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领事馆与电力大厦

文章目录[隐藏]

文/长河  摄影/Rainbow

以往每次但凡有老建筑被拆,哪怕是最普通的民宅,我和朋友们总是要慨叹一番,又有一个建筑精品离开人世了。但这次不同,这次听说要拆的省电力大厦(前东北电力调度楼),则异常兴奋,算是近几十年来为数不多大快人心的事情吧。

话说这栋电力大厦外形并不是丑陋到多看一眼就添堵的程度,只是与周边清一色的东欧(俄式)建筑风格完全不搭调,每次路过这里看到他都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很是扎眼。所以,被拆的命运完全是由于它所处的这个地段决定的。

省博物馆中心环岛区域(又称红博广场转盘道),历来是个是非多的地方。这里是俄国人规划的,哈尔滨城市正中心。他们在这里兴建了一座“圣尼古拉大教堂”,城市其他街道均以此教堂为中心向周围环状分布–这是典型的欧洲城市格局,据说是完全模仿莫斯科城设计的。而那座圣尼古拉大教堂名称的由来,其实跟当时的尼古拉沙皇重名是个巧合,其主要寓意是东正教义里面“尼古拉”是护佑城市平安的神。

1966年8月23日,尼古拉大教堂被拆了之后,这个地方果然就没了安宁。首先是立起了一座细长方形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纪念塔”,塔的四面刻着林彪亲笔题字“四个念念不忘”:“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念念不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后因其外逃,这个纪念塔被炸掉,变成一个花坛。花坛持续了好长时间,而且印象里是一年一个样。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我还小,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在花坛的位置上兴建了如今的这个神奇造型的东西——至今我都不知道应该叫它“塔”还是“雕塑”还是什么,总之这上面有个无缝焊接的钢球据说是世界领先水平的工艺,代表着科技力量——这又是个很多哈尔滨人不知道的情况,周围实在找不到一块可以参考的指示牌。

至于电力大厦附近的位置也很是命途多舛,原来有个“南岗区体育场”,听老人们说是个很棒的休闲娱乐健身去处,后来被拆掉。政府被某个公司骗了钱,搞了一个烂尾工程,只给这里留下了一个“飞驰大坑”就逃之夭夭。电力大厦建于1987年,这在当时也算是个大型建筑,但它把旁边的原意大利领事馆遮挡得严严实实,几乎让那所小别墅从哈尔滨人的记忆力抹去了。

至于电力大厦的去留,从2005年就开始有各种声音,主要是针对于圣尼古拉教堂是否可以重建,重建的话是否应该拆掉破坏环境和谐的电力大厦。有人认为尼古拉大教堂关系到城市品位恢复城市地标,应当重建;也有人认为大教堂是沙俄殖民产物,丧失宗教功能,城市还不富余,不应当重建。如今,市政府决心拆除电力大厦,并开辟原意大利领事馆周边作为地铁出口和商业景观建筑区,这从一定程度上对于“复建派”是个绝大的利好消息。
电力大厦

电力大厦,长河拍摄于 2009.11.5

电力大厦

电力大厦,Rainbow拍摄于2011.9.12

意大利领事馆

意大利领事馆在电力大厦后身,马上就要重见天日的原意大利领事馆,也是一个传奇,应当多说几句。这座建筑建于1919年,为三类保护建筑。原名为“积别洛索高大楼”,也有人翻译为“吉别洛—索科大楼”。其主人是意大利人彼得·伊万诺维奇·吉别洛—索科。

吉别洛1847年出生于意大利,毕业于福尔工学院,由于学业突出,曾获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毕业后,他去土耳其修建隧道,后又到了俄国,在高加索等山区修建高架桥和隧道。1899年被任命为格鲁吉亚苏呼米至图阿普谢铁路设计队队长。三年后的1902年,作为桥梁专家的吉别洛应邀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中东铁路最难路段的建设——兴安岭隧道。

兴安岭隧道,属现内蒙古牙克石市。其螺旋展线始建于1901年,1904年正式通车。工程位于滨洲西部线561公里262米处,东经121°42’001.2”,北纬48°48’31.4”,海拔972.6m,曲线半径218m。兴安岭隧道穿越大兴安岭主峰,横贯至川岭工区和兴安岭车站之间,全长3077.20m,宽8m,高7m,两洞口高低差为36.9m,该隧道是全国较大而又最早修筑的铁路隧道之一。[详细介绍][奇闻奇事]

意大利领事馆栏杆1917年初,他应沙俄政府的邀请,参与俄交通部的建设项目。因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原计划搁浅,他就来到哈尔滨定居,并于1919年建起了折中主义风格的私宅,并开始从事房地产行业,成为有名的地产商。1920年,意大利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鉴于他的威望,吉别洛被任命为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领事,他的私邸也就成了意大利领事馆的所在地。1941年,吉别洛移居上海,于1943年11月19日在上海病逝,终年96岁。

值得一提的是,这栋建筑周围的护栏异常精美别致,是当时流行的“新艺术思潮”影响的建筑精品。栏杆的造型简洁舒展,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至今也是哈尔滨唯一被列为二类保护建筑的围栏,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文革期间,这栋建筑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损伤,如今跟老照片比起来,在建筑细节的雕塑上有太多的遗憾。不过还算万幸的是,在电力大厦建成之后,这栋建筑就作为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职工食堂,这也算是为保存这栋建筑,不至于被当做无主楼拆掉要强得多。

意大利领事馆栏杆

围栏上的保护建筑铭牌

意大利领事馆

电力大厦拆除过程中,给吉别洛楼穿上的“铠甲”

意大利领事馆

吉别洛楼即将重见天日

意大利领事馆栏杆

吉别洛楼的围栏

意大利领事馆栏杆

围栏细节图案

扩展阅读[建筑细部照片]

**************Update:2011.9.19**************************

扩展阅读:历经反复曲折 黑龙江省电力大厦14年的拆迁博弈

老照片中的电力大厦老照片中电力大厦原址是一篇绿地

电力大厦大事记:

1987年

原哈市规划局局长张相汉的回忆或许能客观地再现电力大厦起楼的动因。“提出建设电力大厦,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候几乎各个城市的管理者都认为,建高楼大厦是城市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楼的多少,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高低。”电力部门申请建立黑龙江省电力调度中心,作为全省电力系统的中枢,选址确定在博物馆地区,得到了大部分人认可。“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大事,文化保护的意识普遍不强。”

电力大厦是当时哈尔滨的第一高楼,它的外观及造型,某种程度也“模仿”了其他城市的“地标”建筑,一举成为哈埠高楼“模板”。随后,在中山路上出现的原黑龙江电视台办公楼和友谊路上的民族饭店大楼,都能见到电力大厦的影子,它们一起成为那个时代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地标与符号。

1997年

哈尔滨的城市管理者到欧洲访问,发现欧洲历史建筑保存完好,风格统一,经过全社会的反思大讨论之后,决定拆掉刚使用十年的电力大厦。同年《哈尔滨博物馆保护地区整治规划》,提出:“拆除省电力调度大楼及搭建、插建的破旧房屋,在省电力调度大楼原址建设绿地,将省电力调度大楼遮挡的保护建筑展示在博物馆广场。”

1998年

开始博物馆广场周边环境整治,当年省委主要领导到哈尔滨视察时就明确表示,电力大厦与整个广场极不协调,应予以拆除。

2000年

市政府首次提出爆破拆除电力大厦

2001年

张天飚等5位政协委员共同提出《博物馆广场省电力调度大楼不应拆除》的提案

2002年

5位省政协委员再一次提出省电力调度大楼不应拆除。理由是:“省电力调度大楼如果拆迁,损失粗估在亿元以上。拆楼变成绿地将创造不出同样的经济效益。”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委员马最良,在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期间提出,省电力调度大楼拆迁实为恢复地区原貌,省电力调度大楼可以说是“混”在原有保护性建筑群中间的“鸡肋”,拆了之后……不仅是对历史负责,而且将使哈尔滨的中心地带形成独具哈尔滨特色、建筑风格统一的建筑群。“拆迁时的确要承受一定的经济投入和阵痛,但其对哈市的长远影响和社会效益是不能用具体的经济数字衡量的。”

2004年

市规划局第二次提出拆迁电力大厦

2005年

市政协委员王丽梅、潘洋曾提案《拆除电力大厦、恢复尼古拉教堂原貌》

2009年

市政协委员韩建军两次提案,应加快拆除省电力大厦。又因地铁工程,市政府再次提出拆迁电力大厦。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博物馆地区是地铁两条线路的枢纽,这就要求在博物馆地区修建枢纽站。电力大厦正在其上方,电力大厦不拆除,地铁将无法实现博物馆地区枢纽站的建设,更无法完成在博物馆地区的换乘。按照计划,我市地铁应于2012年12月30日通车试运行,电力大厦不拆除,将影响到地铁博物馆站的建设及地铁一号线的按时通车。

2010年

11月29日,哈尔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城市设计成果的报告,包括改造博物馆广场地区,拆除电力大厦。

2011年

上半年哈尔滨市建设系统会议上,电力大厦拆迁时间被明确定格在6月30日。6月30日,市城乡规划局等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电力大厦正式开始拆迁。 7月11日,拆除进入实施阶段。7月末,周边的商服全部搬迁完毕。8月24日,裙楼开始拆迁,主体四周开始围挡。9月6日,电力大厦主楼开始拆迁。

 

为啥拆楼这么难

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电力大厦此前作为黑龙江省的电力调度中心,用途特殊,在没有建成新的调度中心之前难以拆除;
  2. 1987年建成使用,仅十年就要拆除,经济方面不合算。大厦中的应急电力设施在异地重建需要上亿元,损失巨大;
  3. 电老虎,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要拆楼的是市政府,电力大厦的管理部门是中央(省)直属机构,再加上个国家电网,就是不搬,搬了谁给你供电?
  4. 2004年后,电力大厦除了应急调度室之外全搬到新的办公地点。而电力公司把电力大厦变成了写字楼,租金多高暂且不论,但是楼上的广告牌,每年就能有75万元的收入,电力大厦正式变身摇钱树。
  5. 寸土寸金,钱给少了不搬。此低端政府要按照市场价格补给,按“东北网”的估算是1万1平米,即拆一栋楼,市政府至少要掏2亿元拆迁补偿款给电老虎。
所以,为什么拆一栋楼要14年。当初就不应该建,只希望现在不要再做让未来埋单的事情为好。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3 条评论

  1. ich

    真是大块人心,每次看到那个丑陋的水泥盒子都添堵!
    尼古拉教堂也应重建,这是对历史的尊重。看看德国,二战中毁掉的建筑大都被重建,即使没有被修复,也维持了被破坏的原貌,作为历史的警醒(如柏林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并没有拆掉残骸,而是在破烂的教堂旁边建了一个新的,两者新旧对比,十分醒目)

  2. @ich 说实话,电力大厦服役24年就拆掉着实是不经济的,还希望未来不要再出现这样让人痛心的情况

  3. ich

    @长河
    拆就拆了吧,直接给农民工兄弟制造就业机会。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