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时期的“黄房子”

“黄房子”,是中东铁路时期俄式建筑的俗称,因它的外墙被涂成黄色,故得名“黄房子”。黄色属于暖色,中东铁路沿线地域寒冷,在漫长的冬季,黄色使人备感温馨。至今,在满洲里、绥芬河、横道河子、昂昂溪等地,许多“黄房子”依然如故,成为铁路沿线的一道风景线。其实,昔日哈尔滨的“黄房子”最多,只是由于拆迁而香消玉殒。

现哈尔滨的“黄房子”(南岗)

现哈尔滨的“黄房子”(南岗)

“黄房子”属于俄罗斯田园风格建筑,有砖木结构的,也有“木刻楞”结构的,有的建于东清铁路初期,也有后来陆续修建的,多数是铁路员工住宅。哈尔滨、满洲里、绥芬河等较大车站的“黄房子”,集中在车站附近的街区,布局整齐划一;伊列克得、蔡家沟、对青山等小站的“黄房子”,坐落在车站中部或两端,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列车行驶在江南水乡,可观青山绿水;列车行驶在北国,可见一幢幢历经百年风雨的“黄房子”。

现昂昂溪站的“黄房子”(笔者摄)

现昂昂溪站的“黄房子”(笔者摄)

“黄房子”采用中东铁路标准设计图,一般来说沿铁路走向设置街区。较大城镇的“黄房子”,构成了典型的周边布局,户型大小不一。砖木结构的“黄房子”,外墙俄制二砖半厚,约70公分;“木刻楞”式的房子墙体,是由原木叠加而成,中间填毛毡或草防寒。地板和天棚板均为红松,天棚填锯末;双层门窗,窗台特别宽,宽得儿童可在上面睡觉。室内举架高,空气流通好,冬暖夏凉,保温性能极好。室内外均用石灰水刷墙,石灰水具有杀菌消毒功效,一直延续了百余年。刷墙时往白石灰浆里加“洋蓝”,干后墙面洁白如玉。

现横道河子的“黄房子”(笔者摄)

现横道河子的“黄房子”(笔者摄)

 

现扎兰屯的“黄房子”(笔者摄)

现扎兰屯的“黄房子”(笔者摄)

中东铁路沿线的冬天,大雪纷飞,春天冰雪消融,出于排雨水、和排残雪的需要,“黄房子”的房顶都被设计成尖顶房,而且坡度都比较陡,春天融化的积雪极易滑落,常年保持房顶干净不漏雨。房盖多数包铁皮,有的涂红油漆,有的涂蓝油漆,异常醒目。尖尖的屋顶、彩色的房盖,以及造型各异的烟囱,凸显“黄房子”建筑特色。“黄房子”为何烟囱多?因冬季室内靠“别列搭”(俄语壁炉的意思)取暖,室内“别列搭”多,房顶上的烟囱自然就多。

很多“黄房子”有木结构门斗和凉亭,内铺红松地板。门斗多为尖顶,双扇门,有的两侧有窗。凉亭面积大小不一,上半部是方格玻璃窗,有的还镶嵌着红、绿、蓝等彩色玻璃;下半部为雕花木墙,形状典雅精致。高档“黄房子”还有“暖亭”,双层玻璃窗,棚顶有保温层,光线十分充足。“暖亭”室内宽敞,举架高,棚顶有吊灯,是俄国人举办家庭舞会的地方。“暖亭”外部雕花考究,涂灰白、奶黄或深绿色油漆,哈尔滨居多,别的地方寥寥无几。

原依列克得站的“黄房子”(笔者摄)

原依列克得站的“黄房子”(笔者摄)

“黄房子”街区绿化好、树木多。房子四周有榆树、钻天杨、黄菠萝(黄柏)、白桦、山核桃、稠李子和丁香等树木。榆树是建房时保留的,而钻天杨、黄菠萝、山核桃等稀少树种,是建房后移栽过来的。有的人家院里还有葡萄架和马林果。马林果,别名红梅花儿、托盘,绿叶红花,果实酸甜可食,在一首俄罗斯民歌中唱过。有的房子四周还有矮树墙。房前屋后,春夏两季树影婆娑;深秋遍地落一片金黄色,空气沁人心脾。过去,哈尔滨的榆树特别多,在现南岗的上、下夹树街中间,是宽约五六十米,长约千米的榆树林带,大榆树一棵挨一棵,故两边道路得名上、下夹树街。过去的哈尔滨曾有“榆都”之称。

现博克图的“黄房子”

现博克图的“黄房子”

多数“黄房子”室内有地窖。地窖位于厨房下部,四壁砌砖或砌石,内有木梯,外有通气孔。冬天可储藏土豆、白菜;夏天打开窖盖,凉气扑面,可镇西瓜、啤酒。据说俄国人不惯孩子,常把不听话的孩子扔进地窖里“反省”。俄国人的主食是“列巴”(面包),故“黄房子”里的厨房都有烤“列巴”的烤箱。生活区内设有水井、公厕、浴池、仓库、室外冰窖和牛棚马厩等。值得一提的是仓库、牛棚和马厩,也选用最好的红松木料修建而成,木制仓库高、坚固。当年俄国人用中国的红松盖房子毫不吝啬!

现满洲里“黄房子”

现满洲里“黄房子”

 

现哈尔滨的“黄房子”

现哈尔滨的“黄房子”

中东铁路后期,“黄房子”街区一度出现中、俄两国人杂居的现象,他们和睦相处、互通有无,邻里之间成为朋友。俄国人会说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而中国人说话也常带出俄语单词。还出现中、俄两国人通婚现象,他们的孩子非常漂亮,人称“二毛子”。

随着苏籍员工离去,中国铁路员工陆续搬进“黄房子”。新中国成立后,“黄房子”成为铁路局职工的住宅,铁路部门投资按周期大修、整修(五年一大修,三年一整修),使得大批“黄房子”保留至今。建国初期,铁路职工住宅按职名分配,等级分明。局级50平方米、处级不大于30平方米、科级不大于10平方米;一般员工4平方米,家属每人4平方米。房租从工资中扣除,因建筑差异租金不等。家具租给住户,有立柜、沙发、钢丝床、地毯等几十种,只收折旧费,椅子月租金1分、大地毯月租金2角,从1952年一直持续到1985年。过去铁路职工经常被调转,搬家时室内用具不准带走。

光阴荏苒,物是人非。今天,多数“黄房子”已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并成为当地珍贵的旅游资源。边远小站的有些“黄房子”,至今依然保留着原始风貌,引来众多热衷于研究中东铁路历史的学者、摄影爱好者。

图片说明:1、
2、现昂昂溪的“黄房子”
3、现横道河子的“黄房子”
4、现扎兰屯的“黄房子”
5、现依列克得的“黄房子”
6、博克图的“黄房子”
7、现满洲里“黄房子”
8、现哈尔滨的“黄房子”(香坊)
(图片均为笔者拍摄)
参考资料:《早期的哈尔滨建筑与哈尔滨地方建筑风格》《中国铁道学会黑龙江分会资料》等资料。

2019年4月19日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