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记录”采访公益活动

        住在哈尔滨,经常听身边的人说哈尔滨没有自己的本地文化,捧的都是俄罗斯文化。说者有外来人,更多的是哈尔滨本地人。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城市的现代文化里无论残杂有多少侵略色彩,但如果没有本地的原始文化,就像没根的树,是活不下去的。

        有次我走在小巷里,看到一家门店刚开张。店门前人群攘攘,店老板的朋友正围着他问寒嘘暖,祝福连连,靠店的马路上停着6辆出租车。红鞭炮被放在地上,呈井状地环绕着店门口。不一会儿,店老板在一群人的叫板中,点燃了鞭炮。印着人们红光喜悦的脸,鞭炮响放了足足20分钟。完事后,众人把遍落一地的鞭炮纸扫成一圆圈,点火,未尽的鞭炮时而响着。这时,车司机都上了车,一阵车鸣声后,一辆接一辆地从火堆上开过。不是直线通过,而是开到鞭炮堆时急转方向盘,向左。6辆车,呈U字型一去不复返,蕴意极其深远……

        想问诸位看官,哈尔滨没有本地文化吗。还有,我经常在街上看到结婚时的盛景,大摆擂台,大炮冲天。要知道,这在南方是没有的啊。

        哈尔滨不是没有本地文化,而是恰恰相反,哈尔滨有很多特色的本地文化。目前的问题在于:哈尔滨的本地文化正在被俄罗斯文化、现代消费文化腐蚀,一层接一层地剖。住在哈尔滨的你,看到这现象了吗?

        鉴于此,为挽救哈尔滨日益渐去的本地文化,我适时地忙起这次活动。希望同样深爱着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你,加入我们,支持我们,关注我们。把哈尔滨的本地文化保留住,留给我们的孩子。下一代的幸福,我们需要你携手来创建。
 

“瞳孔记录”采访公益活动
 

活动内容:没啥的,就是约你出来,我采访你。
采访对象:生活在哈尔滨的任何人。
活动性质:采访哈尔滨人,挖掘哈尔滨故事,宣扬哈尔滨文化。
采访设备:1人+1台相机
采访样板:面孔记录(http://uface.org/
活动官方:“I’m Harbin”网站,采访稿都会在该网站上发布。
活动费用:免费。
采访地点:由你定。喝咖啡,吃饭等等我都能陪你,但费用得AA制。如果你有钱请我吃饭我也不介意;如果喝咖啡你执意付钱我也不会跟你抢;如果你人善良给我带瓶饮料我会很感动。总之,由你作主。
采访时间:白天,尽量缩3小时内。
联系方式:电话13100950331;QQ252063156;EMAIL:DIESEL@imharbin.com ;豆邮给我。

劳斯

不是大陆人,误入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生,大话哈尔滨专栏《瞳孔记录》创建人,2011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相关推荐

致逝去的瞳孔记录。

陈绮贞的歌词:“再给我机会,我会让你知道”,让我陷入回忆。离开哈尔滨有半年多,近日归来,它暖和很多。春天来了,我 …

8 条评论

  1. 哈哈,我就是支持中西结合的人之一。就好比冬泳,俄国人只是到水里“沾”一下,是哈尔滨人才将它发扬光大的。这是源头与发展的关系。

  2. fz

    呃……这个活动好,支持。可惜我不在家乡。

  3. ply_xyz

    跟fz同感。
    转发给一些同乡了。

  4. goodman

    网站内容不错,了解了很多哈尔滨的历史。

  5. 我正经是哈尔滨土生土长的八零后小伙,可大家发没发现近年来哈尔滨正在极力发展新文化产业和保护老的文化产业,但我看来实际实际上是在泯灭当初的老哈尔滨文化,一切文化事业以经济利益出发带来的是对我心目中的哈尔滨无情的摧残。东建集团老板我们聊过,他倒是想把老哈风情带给大家,3个亿项目做了一半,两年了还没正式营业的风情园在他眼里也是很无奈。他做的和我前者说的没什么两样,又想挣钱又想发展老哈文化,对哈尔滨来说到底是倒退了还是发展了?怀念小时候大街上罚款的老太太,那时哈尔滨很干净,怀念奋斗路上的绿栅栏、马赛克。联发街上的老房子别拆了,草~~~

  6. 从豆瓣、微博然后追到这里,真心喜欢这种发扬哈尔滨文化的“事业”~支持瞳孔记录,支持劳斯先生 [挤眼] 不过劳斯先生所不赞同的大多数人所说的“哈尔滨没有自己的文化,捧的都是俄罗斯文化”,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我觉得哈尔滨文化无法脱离俄罗斯文化,它的根和俄罗斯的根是牵绊在一起的,追溯的话,本土纯粹的东西几乎都脱离不了异域色彩。在俄罗斯留学了两年,从未感到不适,因为这里和哈尔滨如此的相像~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