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岁《辛德勒的名单》作者来哈讲演,称 731 遗址是‘东方奥斯维辛’

作者:实习生 原立淞 张楚妍 新晚报记者 申志远 文 / 摄,感谢申志远老师的分享。

***

时逢澳大利亚文学周活动,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托马斯 · 基尼利来哈尔滨,5月14日下午,在果戈里书店与哈尔滨的影迷和读者见面。

跟你说这个 ” 托马斯大爷 ” 你肯定不知道,小编跟你说一下,奥斯卡获奖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就是根据这老炮的小说原著改编的。这本小说曾获得英语文学最高奖 ——布克奖 ,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用他的原著拍的电影荣获七项奥斯卡奖——这回你知道这大爷是 ” 老腕 ” 了吧。笑容可掬,一点不装。

荣获奥斯卡七项奖 ,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头字幕由托马斯大爷原著。

老爷子是小编的前辈,出生于 1935 年,虽然 82 岁,依然雄风不减,作为一个老记者,他 1979 年曾访问过中国,参与创办了《中国日报》。

《辛德勒的名单》素材线索发现于 1980 年,当时托马斯在美国一家古董店买皮箱,店主给他提供了一皮箱的原始资料,这是真实的辛德勒的名单,他据此创作了小说《辛德勒的名单》(又译《舒特拉的方舟》)。他说,作品之所以为人所知,是被天才的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成了电影。

托马斯采访了 700 多位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幸存者,去了波兰等东欧国家采访犹太人,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写下了《辛德勒的名单》,他个人认为: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的纪实风格,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非虚构。

老作家还是个演员,有很多导演朋友,他自己也扮演过角色,在拍电影时,认识了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将他的小说拍成了电影。

托马斯说:历史上的上海、哈尔滨曾经居住了很多犹太人,二战时中国人无私的收留了他们,这曾被我写进我的作品中。我知道哈尔滨的伪满洲国外交官王替夫曾经像辛德勒一样为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发护照拯救他们。哈尔滨人对犹太人的包容很让我感动。我认为这更应该写成电影和小说。只是我个人对东方生活和亚洲的环境不太了解,有机会真应把这写成小说。

图为托马斯讲话中提到的拯救犹太人的伪满洲国外交官王替夫。

托马斯告诉小编,今天他去参观了犹太老会堂还有侵华日军 731 部队遗址,很受感动。他说,我也曾去过南京大屠杀博物馆,今天又看了侵华日军 731 部队遗址,日本军国主义把年轻人变成杀人犯的罪孽不可饶恕,731 细菌部队活体实验的罪恶就是东方的 ” 奥斯维辛 “。

托马斯认为:文学创作要源于生活。他和他的女儿每天都要写小说,要深入生活,听听音乐,还要广交朋友采访。他最新的小说《内海的女人》刚刚被译成中文。希望观众能够喜欢。希拉里 · 克林顿很喜欢他的作品,曾请他夫妻俩人去白宫做客。他太太还拿走一条有 ” 总统印章 ” 的毛巾做纪念品。

耄耋之年的大爷也是个来自 AUSTRALIA 的侃爷,讲了两个半小时,喝了 4 杯开水,换了俩翻译(小编不明白的是,除了小编提问,所有到会的人提问都不用汉语而用英语,小编感觉老爷子根本就听不明白,翻译还得逐一双语互译。)

《辛德勒的名单》在老爷子到达果戈里书店之前十分钟,库存全部告罄,小编也没有买到,老作家讲演后,15 分钟把所有的书全部签完,一直签到手抽筋。

没见到澳洲侃爷的还有机会,小编给您透露个秘密,明天下午,老爷子在工大老校区礼堂给大学生再讲一场,请你买本书到那里听老爷子白话并请他签名吧。

老爷子应小编之约问候了新晚报 ZAKER 读者。并通过翻译单独告诉了小编一个写作的秘诀:虚构是文学创作的法宝,但是故事情节一定要有生活依据。对于作家来说,故事总是第一位的。

他反复用英语说:story story story(故事,故事,故事),我晕,奥斯卡老炮这是跟我玩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呢!

编辑 申志远

授权发布

本文为经原作者授权发布的文章或文化活动信息。其中文章的版权与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