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哈尔滨(051)颐园街3号原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颐园街原名医院街,因街尾的中东铁路医院得名。这条狭窄的小街,从前绿树成荫安静优雅,却连接着最繁华喧嚣的火车站和南岗商圈。这样一个大隐于市的所在,曾吸引了哈尔滨的顶级富豪在此兴建豪宅。其中,颐园街3号背后的故事尤其值得人们深思。

颐园街3号,哈尔滨一类保护建筑,建于1914年。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哈尔滨的首富——斯基德尔斯基。确切的说,斯基德尔斯基是一个犹太家族,曾经富可敌国,构建了远东最大的实业帝国。他们同上海的沙逊、哈同、香港的何启东一样被称为在中国最负盛名的犹太家族之一。

L·S·斯基德尔斯基(老斯基德尔斯基)是这个实业帝国的奠基人。在白俄罗斯起家后迁至敖德萨。1895年沙俄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到了接近中国边界的赤塔州,作为“一等商人”老斯基德尔斯基被沙皇政府选中,成为投入西伯利亚铁路的一股民间资本,负责修建从满洲的北部至海叁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一段。于是斯基德尔斯基一家迁到了海叁崴,又趁势承包建设了海叁崴港口、车站等基础实施,并创建和发展了建筑材料、煤矿开采、房地产等众多产业。中东铁路施工的时候,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又拿到了穿过大兴安岭的铁路隧道(兴安隧道)的工程承包权和东部原始森林的采伐权。

L·S·斯基德尔斯基(老斯基德尔斯基)

随着中东铁路的贯通,哈尔滨正在成为冒险家和淘金者的乐园。老斯基德尔斯基也派遣他的三儿子所罗门和四子西蒙来到哈尔滨,谋求更大的财富与机遇。所罗门主要经营哈尔滨东部森林采伐并开发建设了木材深加工和粮油加工等产业。西蒙更是极具商业头脑,1905年,他刚满20岁时就果断投资了松花江的水上运输,建立了松花江上最早经营大宗货物运输的船队,巧妙的利用了松花江和中东铁路的水陆联运,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二人的精明手段使这个家族很快成为了哈尔滨的首富。老斯基德尔斯基和他的长子雅各布则在海参崴地区垄断了煤矿经营和石油勘探权,斯基德尔斯基家族由此被誉为“黑金王国”。此间,他们甚至在伦敦、神户等地开办了分支机构。

所罗门(前排左五)西蒙(前排右五)与东省特区官员(前排居中)及穆棱煤矿职员合影

1912年所罗门在秋林洋行对面兴建了一所文艺复兴风格的住宅(即现在的阿什河街39号,省委第一幼儿园),这所豪宅成为所罗门与西蒙两兄弟的私邸。1921年所罗门出任葡萄牙驻哈尔滨领事,葡领馆就迁至此处。1924年斯基德尔斯基家族的穆棱煤矿开办后,总公司也在此办公。

阿什河街39号,现省委第一幼儿园

颐园街3号是所罗门在1914年建造的。这栋别墅样式的花园建筑是当时哈尔滨首屈一指的豪宅。设计师为特罗亚诺夫斯基,属于仿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平面呈“凹”字形对称结构。 三开间带有露台的柱廊作为入口,两侧弧形门道环抱。暖黄色的墙面、优雅的爱奥尼变形壁柱、造型雅致的外凸窗上、小巧的弓形檐、顶部对称的大三角檐山花装饰着带松果的小柱…构图严谨洗炼,立面典雅庄重。建筑周围是花园,配有凉亭、木椅、花池和喷泉。走进建筑的内部,能看到墙壁、楼梯、门窗垭口都装饰着大量精美的木制雕刻,堪称奢华。这栋豪宅据说是为了老斯基德尔斯基而建的,可惜的是老斯基德尔斯基却至死没有踏入这里一步。

这个家族彼时已经成为了远东最大的雇主和实业寡头,拥有了大量工矿企业和房地产以及在俄罗斯和中国东北三千多平方公里范围的森林采伐权。但老斯基德尔斯基并不满足,他的终极梦想是获得库页岛的石油开采和炼制权,他要成为远东石油大王。为着这个梦想,老斯基德尔斯基始终将事业总部设在海叁崴,甚至把他器重的长子雅各布也留在海参崴。可是自从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后,俄国的排犹浪潮步步升级,政局也一直风雨飘摇动荡不安。作为犹太商人的老斯基德尔斯基的石油梦想渐渐变得遥不可及。1916年老斯基德尔斯基带着遗憾在敖德萨病逝了。

所罗门将颐园街3号这栋建筑租给法国政府,用于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法国在1907年设立了驻哈尔滨的领事馆,属于第一批在哈设领事馆的国家。但在哈的法侨人数并不多,馆务清闲,领事馆也是搬来搬去,后来才固定在齐齐哈尔街(龙江街39号)。二战期间,法国向德国投降后,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接受维希政府领导,仍在活动。1945年德国投降后,法国领事馆被日伪当局查封。日本投降后该馆曾一度恢复活动直到1947年5月哈尔滨特别市政府社会局外侨科奉命将该馆接收,遂闭馆。法国领事馆开馆40年,是驻哈尔滨的外国使馆中开设时间最长的一个了。颐园街3号作为法国领事馆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现在唯一存留的法领馆旧址了。

颐园街3号作为法领馆时期的照片,可见法国国旗,时间约在1915年以后。图片来自黑龙江新闻网

齐齐哈尔街(龙江街39号)的法领馆,现已拆除

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回到斯基德尔斯基家族。老斯基德尔斯基病逝两年后,俄国十月革命的战火烧到远东。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带着几百万美元,丢掉了在海叁崴的全部财产离开了俄国,其中一部分来到哈尔滨定居,其中包括老斯基德尔斯基的长子雅各布一家。 而在哈尔滨的所罗门兄弟为沙皇残余势力以及干预苏联政权的协约国军队提供了巨额的财物支持。最大的明证就是颐园街3号在1918年8月曾成为日本向苏俄出兵时的野战交通部。

颐园街3号在1918年8月曾成为日本向苏俄出兵时的野战交通部

再后来,这里又成为哈尔滨日本特务机关总部的所在地。关东军情报部本部也在此成立。1931年1月,日本主持情报工作的日军陆军大将——土肥原贤二就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策划9.18事变、建立伪满洲国、七七事变…几乎所有的日本侵华重大事件都有他的参与。1948年,土肥原作为日本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颐园街3号这栋楼里,也许至今还隐藏着一些二战时期的秘密,等待揭晓。至于当年这房子是租是卖,是日本势力的巧取豪夺还是斯基德尔斯基家族的曲意逢迎,就众说纷纭了。而这栋建筑的这段历史,更为斯基德尔斯基兄弟的悲惨命运埋下祸根。

土肥原贤二

新的家族掌门人雅各布,年仅33岁就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他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四子一女远赴英国。家族中的老二莫塞伊早年混迹与欧洲,被认为不成器游手好闲,他个人甚至被剥夺了家族财产继承权,来到哈尔滨后也不问世事。于是所罗门和西蒙仍就管理着庞大的家族事业,掌控着这艘巨轮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一路高歌前行,并努力躲避或顺应着各种突如其来的政治风云。

当张作霖收回松花江水运主权后,他们停止了水上运输转而又与东省特别区政府合资开办了穆棱煤矿;当日本人掌权时,兄弟俩向日军提供了巨额财政支持来换取家人的安全,避免了如马迭尔老板开斯普一般的悲剧;当日本人蚕食侵占穆棱煤矿,没收他们林场时,所罗门又与英、美、苏暗通款曲,谋求新的靠山。

雅各布的儿子鲍里斯长大后从英国回到哈尔滨,在家族企业内就职,并在哈尔滨结婚生子,鲍里斯的儿子罗伯特成为斯基德尔斯基家族的第四代成员。然而不久,厄运就不断降临到这个家族头上。日军早已常年监控所罗门,他们通过电话监听认定鲍里斯为英国间谍,充当所罗门和英国的联系人。日军将鲍里斯一家拘捕,并押往日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战俘交换,鲍里斯一家才辗转回到英国。葡萄牙领事的身份使所罗门暂时逃过一劫,但是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日军却以“疑为苏联间谍”的名义将所罗门逮捕。日本战败,中国警察将所罗门释放。紧接着,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所罗门和西蒙连同哈尔滨大部分的外侨名流、犹太领袖一起被苏军以招待会的名义诱捕,押往苏联集中营。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在哈尔滨除了不动产外的一切财物悉数没收。至于他们遭此厄运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他们与日本军方过从甚密;有人说是因为他们曾资助过白俄武装对抗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有人说仅仅因为他们是犹太名流…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即便富可敌国,但在政治的碾压下,也不过贱如草芥。

雅各布的儿子鲍里斯在英国听闻巨变,带着妻子和儿子罗伯特万里迢迢赶来中国,想要接收清理家族在哈尔滨的巨额财产,却被国共内战阻断了行程。他们暂居天津等待战争停止,等来的却是战火烧到眼前。1948年,鲍里斯一家在解放军攻打天津前,匆匆逃离天津回到英国。

解放后,颐园街3号为黑龙江省政府所用。1950年,毛泽东和周恩来访苏归国经哈尔滨视察时,周恩来曾住在此楼。现在,这栋建筑是黑龙江省省直老干部中心,每日里诗词歌赋、棋牌摄影,一派安静祥和。老干部们在这里体会着和平优渥的时光,大概没人会想到这样的晚年是斯基德尔斯基兄弟四人无法奢求的。雅各布英年早逝;西蒙1948年死于苏联监狱;所罗门被判25年徒刑,1952年死于苏联集中营;不成器的莫塞伊逃过一劫却也一无所有,1951年病逝于哈尔滨,葬在犹太公墓。

2016年2月,现任法国大使顾山参观法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图片来源于顾山微博

2005年,一位与众不同的访客来到颐园街3号。所有来这里参观访问的人中,没有谁会像他一样心潮澎湃、五味杂陈吧。这位访客就是鲍里斯出生在哈尔滨的儿子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也许,孩童时期的颠沛流离和家族大起大落的坎坷经历对罗伯特影响至深。他曾慨叹于政治可以多么轻而易举地将经济玩弄于股掌之间,财富也不能将他的家族以及其他相似的一些家族挽救。他愿意更深入的思考构建理想的经济秩序与幸福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幸福经济学”的概念和目标,想知道人们在解决物质匮乏问题之后如何生活才有意义;他用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凯恩斯传》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之一,享誉国际学术界,并被英国女王封为勋爵,成为英国上院议员。这位历史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成为散落世界各地的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再次复兴的一颗新星。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与其子——哲学家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

阔别六十年,2005年9月,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来华讲学,重访出生地。在颐园街3号、在阿什河街39号、在马迭尔宾馆他寻访叔祖们留下的痕迹,在犹太公墓,他祭奠了那个唯一留下墓碑的亲人、那个被认为一生碌碌无为的叔祖——莫塞伊。这个家族留给他的财产不过是1984年从中国寄来的2.4万英镑支票,用来抵偿40年前被没收的家产;而这个家族留给他的财富却是几代人横亘半个世纪的兴衰荣辱,是经济、历史、政治与幸福人生之间关系的终极思考。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的部分著作

公交路线:

2路;6路;7路;8路;13路;14路;14路空调;14路区间;16路;18路;21路;28路;32路;33路;46路;47路;64路;74路;89路;94路;98路;101路;103路;108路;109路;115路;383路;386路;夜1路到博物馆站下车,步行280米

高虹

哈尔滨天翼数字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拥有自媒体平台:《寻秘哈尔滨》公众号,致力于寻找哈尔滨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联系方式:50296531@qq.com。

相关推荐

“书记楼”背后的故事

南岗区吉林街54号院里有一栋二层住宅楼,被哈尔滨人习惯地称为“书记楼”。以前有多任省委书记住过这里,如欧阳钦、杨易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