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哈尔滨(058)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原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南岗区公司街59号,始建于1906年,哈尔滨的一类保护建筑。这座新艺术运动风格非常鲜明的建筑有着醒目的券圆形曲线构造的大门。这种券圆形的曲线元素曾反复出现在哈尔滨的老建筑中,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的一个符号。这里曾是俄罗斯驻哈尔滨的总领事馆,更孕育出一座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

1909年鲍培接任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后积极扩充领事机构,增添领事馆人员。并将俄罗斯驻哈尔滨的总领事馆从车站街的中东铁路宾馆(现红军街85号的龙门大厦贵宾楼)迁于此处。1911年领事馆又迁至要紧街(现耀景街)。

1920年10月,为了给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哈尔滨华俄工业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在此开办。首批任课教师的资历令人赞叹。以首任校长、著名大地测量专家和道路交通工程师摄罗阔夫教授为首的第一批18名俄籍教师,都是土木建筑、电气机械、道路交通、桥梁和材料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其中许多人都有在德、法、英留学或执教的经历。纯正俄式办学的华俄工业专科学校是当时俄国境外唯一使用俄语教学的高等学校,建校初就引入了西方早年的高等教育模式,学生获得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第一批招收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专业、三个班共103名学生。其中的铁路建筑科成为了后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建筑学院和交通学院的前身。

1926年学校扩建,沿联发街侧翼扩建了三层建筑,设礼堂、健身房。并在建筑的转角处设置一座高大的碉楼,碉楼顶部的半圆形建筑原是一个天文观测台。曾经,登上碉楼可以眺望远处的松花江,甚至整座城市都尽收眼底。

扩建这栋建筑的建筑师就是哈工大的老师、霁虹桥的设计者——斯维利多夫。除此之外,大家熟悉的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哈尔滨清真寺、哈尔滨极乐寺(鼓楼、钟楼、藏经楼)、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国际饭店(原新哈尔滨旅社)、马迭尔宾馆剧院、尼古拉教堂院内的伊维尔圣母小礼拜堂、防洪纪念塔、工人文化宫、友谊宫等哈尔滨优秀的老建筑,皆出自哈工大师生之手。

建筑师——斯维利多夫

历经数十年,华俄工业专科学校经历数次更名和拓展,最后成为蜚声全国的知名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 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从这栋建筑里走出的学界精英们普遍接受了西方早年的学制教育,获得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等欧洲国家的承认。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苏联、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1959年,哈工大的土木建筑专业从学校中分出,成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大学。 2000年哈尔滨建筑大学再度合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这座楼也被工大人称作“老土木楼”。2004年一场大火让这栋老楼遍体鳞伤,历经劫难的老土木楼内部被改造整修、焕然一新。在失火之前霍建起导演赵薇、陆毅主演的电影《情人结》曾大量在此楼取景。在这部影片中依然可以看到这栋老楼未整修前的模样。在此可以做一番新旧对比。

电影《情人结》中依然可以看到次栋建筑未整修前的模样

2010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这里成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展区一层为校史展厅,二层为专题展厅,展示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用近5000件珍贵的史料藏品展示了哈工大90年的发展变迁。

走进这栋建筑,这里弥漫着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悠久的历史气息,走廊两侧的欧式木墙裙,显示着哈尔滨俄式建筑的风貌;楼梯上的雕花铁艺护栏已有百余年历史,造型精美、别致坚实;二楼仍有被保留下来的1906年铺设的木地板和大火中烧焦的木房梁;有着85年历史的礼堂见证了哈工大逝去的岁月。

哈工大博物馆是可以免费参观的,开馆时间为周二至周六的9:00——16:00,周日闭馆、周一和周四下午休息。公司街59号,正等待着你来这里参观驻足,来触摸百余年来历史风云的沧桑巨变;来体会一代名校在时代风雷中的坚持与感动!

公交路线:

地铁1号线;公交11路;31路;33路;44路;46路;55路;63路;64路;81路;82路;82路区间;86路;92路;94路;98路;104路;107路;110路环线;111路环线;112路;119路;夜3路到铁路局站下车,步行215米

高虹

哈尔滨天翼数字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拥有自媒体平台:《寻秘哈尔滨》公众号,致力于寻找哈尔滨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联系方式:50296531@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