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近在咫尺的远方 ——曾经有一个恢复故地的梦想

一、海参崴问题的由来

不管是中国出版的地图或者官方媒体上,涉及到俄罗斯远东地图,我们会看到一些以括弧注明的地名,如布拉格维申斯克市(海兰泡)、哈巴罗夫斯克市(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萨哈林岛(库页岛)等等。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海参崴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且是在括弧内的。海参崴是中国传统的称呼,俄罗斯叫符拉迪沃斯托克。前人心有不甘的海参崴及邻近远东地区400多万平方领土愈加遥远。

中国对海参崴的管理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公元1411年,明政府已经对黑龙江、阿速江(今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脑温江(今嫩江)流域开始了有效管理。

17世纪中期,沙俄伺机东进,势均力敌的中俄两国在黑龙江沿岸等地,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角逐。雅克萨大战之后,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了海参崴属清朝。自尼布楚条约订立以后,帝俄远东扩张之心受到不小的挫折。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  “英人外扰,发捻内讧”,黑龙江地区的满州、蒙古八旗兵大多被清廷调往南方参加平定太平军和捻军。1858年5月,英法联军进犯天津。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乘黑龙江兵力不足,防务空虚,率领多艘兵船载数百人驶至黑龙江爱珲江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在广州城就吓破胆的奕山,此时正是黑龙江将军,他接报后诚惶诚恐,  “反张大其词,仓皇入奏,遂成燎原。”

奕山  “慑于兵威,不敢多抗,因缔结瑷珲条约”,本来只是虚声恫愒,以兵临之的穆拉维约夫欣喜如狂,俄人未折一兵,未损一弹,坐得黑龙江江以北数千里之地。《瑷珲条约》主要内容为: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2.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而1860年11月的《北京条约》中“共管”被取消了,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根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1820年清时期全图绘制

1860年开始俄国迫不及待地在海参崴修炮台,筑船厂,建军械库,移民戍兵。1872年俄东方总督府迁移到海参崴,随后人口猛增,日趋繁盛。不过由于距离俄国本部太远,直到西伯利亚大铁路修筑前该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日俄战争后,海参崴港由二等军港改建一等军港,往日荒凉寂寞的海滨,竟成为东方雄镇,帝俄在远东地区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二、曹廷杰密陈中的惊天秘密

清朝失去的这片土地,中国人一直心有不甘,不是没想过恢复,只是在一百年多年的时间里,复杂的国际环境,世界各方势力的制衡,中国始终未公开谈论过海参崴问题。不是我们不想,而是真的没办法。

历史上中国官方和民间都有收复海参崴的疾呼。1868年10月,海参崴东南海上青岛淘金工人高喊,  “攻破海参崴,进袭摩阔崴”。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也曾提出收复海参崴。

但是海参崴淘金工人的抗击属于规模较小的经济利益抗争,亦不会有收复海参崴的能力。孙中山先生也仅是豪情万丈的革命气魄。而历史上真正有国家策划并有实际行动的收复海参崴举措发生在清朝末期。

晚清时期中国内讧多年,内忧外患,而当时沙俄处于世界列强之冠。此时清王朝也曾经论证谋划过收复海参崴。准确地讲清末梦想收复的是大海参崴地区,即是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沿岸、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乃至包括库页岛。

否则及时一战,先发制俄,俄败而日人恐,日恐而高丽安矣。

……

俄夷东海滨省地,布置尚未尽善,可及时一战,恢复旧境也。

……

开战,俄罗斯人晦西逃,截断逃路。

上面使人血脉偾张,又细思极恐的词汇,赫然为一副收复海参崴的蓝图。这不是文人闲情逸致,议论国事,而是1886年初夏的一天,清朝一位地方非正式官员在北京皇宫向光绪皇帝的奏报。

光绪皇帝谕旨吉林派员侦探边情地势。1885年5月,吉林候选州判曹廷杰于珲春靖边后路营中受命深入东西伯利亚调查。曹廷杰归来后,撰成《西伯利亚东偏纪要》。1886年2月,吉林将军希元将其摘录,连同所绘地图一并报军机处呈光绪皇帝。5月,曹廷杰因侦探俄情有功,受到了光绪皇帝的召见。

1918年中国东北地图 来源日本大正7年出版的地图

曹廷杰在向光绪帝呈交的《条陈十六事》绝非一般官员学者的地理报告,而是重要的军情密报。君臣谈了什么呢?1886年,朝鲜半岛乃至环日本海地区波涛汹涌,大战一触即发。光绪帝此时应该对恢复故地极其感兴趣。

曹廷杰在条陈中重点阐述了收复海参崴的计划(节选):

“今若趁其旱道之铁路未修,水师之铁甲未置,以东三省之额兵固守各城要隘,再以奇兵数支分道并进,或伐木塞黑龙、松花、乌苏里三江,以断水道,令冬夏不能通行。或直抵双城子以北,深沟高垒以断旱道,令南北不能救济。俄人自必望风鼠窜,可以恢复旧境矣。”

三、地缘政治格局中海参崴的战略价值

沙俄因北阻北冰洋,西面的波罗的海、地中海,南面的印度洋,均被西欧各国堵截,俄国海军不能出海口,进入各大洋,难于海上争雄,故而沙俄极力经营东方,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所占海参崴为停泊军舰,整顿商务的重地。

海参崴位于日本海北部的阿穆尔半岛南端,扼守阿穆尔湾,西控图们江口封锁中国东北,威慑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而以农业立国,尚未走入近代化工业的中国,在清朝时期确没有发现海参崴的战略价值。

俄国的亚洲领土虽然广袤,但多数地区属于冰原冻土带,不适合人类居住发展经济。海参崴是太平洋地区一个天然良港,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港湾辽阔,水底无暗礁,船只出入畅通无阻。冬季寒冷多雪,从11月入冬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间,港口为坚冰覆盖,即便这样对于缺乏温暖港口的沙俄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天然良港。直到如今的俄罗斯,海参崴一直都是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核心基地,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

一旦失去海参崴,在铁路尚未开通的时代,俄国辽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领土的价值将不复存在,曹廷杰曾写道:  “俄人有宁弃本国京城,不弃那吉洼斯托克(海参崴)。”所以俄国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会容忍失去海参崴。

黑龙江水系示意图

四、巨文岛事件:掀开了环日本海沿岸国家纠纷的盖子

海参崴除了每年有三个月的冰冻期,海船不能出入自如以外,在军事防御上也有弊端。善于航海的英国人曾说过:  “其地以前面广开形势似威海卫,敌舰易得侵入港内而施炮击。”1888年英国远东舰队总司令哈密敦中将  “当海雾连天之时,率英国之支那舰队入港,俄人初不知觉,及见英舰之前横,彷徨惊讶。”

这些不利的因素促使俄国必须在太平洋沿岸寻找新的更加温暖、安全稳固的港口。俄国于是加紧在朝鲜半岛渗透,窥视日本,破解海上困局。英国对于俄国征服陆地、征服北极可听之任之,俄国要南下出太平洋,英国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英国在西线阿富汗受到沙俄巨大压力,东线出兵远东,牵制俄国也是个良策,顺便堵住俄国南下的通道。1885年4月,英国远东舰队占领巨文岛,令帝俄举国异常恐慌,但在远东地区俄国的力量毕竟远不如英帝国,不敢正面抗衡。沙俄同时向朝鲜和清朝施加压力,“巨文岛事件”演变成为牵涉中、朝、英、俄、日的国际争端。

日本海示意图 来源谷歌截图

其实德国、美国、法国惟在庙街、伯力、海兰泡、海参崴四处有数家巨商,其它各地无商业利益。而英帝国在该地区竟然无任何商业,  “惟闻每年有英国海轮数艘,驶至库页岛及冈札德加部外海扑鲸”。占领巨文岛实则为有海权意识的英国旨在提高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声望和军事影响力,以中国为主要国家封堵沙俄。

五、清朝为何要收复海参崴 

十九世纪,任何国家单方面以武力夺取他国领土都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中国完全可以使用军事手段恢复原属于自己的领土,而国际上的代价极其微弱。

1.洋务运动实力有所提高

1861年,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其目的是  “师夷之技以制夷”。经过二十几年的励志图强,清朝综合国力有所增强,在还没有经过甲午战争的考验,清帝国貌似又重新崛起。内心骚动的清朝各个阶层,来自于白山黑水的满州权力机构,决定了他们对失去的满州故地必定有所想法。

2.中法战争的结果给予中国人足够的信心

曹廷杰1885年5月进入俄境内,发现有不少俄罗斯人有刘永福打胜仗等图。据俄人说:  “中国人此次打仗,从古所未闻。”曹廷杰询问春天发生的英国舰队欲攻击海参崴的事情,俄国人都说不畏惧英国人,惟听说英国想联合中国进攻海参崴,  “人之众寡不敌,殊觉可畏,以俄人一当华人十,两败俱伤,俄难抵华”。

1888年4月,俄国就远东问题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一致认为,由于中国在与法国冲突以后取得的顺利结果,  “中国深感自己的不可击败及认为法国的例子促使其他强国在有关中国利益的问题上会用非常审慎的态度”。

3.中俄在远东地区人口因素和军事实力

俄国得到的这些地方,比较温暖的海兰泡一带,也是在每年霜降以后封冻,下一年立夏前后开江,但地冻六七尺,芒种以后才能化解透。沙俄外交部始终认为寒冷荒芜的黑龙江流域,会成为帝国难以承受的包袱。穆拉维约夫则对新获得的土地充满信心,为了巩固新攫取的土地,沙俄政府不断组织、鼓励移民。

从1861年俄移民由尼布楚入黑龙江后,奔赴伯力以下、乌苏里江以南地区。富裕者多乘坐轮船,贫者均在格尔必齐河一带伐木为筏。而陆路移民充实滨海州的数量甚少。1882年,沙俄决定采取海路移民的方式,以加快移民速度,增加远东的人口。1883年5月,俄人以轮船拖带大船,顺黑龙江至庙街出海,由海参崴登岸者,皆有眷属,都安置在图们江口一带。

至1883年俄罗斯在远东地区人口达七十三万,因英国欲攻海参崴,有返回俄罗斯者,稽数不及七十万。1885年秋天复查人口有八十万人(不含俄军官兵)。俄罗斯人对人口数量的统计公布,历来是虚张声势,尤其在危机爆发时更加明显,曹廷杰从俄官员得到的远东人口信息并不准确,实际人口数量应该小于此数。

《北京条约》规定,仍准中国人照常居住和渔猎。帝俄也确实缺乏劳动力,因此,暂时未采取措施对原居民进行大规模驱逐。中国人从事耕种、商业贸易、交通运输,掌握着远东地区主要经济活动。

即使在割让给俄国三十年后,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依然有很多中国人。1883年海参崴华人有二万八千人,  “商以广东为巨,人以山东为多”。据1885年曹廷杰调查,仅海参崴、双城子、伯力、海兰泡、徐尔固、乌苏里江东岸和南部沿海一带及贸易松花江、乌苏里江者,共有华人近六万多人,在上述地区有数万赫哲、乌德盖等土著民族,还有一万耕种的朝鲜人。

1862年海参崴 图片来源网络

此时,清朝东三省各有额兵、练军或防军、客军,合计兵数不下十万。吉林靖边军近万名,且武器精良,  “购置了格林炮4尊、克虏伯大炮20尊、恰乞开枪1千支、来福枪4千支、毛瑟枪3千支”。并招募东三省屯垦客户,多加训练,编为民兵。流民编练敢死队,  “三省民籍甚众,每至流而为匪,倘择其材勇,招集编伍,亦可潜消内患”。此外,吉林还有乌拉打牲勇丁四千,奉天旅顺口有丁汝昌等水师与宋庆等六营互为犄角。

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布置,惟趋重海参崴、图们江一带,兴凯湖以南屯兵近万名,而黑龙江数千里之地,为俄国的后路,屯兵仅止千余。战略要地海参崴常驻兵二千名。

4.日本尚未对中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增强。清北洋水师防务主要针对日本。环日本海沿岸国家,在对俄问题上,尽管清朝和日本有矛盾,但在英国的胁迫下,日本已经和清朝携手抗俄,朝鲜王国态度无关紧要。

5.沙俄计划修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对远东地区的潜在影响

中国能趁俄罗斯新败欧亚,巨文岛危机,一鼓作气收回领土。  “若再迟数年,待其火车道既修,铁甲船既置,不但东三省不能言战,畿辅重地亦难言守”。俄国铁路若修成,商业上获利无穷,远东有事运兵风驰电掣。俄据险要之地,通商练兵,垦荒开矿,  “十年以后生齿日繁,坐成强大部落,纵横东海,尤天下之患也”。到那时朝鲜和日本未能安枕,东三省危在旦夕,东南沿海无不在沙俄威胁之下。

六、清廷的具体计划

  清代注意东北地理的有三人:吴兆骞、胡传和曹廷杰。胡传所撰写的《东三省海防札记》中,其内容有恢复海参崴的想法。

胡传提出恢复海参崴比曹廷杰稍早,然而胡传是和张幼樵私人书信往来谈论时政,在朝廷并没有引起共鸣。而曹廷杰的计划是奉命探查,给皇帝的秘奏。

胡、曹二人的主张是英雄所见略同。胡传是以防为主、战为辅。战术上首先是围点,  “有事则出三岔口,直捣彼双城、海参崴”,其次打援,黑龙江城之兵在瑷珲防堵,三姓之兵移驻黑河口,断绝援救海参崴俄军的退路,  “兼可牵制伯力之兵,使不敢动”。我攻双城子,俄岩杵河之兵必回顾,  “海参崴之舟师亦不敢远出,而珲春之围自解”。夺取双城子、海参崴后,在向北征伐,“与三姓之兵夹攻伯力,则吉林以东二千余里之地均可恢复”。

曹廷杰给光绪皇帝密陈中恢复大海参崴:六路出击之策,出奇制胜之方。江省由齐齐哈尔驿路、呼兰小道,出爱珲,抵达大黑河屯,直捣海兰泡;吉省珲春出图们江口、彦楚河口,由海道直捣海参崴,由旱道捣彦楚河、阿济密、蒙古街、虾蟆塘四处。宁古塔由旱道出三岔口,取双城子,三姓水路并进,取徐尔固、伯力。

出奇制胜的办法:在黑龙江呼玛尔河上流数百里、黑河口内俄屯上游二百余里及乌苏里江兴凯湖口龙王庙下游数百里,令人伐木塞江,断绝俄人水路。

乌苏里江以东的滨海地区处于南北纵向的狭长地带,战略上缺乏纵深。而海参崴对俄国其它地区联系,只能沿乌苏里江的航行,交通命脉完全暴露,极易被切断。探查俄境的曹廷杰发现这一致命地理因素,提出在旱路出一支奇兵攻取赵老背,构筑工事,扼其咽喉,使俄军南北不能相救。曹廷杰也意识到近代战争通讯的重要性,他指出,  “先将各处铁线约期截断,俄人即善用兵, 有不望风逃走者哉!”

在曹廷杰六路出击,海上配合,断绝后路的基础上,吉林将军希元将军更具有战略谋划,提出西北一路由伊犁、塔尔巴哈台;一路由蒙古库伦,同时进取,以牵制俄国救援远东。同时,北洋水师和奉天的军队保护朝鲜,兼制日本。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世人称赞的礼仪之邦,中国人做事从不赶尽杀绝,希元强调“第须先留库鲁河及精奇里江至索伦河二道为俄人归路,防其铤走反噬”。俄国败归求和,必须签订合约,或酌情修改旧约,或另外订立新条约。

在后勤和人力保障上,胡传说:

“彼东部兵不过数千,民皆新徙,未有固志,远距国都数万里,声援既断,人心惶骇,大兵一临,如鸟兽散,自在意中。我兵陆地则从吉林、黑龙江出,海道则有南北洋来,源源救济,可以持久,而彼则不能。”

七、北洋舰队巡弋日本海

吉林将军希元和曹廷杰在秘奏收复海参崴的谋划中,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旦有事,欲图规复”。这个有事即是英国在阿富汗同俄国开战,英远东舰队从日本海进攻海参崴。希元1885年12月,再次给光绪皇帝秘奏中,

“由图们江、岩杵河水道多备船只,径取海参崴,再得铁甲船数艘相辅而行,声威尤壮”。

清朝最自豪的北洋水师,在整个环日本海危机时,曾移师朝鲜半岛海域,并多次巡弋日本海。1886年7月,由丁汝昌率领的大清北洋水师6艘战舰访问了海参崴,并与俄罗斯帝国太平洋及西伯利亚海军舰艇联合举行阅兵仪式。

当时俄罗斯在远东地区重内河航运,轻海上舰队。据统计,俄国在松花江、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上,有能航行的火轮三十五艘,海参崴仅有大小战舰十四艘能勉强作战,且多为木质战舰。这也是俄国不敢和占据吉文岛的英军开战的原因之一。清廷也不把海上的俄罗斯舰队当主要对手。

1887年镇远号 图片来源网络

      结束语

1885至1887年中国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清朝最高决策机构,始终未下达总攻击令!尽管清朝有信心、有机会,确缺少抓住机会的勇气,犹豫不决,错过了绝好地恢复失去领土的时机。

英国则是维持日本海现状,提携中国,遏制俄国,适度压制日本。随着英帝国撤离日本海,清帝国得到了列强的一些保证,一场能影响世界走向的事件,偃旗息鼓了。

短短二十多年后,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东西半球。俄国或在重隘处设城镇;或于铁道两侧建居民点,  “日蚕食东方之土地,以获控东海权,其势如坚城固垒。一步一趋,节节若长山之蛇,首尾相应”。中国自然也无法收回领土了。

雪狼刀风

陈文龙,1967年出生,黑龙江省大庆市人。高级经济师、摄影师、户外旅行者。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近三十年,研究主要方向为远东近代史、中俄关系史和中东铁路历史。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俄关系史学科的骨干成员,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地方志学会会员,一点资讯签约作者。近年来自费考察中东铁路,并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地理》、《铁道知识》、《看历史》、《环球人文地理》、《中国地名》、《华夏地理》、《黑龙江史志》、《北国旅游》、《哈尔滨史志》、《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大庆日报》、俄罗斯赤塔日报、俄罗斯效果报(周刊)等杂志报刊以及网易、新浪、搜狐、凤凰网和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家主流网站,发表了大量有关中东铁路历史建筑现状调查的文字和图片。联系方式:jinsedao@126.com 13845995750

相关推荐

1 条评论

  1. 李林

    上面说到的所有,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不能收回,心痛万分!!!!!!!就是希望俄罗斯早日解体或者愿意主动归还,不然,中国人民子孙后代如何面对已驾鹤西去的毛主席以及十大开国领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