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前的满洲大鼠疫,哈尔滨,徕卡相机记录下的生死之城

106年。那个阴霾笼罩的寒冬整整过去了106年。106年,足以让历史的尘屑把脚下的这片土地覆满,足以让一段曾经极度惊悚的岁月被稀释、冲淡……

大雪落满了1910年至1911年的东北大地,大清王朝谢幕前的最后一个冬天显得异常寒冷。但让很多人都倍感寒彻入骨的,却无关这恶劣之天气。恐怖在瞬间爆发,在死神那低低的嘶吼声中,大瘟疫突如其来,它从位于东北的满蒙边境肇始,并迅速弥散了半个中国,吞噬掉了六万多条生命。

边陲小城哈尔滨首当其冲,在当时仅有两万多人口的傅家甸地区,死亡竟高达五千余人。瘟疫之神在狂舞,这座仅有十多年历史的国际化小城瞬间由天堂变成不折不扣的人间地狱,变成一座极端惊悚的生死之城……

鼠疫来了,看不到踪影的病毒折磨、考验着这个古老而疲惫的国度,一边是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清廷,一边是在死亡气息中残喘、企盼拯救的苍生百姓,而天朝卧榻之畔更有列强那虎视眈眈的身影……

人鼠之间,生死之间,伍连德,这位最早接触现代科学的华人知识分子英雄般地登场,并力挽狂澜。百年后,重温那些被灾难映衬出来的人道主义光辉,仍令我们一再地激动。正是凭着伍连德准确的判断,凭着周密而科学的防疫方案,凭着防疫团队高达10%殉职率的牺牲精神,这场人类已知历史上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就被以中国人为主的防疫队伍彻底消灭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流行病防疫行动,伍连德的防疫方案也成为迄今为止对付突发传染病流行的最佳手段。

本组图片多为伍连德博士所摄,这位获得诺贝尔提名最早的中国人,当年来到东北战斗鼠疫时,随身携带了一台徕卡相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纪实照片。

1911年前后的伍连德博士

1911年,哈尔滨的停业的客栈、学校等被用来当做防疫的办公室、消毒室和病房。

1911年,消毒车准备出发。

1911年春节,傅家甸坟场焚尸,大火烧了三天。图为伍连德指挥衙役焚烧发现疫情的住所。

1911年伍连德就防疫事宜拜会俄国同行。

对抗鼠疫时,在傅家甸内成立的滨江防疫疑似病院。

1911年4月,在奉天召开11国代表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主席:伍连德(前排右四),副主席:北里柴三郎(前排左五),锡良(前右三),施肇基(后右五)

鼠疫肆虐,傅家甸封城,图为当年收治病患与抬尸的防疫人员。

在鼠疫病人的带领下,伍连德博士到居民集居区察访鼠疫患者。

大力支持伍连德的大清海归高官施肇基。

1911年7月,伍连德博士与俄国柴布洛尼博士率领中俄联合考察队到中国满洲里和俄国博尔贾考察。

伍连德在东北的哈尔滨、三姓、拉哈苏苏、大黑河、满洲里、牛庄(今营口)共设六所防疫医院,平日应诊,疫时防治,成为东北地区的卫生防疫中心,也是民国时期全国的卫生研究中心。

1911年3月18日,英国《伦敦新闻》以伍连德等人在哈尔滨进行的鼠疫防治工作进行报道。

活体动物试验。

1911年春节,傅家甸坟声焚尸,大火烧了三天。

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第一个鼠疫实验室里。

1937年,伍连德举家自上海返回南洋。

1912年,东三省防疫喇务总处正式成立,伍连德与医务人员合影。

1934年,任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的伍连德。

哈尔滨伍连德医院院内的塑像(心花小编摄)

有关伍连德的故事极为丰满,极为感人,小编另有文章。喜欢文学的朋友,还可以读读迟子建的《白雪·乌鸦》。谨以此图文向大医国士伍连德由衷致敬。本图集多为小编亲自翻拍自新加坡出版的画册。

川川秀

杂志社编辑,美篇的《川川秀》,微信号:m6m7m8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