骏也受其节制,佐证不足。马没当过道台,但人们也称其为马道台,看看李随安老师的关于马忠骏的书,他俩也没有上下级关系;

9.关于中堂,该词一是指画,二而是指官,李中堂更多指的是官,实际上能当官的人都能写毛笔字,哈尔滨江北的哈尔滨城史博物馆,有系统的清代和民国的官员的书法;《兰亭集序》就是《兰亭序》。现在没有真正的李鸿谟的真迹面世,笔者见过一个印刷本;并且见到过李鸿谟的名片,档案中的名章;

10.关于在小阳台上撒钱,那就是故事了。

高虹

哈尔滨天翼数字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拥有自媒体平台:《寻秘哈尔滨》公众号,致力于寻找哈尔滨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联系方式:50296531@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