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旧影 103-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位于哈尔滨站前红军街69号(米兰婚纱摄影),哈尔滨市Ⅱ类保护建筑。建于1919年,砖混结构,平面简单,造型简洁,是一座四面八角的红顶欧式三层楼,为英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极具北欧陡坡高层顶的建筑特征。

(位于站前红军街69号的原“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影)

建筑面呈凹字形对称布局,主入口设有高大的台阶,造型典雅端庄。建筑为坡屋面,置红色瓦片,立面爱奥尼柱式柔和秀美,线脚粗壮有力,窗扇设有金属装饰材料,造型精美。

英国是个老牌的殖民国家,用鸦片与炮船打开中国沿海大门,继而将纺织品倾销到大半个中国。据记载,1910年1月,英国政府任命吴理斯为英国驻奉天总领事兼任哈尔滨领事,次年在哈尔滨正式设立领事馆。馆址最初在南岗大直街56号(东大直街与铁岭街交角处,已拆),后移至车站街(红军街)。

(1927年,位于东大直街与铁岭街交角处的最初“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馆址。)

(1989年,位于东大直街与铁岭街交角处的最初“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馆址。)

1914年4月30日,英国驻哈尔滨领事斯莱和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特拉乌绍利特以及中东铁路公司代办,在哈尔滨签订了《将中东铁路界内自治及纳税章程推行于界内英国人的协定》(简称《英俄协定》)规定,中东路界内的英国侨民与界内俄国侨民,享受同等自治权利和负有同等的纳税义务。英、俄两国炮制的这一协定,严重地侵犯了中国主权,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反对。在以后的两年中,先后有美、法、丹麦、荷兰等10国加入了这个协定。在哈尔滨的英国侨民,1917年以前为50人左右,1925年增至到280余人,1936年为140余人。1928年驻哈领事馆升为格为总领事馆。

哈尔滨旧影 103-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伪满时期哈尔滨神社秋祭,图中左侧的建筑即为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上个世纪解放后的一张照片,图中右一建筑即为原“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1989年时的旧影)

(2012.1.4,今站前红军街69号(米兰婚纱摄影),原“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1932年2月,日军侵占哈尔滨以后,英国领事馆仍继续开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对日宣战,英国总领事馆被日伪查封。最后一任领事阿尔切及领事馆其他领职人员,均被软禁在领事馆内,档案、财产均被日伪接管。1942年6月4日,领事馆全体人员被遣送,经南非回国。

渡桥

历史建筑的爱好者,关注东北旧影,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uqiao 邮箱:69900820@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