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国,女真人(一):阿什河畔 || 《一路向北》连载

阿什河,松花江的一条支流,一条不起眼的支流,其干流长度不过250多公里。可有谁想到,900年前,就在它流经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令中原王朝闻风丧胆的帝国——大金国。

建立大金国的民族,就是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女真人,商周时期称肃慎,三国时期称挹娄,北魏时期称勿吉,隋唐时期称靺鞨,五代时期开始称为女真。女真人以渔猎和畜牧为生,曾臣服于契丹辽国,向其进贡。苦寒的气候和辽阔的土地给女真人以豪勇好斗的性格,他们对契丹贵族长期以来的欺压行为恨之入骨,“仇恨的怒火”暗中蕴积。

公元1112年春,辽国天祚帝乘松花江解冻之际东巡,他此行的重要目的是要检验一下松花江中下游各部落对他的忠诚程度。鱼头宴上,酒过三巡,天祚帝一时兴起,命前来赴会的部落酋长跳舞助兴,酋长们迫于其淫威,不得不从。可这时候偏偏有个酋长,端坐不动,不肯上场,说自己不会跳。不给天祚帝面子,可谓胆大包天。

也许是天祚帝酒酣耳热,一时心软,竟糊里糊涂放过了这个酋长。这个性格倔强的酋长就是生女真部落的完颜阿骨打。令天祚帝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放,竟养虎为患,为自己留下了一个掘墓人。

两年后的一个冬天,完颜阿骨打汇集女真各部落,誓师于涞流水(今拉林河)南岸。在历数辽国的罪行后,完颜阿骨打大声宣布:推翻辽国统治,不再屈服契丹贵族。随后,率领手下人向辽国军队发动进攻。完颜阿骨打部下虽然只有2500人,但他善于用兵,以正义之师和势不可挡之势,杀得辽兵丢盔卸甲,尸横遍野。

位于阿城郊外的金太祖陵园

公元1115年春天,完颜阿骨打宣布建国,自立为皇帝,国号大金。相传,阿骨打在商议国号时曾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亦有坏时,唯金长久不坏。”所以,阿骨打为这个新建立的政权取国号为“金”。

大金国的军队以少胜多大,以弱胜强,仅用十年时间,相继攻下辽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京大回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俘获辽帝耶律延禧,最终灭掉辽国。其后,又一鼓作气,攻占开封,掳去徽钦二帝,灭掉北宋。

大金国最早的都城为上京会宁府,位于今天的阿城。阿城,是阿勒楚喀(又称按出虎水)的简称,在女真语里的意思是金子。阿勒楚喀河即今天的阿什河,想来,那个时候的阿什河是出产黄金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真人会在阿什河畔强大起来,也解释了为什么完颜阿骨打会想到“唯金长久不坏”。

阿城过去为黑龙江省的一个县,后改为县级市,现为哈尔滨市的一个区。不过,千万不能就此推断,哈尔滨的历史也和阿城一样长,哈尔滨是100多年前俄国人修中东铁路时兴建起来的,换句话说,它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金国在阿城建都时,哈尔滨充其量是个松花江边的小渔村。而阿城则是“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在这里,父子关系逆转了。

完颜阿骨打在阿城登基称帝时,皇宫为一顶简单的毡帐(皇帝寨)。后期开始修筑城池。经过不断修复扩建,城池渐成规模。据挖掘考证,上京会宁府都城分南北两城,南城为皇城,北城为商贸区,建筑设计结合了金源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特点。都城人口众多,商贸繁荣,为当时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之一。

1153年,第四代海陵王决定迁都北京。为断绝南下女真人的恋家念想,防止留下的王公贵族造反,海陵王下令捣毁上京会宁府的城墙宫殿,片瓦不留。虽然后世仿照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进行了重建,规模更加宏伟,但历经数百年战火硝烟和风雨侵蚀,昔日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宫殿群今天早已不见踪影,就连残垣断壁也难以寻觅得到。映入眼帘的,只有绵延数十里的夯土城垣基址,还有那些衰草枯杨,满目蓬蒿。

灰飞烟灭的是那些人工堆砌起来的方块建筑,万古流淌的唯有阿什河。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满目荒凉

在如今的上京会宁府遗址,要想寻找到女真人的遗迹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困难。但多年前,人们却在距离该遗址14公里处发现一处摩崖石刻,专家认定为金代早期的作品。由于这处摩崖石刻位于阿城区亚沟镇的悬崖峭壁上,故称亚沟摩崖石刻。

沿着弯曲的山路前行,几经打听,绕过一座水库,爬上一座山坡,终于看到一块标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亚沟摩崖石刻就位于它身后的崖壁上。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石刻图像为两幅,形象为一男一女,如夫妻并坐。男像较为清晰,可以明显看出是一名武士,头戴战盔,身着圆领窄袖袍,足蹬尖头靴,左手扶靴,右手执短剑,左腿盘回呈端坐姿态。女像模糊不清,据专家解读,应为一个贵妇人形象,两手合袖,盘膝端坐。

亚沟摩崖石刻图像,左为贵妇人,右为武士

有人猜测,摩崖石刻中的图像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及皇后,因为该石刻正对上京会宁府的城门。把金太祖及皇后的形象雕刻于此,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时刻看到皇城。

追寻大金王朝的雪泥鸿爪,亚沟摩崖石刻是重要的实物。金国灭辽宋后,女真文化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汉化严重。但这处摩崖石刻体现了女真萨满文化的特点,从男子的穿着和宝剑的样子就可以看出。正因为如此,多年前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阅资料,黑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9处,其中哈尔滨有7处,亚沟摩崖石刻为其中之一,十分难得。

《一路向北》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本文略有修订。文中照片均为作者实地拍摄。

刘文军

网名“好望角”。生于小兴安岭林区,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徒步网理事、国际古道网理事、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学会会员、大话哈尔滨网站专栏作家。出版游记《边缘旅行》(入选“2016年十大旅游图书”)《西域游历》《一路向北》《丝路漫记》。联系方式:QQ2677018332。

相关推荐

嫩江两岸(二):督军署

  齐齐哈尔卜奎大街与中华路交汇处,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物,这就是黑龙江督军署旧址。督军,相当于现在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