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江桥”系列故事之一:旧钢梁早已脱胎换骨

走在“老江桥”上的观光者,常对大桥钢梁制的造年代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原始的,有的说是建国后新换的。后者说的是准确的。

“老江桥”由19孔钢梁组成,原南侧8孔为76.8米下承曲弦钢桁梁(俗称大梁):北侧11孔为33.48米上承钢桁梁(俗称小梁)。据《哈尔滨铁路局志》介绍,原始钢梁是由波兰华沙铁工厂制造的(也有由比利时多泳工厂制造之说),出厂时是散件,从俄国乌克兰黑海敖德萨港装船运往海参崴,几经碾转至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现场拼装架设。

换梁后的“老江桥”(笔者拍摄)

然而,自1914年开始,南侧8孔大梁出现裂纹,且数量逐年增多,沙俄限定过桥速度,以每小时15公里运行。1930年中苏共管期间,经苏联交通委员会专家鉴定,认为裂纹原因系材质氧化铁和含磷过高(韧性差)、加之现场组装工艺不良所致。此后,裂纹仍逐年增多,至1962年裂纹已达1500条,危及行车安全,列车限速运行。另外,北侧11孔小梁,载重等级低,且上下盖板锈蚀严重,故报请铁道部大修。

换梁前的“老江桥”(史料片)

1962年4月,铁道部基施线(62)字第955号部令决定,对大桥南侧8孔大梁进行更换,同年7月开工, 8孔新梁为77米平弦下承桁梁,6孔为富拉尔基嫩江桥备用梁,2孔山海关桥梁厂新制。同时,根据哈尔滨市政府请求,在大桥两侧各增设1.1米宽有扶栅人行通道。1963年8月30日竣工。北侧小梁是哈尔滨铁路局自行设计更换,钢梁由山海关桥梁厂制造。换梁施工于1971年4月开工,1972年2月竣工。自此,“老江桥”钢梁全部脱胎换骨,每昼夜通过列车109列,每列最大牵引量4500吨,通过速度每小时45公里,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

“老江桥”换梁前后相比区别明显。以大梁为例,旧式大梁为曲弦下承钢桁梁,顶部有弧度,故略显“单薄且清秀”;新式大梁为平弦下承桁梁,顶部是平的,加之两侧人行通道增加了桥的宽度,故显得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正是:新中国加大投入 ,“老江桥”脱胎换骨!

1962年换梁时的情景(笔者提供)

参考资料:《哈尔滨铁路局志》、《中国铁路桥梁史》、《哈尔滨工务段志》等资料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3 条评论

  1. 北緯四十五度半

    二十几年前在母校建工学院图书馆见过晒制的施工图,桥长1009米。

  2. 履信念顺

    难得资料,有关的图文应在当下的铁路公园大桥上予以展示

  3. 楠以忘记

    长知识,看着江桥长大的我才知道它原来还翻新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