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的《成都》火了,何时才能等到一首哈尔滨主题的热门歌曲?

自《歌手》开播以来,这成了我和爱人每周必看的唯一综艺节目。上周六晚,在电视屏幕上打出“赵雷”这两个字之前,我一直都在猜测这位陌生的挑战者到底是谁。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在我的手机音乐APP里,下载过他好几首作品,陪伴了我一次次散步和骑车的全程。

“赵雷肯定能进前四,成功留下来”,当他从幕后走到前台,我就这样肯定他能赢。

结果,他唱了一首《成都》,现场不知道多少人流下泪来。

爱人说,“以后有机会我们去成都住上半个月吧?”

于是,赵雷赢了!

今天看到,网上已经有了太多关于这次表演的报道,“因为一首歌恋上一座城”,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共识。

很遗憾,我至今还没去过成都,在听了这首歌以后,我也对成都充满了兴趣——事实上,我爱中国的每一片土地和海洋,但我更爱的,还是我的家乡。

恩,我想你也猜到了,今天以《成都》引起话题,我其实是想聊聊哈尔滨的,确切地说,作为哈尔滨人,我很自然地会想到,“什么时候哈尔滨再会出现一首能让人爱上这座城市的歌曲呢?”

注意,我说的是“再出现一首”

因为我们以前已经有过一部经典作品:

https://v.qq.com/x/page/w0336fdeo2m.html

《太阳岛上》自1993年作为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发行以来,传唱了有近十年,堪称能够代表城市的音乐作品典范。

在CCTV4《中国文艺》2017年1月7日“向经典致敬”专访作曲家王立平,谈他创作《太阳岛上》的背后故事时,提到:王立平老师在写这首歌的时候并没有来过哈尔滨,他当时只是根据“太阳岛”这三个字代表的意境,想象出来的场景,于是有了这段比较尴尬的对话:

看到这里,不得不提醒我们的景区,工作和服务可得上点心啦!我当时偶然看到这个节目,心里阴影面积一时求不出来有多大。

但不管怎么说,这首歌是很成功的,以至于我在江苏小城昆山市打车,司机师傅见我是哈尔滨人,马上就说,“我从小就听《夜幕下的哈尔滨》,我还听过《太阳岛上》呢!”。司机师傅看上去四十多岁,可见当年这首歌的影响力之大。

那么,近年来,在流行乐坛,也的确有一些写哈尔滨的歌,我们来听几首:

下着雪的哈尔滨: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109509282&source=yqq#wechat_redirect

哈尔滨姑娘: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9082167&source=yqq#wechat_redirect

哈尔滨之子: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5205415&source=yqq#wechat_redirect

哈尔滨欢迎你: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102346430&source=yqq#wechat_redirect

以上面几首为代表的(由于曲库原因无法做到全面)作品中,主要篇幅放在了展示哈尔滨特色,听起来颇有一种“王婆卖瓜”的感觉,并不容易引起听者的情感交流。

李健的《松花江》何刘卓的《哈尔滨》属于更加优秀的哈尔滨主题音乐作品。

哈尔滨: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729410&source=yqq#wechat_redirect

松花江: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106669896&source=yqq#wechat_redirect

当然,新年伊始,大话君向大家推荐过郑克老师监制的《哈尔滨的姑娘》,也相当优秀,不过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流行歌曲,《哈尔滨的姑娘》作为美声歌曲就不在讨论之列啦。

博林老师在2010·虎年黑龙江卫视春晚上首发的这首《冰城之恋》,我认为是流行歌坛里以哈尔滨为主题的最佳音乐!我当年在大话哈尔滨网站里向大家首次推荐后,竟然还收到了博林工作室的邮件,可见博林老师对家乡是多么的关注。

好了,列举了这么多,开始说说我作为听众的看法:

个人认为:一首优秀的城市主题音乐,是应该做到“因一首歌恋上一座城”的,是应该做到让本地人泪流满面,让外地人充满向往的。

哪些作品符合这个要求呢?

《太阳岛上》、《冰城之恋》做到了,但受众的年龄偏大,对于年轻人来说,歌曲中的一幕幕场景比较陌生,在年轻人群体中传唱并不普遍。

本文开头的《成都》做到了,与其相似的,还有《西安人的歌》:https://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106404409&source=yqq#wechat_redirect

更多的例子就不多罗列了,通过以上的优秀作品,我想足可以总结出优秀作品的共性了:

1.画面感足够强

一首歌的时间很短,歌词能表达的信息很有限,如何能用这么有限的信息传达出对一座城市深深的爱呢?把面包、红肠、冰棍、松花江、布拉吉……这些城市名片堆砌到一起是不行的,还得有情节,让听众的头脑里浮想联翩,让听众的眼前色彩斑斓。

2.情感交流足够充分

抱着什么样的情感来写歌,这个前提很重要。赵雷对媒体这样提到《成都》的创作初衷:

这首歌创作缘起是2007年自己第一次到成都,在成都住了两周,到小酒馆见到小酒馆创始人唐蕾,“唐姐还带我去看了崔健的演出,后来我朋友的钱包丢了,拾到钱包的人打电话给朋友把钱包还给他了……就是在成都经历的这些小事情、小细节汇聚,让我没法不爱这座城市。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到过成都很多次,到成都的感觉就像是到家了,特别亲切,但不能留下来,又不能带走,就把成都当作一个爱人那样去写。可能今天写一句‘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明天又写一句‘和我在成都街头走一走’,陆陆续续来成都许多次,很多情感汇聚成了这首歌。”

细节可以让城市更伟大,赵雷的经历就是验证。

很多时候,我们在宣传家乡的时候,往往急于说我们是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中央大街多么美,太阳岛上多么浪,面包红肠多么香,哈啤1900多么棒……但这些是不是生硬了一些呢?是不是那些在城市里的爱恨情仇,更容易引起听者内心波澜呢?

凡是优秀的作品,写的是一座城市,听众却在世界各地。成都人、去过成都的过客,以及像我这样还没去过成都的人,听到《成都》这首歌,头脑中可以有不同的想象,这就突破了“地域歌曲”的局限性,就有了极强的生命力。

3.文化的表达要有设计

这一点,对于哈尔滨来说,非常难。

提到《成都》,天府之国,无论去没去过,至少读过《三国》的人会对蜀地有想象,爱吃川菜的人会对成都美食有想象,他们还有杜甫、还有麻将……

提到西安,十三朝古都,无论去没去过,至少对大秦咸阳有想象,中学生都背诵过《阿房宫赋》吧,还对大唐长安有想象,对西安凉皮有想象……

成都不仅是成都人的成都,同时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成都,西安、杭州、南京、北京、上海……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我们听到的历史故事,大多发生在那些地方,哪怕是我们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也会感到无比的熟悉——这边是基于中华文明想象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十分强大。

我们哈尔滨,很遗憾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外地人提到哈尔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充满异域风情的洋气城市。

为什么明明在自己家里,还显得如此“异域”呢?人家没有说出口的是,我们在文化领域,距离中华中心的距离,远比京哈铁路的里程要远得多。

我们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与外地人对于“哈尔滨”这个词汇的想象,往往有不小的差距,这就对“如何讲好我们的故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别小看这个事情的难度,哈尔滨许多景点、历史建筑,连导游都讲得稀里糊涂,即便讲明白了,游客也很容易稀里糊涂,以至于把任何不清楚的都用“俄式”、“俄国人”代替,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好了,说了这么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期待未来有更好的关于哈尔滨的歌一炮走红,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哈尔滨玩不仅是为了要体验“冻一把”的感觉。

我们至少是东北最文艺的城市吧?我是很有信心的,您呢?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2 条评论

  1. harbin

    历史无法改变,珍爱现有的,能有一首能引起人无限遐想歌固然好,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城市的人文素质,这是创造一个美好城市的基础,那时相关文化作品和城市韵味自然会增多,提升。我们该做些什么?

    • “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城市的人文素质,这是创造一个美好城市的基础”,谢谢您的共识!提升城市的人文素质,我们可以从分享人文艺术知识开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文之美,让更多的人对人文艺术感兴趣,而这也是大话哈尔滨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您也有兴趣,欢迎一起来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