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旧影 112-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

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1907年3月4日在南岗颐园街设立(有研究表明日本领事馆不曾在颐园街设立过–责任编辑长河注),首任总领事为川上俊彦。该馆人员最初只有四五人,1920年增设副领事1人,并设警察署和特高系,属日本外务省特务系统。1924年迁至南岗新商务街27号(今果戈里大街与花园街交角处,花园小学校址),并设立了能容纳百余人的地下室监狱。1936年2月28日又迁至南岗区红军街108号原“满铁事务所”大楼(现为哈尔滨铁路局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内。1945年日本战败而关闭,最后一任领事为宫川船夫。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位于今哈市南岗区花园街351号的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影)

义州街27号(今花园街351号),原是一栋三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的欧式民宅,1902年由中东铁路大承包商王好文开发建造,曾经是国际红十字会驻哈办所在地,1924年-1936年为“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所在地,1936年以后作为刚刚成立的“731”部队队员的独身宿舍,名为“白桦寮”。

(俄占时期的国际红十字会驻哈办)

透过上面这张1904年俄国印制的老明信片,当时这栋建筑是“国际红十字会”址。据了解,日俄战争爆发后,大清政府认识到加入国际红十字会的必要性,于1905年冬,当朝皇帝下旨在上海设立万国红十字会。哈尔滨这个国际红十字会址,是通过俄罗斯设立的,是俄后方物资供应基地和输送日俄伤病员的出口,大概的设立时间是1904年,当初是由谁磋商临时租用了这栋楼房的一部分现在大概无从稽考了,只能从时间上推算,它是国际红十字会最早设在中国的办事机构。它为中国尽快加入国际红十字会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1945年日本投降,苏联红军接管了这三层楼房。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这栋房屋产权回归祖国。1946年下半年,人民政府将其划归给市立建设街国民小学,1948年改称哈尔滨特别市花园小学校。文革期间,上级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就把地下室改成了工厂,高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经常在里面劳动。

(1989年时拍摄,当时为“花园旅店”。)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栋三层楼的地下室被改成了花园旅店,当时给中国爱国志士上刑的房间成了来往旅客休憩的场所。当时,这个小旅馆的房间里还存有多个当年上刑用的滑轮。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样的滑轮就只剩下一个了。2001年4月,位于花园小学院内的这座近百年的建筑被拆除殆尽,仅存的滑轮被黑龙江日报社的知名学者曾一智女士获得并捐赠给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2014年9月,花园街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原址。)

1936年2月,日本驻哈尔滨总领馆由义州街27号迁至红军街108号。此楼地下室设立牢房和水牢,其规模相近于原义州街的监狱,也是关押抗日志士的牢房。1937年,该牢房变成为“731”细菌部队“特别输送”、“马路大”的集中点和转运站。当时“731”部队每两天到这里接收收押的中国人,这些人被装入载重量为4吨的大卡车,运送到东北、华北等地做“实验品”。直到1945年8月19日被关闭。

此楼始建于1924年5月,1925年8月落成,设计师日丹诺夫,二层带地下室砖混结构,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落成后成为原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事务所址。建国以后,成为哈尔滨铁路分局公安局。地下室的水牢早已被填死,牢房和刑讯室的原貌也完全改变。但楼内的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只经过了几次装修。现为哈尔滨铁路局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满铁事务所”旧影)

(哈尔滨站前红军街旧影,左一建筑为哈尔滨“满铁事务所”)

根据资料记载,1906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这是日本在华最大的殖民企业。在1906年到1945年的近四十年里,“满铁”广泛从事的侵略活动都是在霸占中国铁路的基础上,以“经营铁路”为幌子进行的。该会社是以交通事业为中心的综合性产业经济开发组织,除经营南满铁路及抚顺煤矿外,还经营汽车、电车、航运、码头、建筑、电力、制油等。1925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事务所迁至现在的红军街108号,从此加剧了对哈尔滨乃至中国的经济侵略。

(作为“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时的影像)

这座建筑的经典部分在主立面的山花处,典型的断裂山花、丰富的装饰云卷及植物叶蔓,光影强烈、视觉突出,使整个建筑充溢着灵动、华贵及一种风流般的感觉。

(1989年时,当时此楼为“哈尔滨铁路分局公安局”。)

(2014年1月,此楼为“哈尔滨铁路局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渡桥

历史建筑的爱好者,关注东北旧影,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uqiao 邮箱:69900820@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