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建三毁的圣母报喜教堂旧址

圣母报喜教堂

哈尔滨曾经可是一座“教堂之城”,虽然如今许多教堂的钟声已不再敲响,但留存下来的教堂建筑,无疑都是富含身后历史信息的人类建筑艺术瑰宝,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财富。所以,喜欢老建筑的我,会在假日走上街头,去看看那些老朋友,去清点哈尔滨的宝藏,去带领朋友们一起发现这座城市里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地方,是我个人以为哈尔滨最“纠结”的教堂——圣母报喜教堂。

圣母报喜教堂,又称圣母领报教堂,俄文音译有“布拉文心司基教堂”、“布拉格维申斯克教堂”和“布拉格维音斯卡娅教堂”等多个版本。这座教堂的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命名,二是施工。

——————————

感谢肖铁毅的指正:教堂俄文名为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ая церковь所以标准的中文音译名是:布拉格维音斯卡娅教堂,其余两种音译说法为讹传,究其原因是由于将教堂称为“大教堂”造成的,因为俄语中大教堂是Собор,为阳性名词要求前面的形容词必须以阳性结尾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ая就变成了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翻检历史虽然此教堂为北京传教士团驻哈尔滨督主教聂斯脱利的座堂完全有资格称为大教堂,但并未祝聖为大教堂。

——————————

圣母报喜教堂

“圣母报喜”的来历

先说教堂名称的来历,提到哈尔滨的东正教堂,比如 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都是以圣徒的名字命名的。什么是圣徒呢?圣徒是在东正教的传说中的“圣人”,他们大多是有确切生卒年和生平事迹的“真人”。比如圣徒尼古拉传说具有保护旅行者的能力,所以被中东铁路的管理者视为“保护神”。但圣母报喜教堂则例外地不是以圣徒的名字,而是以一个节日和一段故事来命名的。

圣母报喜教堂

这个节日是每年的3月25日(公历4月7日),圣母领报节。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天使长加百列向圣母马利亚报喜,说她讲受圣灵感应而清净受胎。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只在圣经路加福音中有记载:

“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个童女那里,是已经许配大卫家的一个人,名叫约瑟;童女的名字叫马利亚。天使进去,对他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

马利亚因这话就很惊慌,又反覆思想这样问安是什么意思。天使对她说:‘马利亚,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经蒙恩了。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

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神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他的国也没有穷尽。’马利亚对天使说:‘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天使回答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

当约瑟夫知道马利亚怀孕的事,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因为他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约瑟遵从了天使的吩咐,和马利亚一起等待婴儿的降生。

(摘自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网站)

东正教堂在这一天要作礼拜和彻夜的晚祷。民间把报喜节视为春天的节日,是春天和新的农业年的开始;据说在这一天大自然开始复苏。

三建四毁

说完了教堂名称的来历,我们再来看看它及其坎坷的“三建四毁”的离奇经历吧。

圣母报喜教堂

1900年底,位于南岗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已经落成并投入使用,但不少教徒在道里去的松花江畔修建江桥和铁路,他们经常是要往返于道里和南岗之间,非常不方便。于是在1903年,由沙俄财政部长维特出面,北京东正教会都主教英诺肯提亲自选定地点,中东铁路当局捐赠一块土地,在江桥附近的警察街(现友谊路)建立这座教堂,并将其作为北京东正教会驻哈尔滨教会代表所在地、北京东正教会总会哈尔滨分会。

为了赶在复活节之前让教徒们有个祈祷的场所,建设组委会决定一周之内赶建出一个工棚式教堂。俄历3月25日圣母领报节,茹拉夫斯基主持祝圣仪式。复活节前夕,还从莫斯科运来一口大钟。

1904年,在木质教堂外墙加上一层砖,同年1月,还建造了一排神职人员宿舍。但刚住进去不久,因火炉引燃木屑刨花,刚刚落成的宿舍付之一炬。

1905年,为了接待日俄战争的伤病,在教堂西侧曾盖有一个木结构小医院。1907年俄历5月9日,决定修建一座石结构的新教堂,破土动工之后,遇到了北京传教士团拨款不到位的问题,就让修建计划搁置11年。

圣母报喜教堂

1918年俄历2月9日夜,教堂起火,烧了一夜,化成一片废墟。幸亏有保险公司的赔偿、北京总会的拨款再加上林业工人提供的原木和铁路部门提供的廉价建材,同年内新教堂得以复建成功。

但仓促建设的教堂质量不过关,到1929年,这座俄式建筑已经不能再用,于是再次重建。1930年俄历9月1日,设计为东罗马风格,可容纳1200人做祈祷的新教堂举行奠基仪式。

教堂修建的工程分为三期,第三期工程于1932年俄历5月16日动工,开工这天,建委会主席号召俄侨为建教堂做出贡献。结果还不出一个月,松花江水泛滥,教堂尚未完工就遭到严重破坏,此后一段时间就再也没人提修建教堂的事情了。

圣母报喜教堂

随着争取捐款的工作的进行,1934年,第一步工程才宣告结束。1935年开始修建圆形穹顶和钟楼;1936年建造拜占庭风格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中间嵌有彩色玻璃,四周镀金——这些黄金来自教徒捐赠的金首饰。

从1937年到1941年,断断续续地进行装修工程,直到1941年俄历9月1日,才为圣母报喜教堂举行竣工典礼。

从1903年第一次建成,到1918年毁、1918年重建、1929年成为危房,1932年大洪水几乎将教堂冲毁;1934年再次重建,文革时期(有人说是1970年)被毁……这三建三毁的经历,恐怕是其他教堂不曾有过的吧。

建筑遗存

可能是前几次修建的教堂,工程质量都不太令人满意,于是1934年重建的时候,教堂建委会邀请了哈尔滨工程师地方委员会派人进行现场验收,并签署鉴定书——这对建筑本身而言,是个极其正确的决策,因为在1970年拆除它的时候,竟然另新中国的工程人员束手无策。

据未正式的传说讲,当年为了拆除这座教堂,炸药坦克都用上了(个人觉得比较夸张),结果仍然不能将其完全摧毁,最后无奈之下,将教堂残存的部分包进哈尔滨建筑设计院大楼,成为设计院的一道尴尬的景观。

为了寻找圣母报喜教堂为数不多的遗存,长河来到了设计院大楼内部,给大家带带来了独家拍摄:

圣母报喜教堂

圣母报喜教堂旧址现位于友谊路近中央大街,凯莱酒店的隔壁。不要觉得这样的建筑外形是教堂遗存哦,这个仿原教堂风格的“外皮”是通过轻钢龙骨结构“外挂”在原设计院大楼外面,起到纯装饰作用的。甚至建筑立面上的窗户,多数也是不能开启的假窗。

圣母报喜教堂

曾经的教堂,也有这样的钟楼

圣母报喜教堂

沿着楼梯走到三楼,令人惊艳的一刻出现了!这就是原圣母报喜教堂的一部分啊:

圣母报喜教堂

 

圣母报喜教堂

这里看一个近景,近一米厚的拱肋,联系到“拆不动”的说法,真的是不可不信了。

圣母报喜教堂

这是走廊尽头的一段小楼梯,楼梯很窄,只容得下一人步行。况且楼梯破损严重,这都与办公楼的身份不十分符合。所以我猜测这大概也是当年教堂的遗存吧?

圣母报喜教堂

四楼的走廊,正好在三楼的拱肋上面,是两个十分明显的“鼓包”。

圣母报喜教堂

以前见过有文章写道,圣母报喜教堂是远东规模最大的东正教堂。但研究过史料之后,感觉这种说法似乎不妥,首先是可容纳人数,圣母报喜教堂是1200人,同时期的索菲亚教堂是2000人,说明规模不是最大的。况且报喜教堂的施工断断续续,神职人员经常过着穷苦的日子,看得出来这依赖俄侨多于教会官方。

但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说,尤其是1930年代重建的圣母报喜教堂,应该是哈尔滨又一个建筑杰作,不过可惜,这也只能是曾经的建筑杰作了。

———————————-

感谢肖铁毅指正: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ая церковь是被称作远东最雄伟的教堂,而没说是最大。因其建筑风格在当时乃至现在仍然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得到的这个称号,而并不是因为其大小和容纳人数。

———————————-

参考文献与老照片来源

《黑龙江宗教界忆往》、《哈尔滨市志 宗教》、王董柯博客中国正教会

[googlemap src=”https://maps.google.com/maps?q=%E4%B8%AD%E5%9B%BD%E9%BB%91%E9%BE%99%E6%B1%9F%E7%9C%81%E5%93%88%E5%B0%94%E6%BB%A8%E9%81%93%E9%87%8C%E5%8C%BA%E5%8F%8B%E8%B0%8A%E8%B7%AF%E5%93%88%E5%B0%94%E6%BB%A8%E5%B8%82%E5%BB%BA%E7%AD%91%E8%AE%BE%E8%AE%A1%E9%99%A2&hl=zh-CN&ie=UTF8&sll=37.0625,-95.677068&sspn=39.235538,86.572266&oq=%E5%93%88%E5%B0%94%E6%BB%A8%E5%B8%82%E5%BB%BA%E7%AD%91%E8%AE%BE%E8%AE%A1%E9%99%A2&hq=%E5%8F%8B%E8%B0%8A%E8%B7%AF%E5%93%88%E5%B0%94%E6%BB%A8%E5%B8%82%E5%BB%BA%E7%AD%91%E8%AE%BE%E8%AE%A1%E9%99%A2&hnear=%E4%B8%AD%E5%9B%BD%E9%BB%91%E9%BE%99%E6%B1%9F%E7%9C%81%E5%93%88%E5%B0%94%E6%BB%A8%E9%81%93%E9%87%8C%E5%8C%BA&t=m&z=13″ width=”600″ height=”400″ align=”aligncenter” ]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喇嘛台”的最后一瞥

作者:朱俊峰、王宝滨 哈尔滨人习惯把过去博物馆广场上的圣尼古拉教堂叫“喇嘛台”,它是过去哈尔滨名气最大的建筑,可惜 …

6 条评论

  1. 我很喜欢这座教堂,它的拜占庭风格的穹顶很美,只可惜拆掉了。我爷爷也很喜欢这座教堂,他曾目睹了教堂的拆毁过程

    • 真是太可惜了,那个年代的哈尔滨,还没有“保护建筑”的概念。于是就有许多建筑精品,我们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永远消失了

  2. 很高兴能看到内部照片感谢长河,再强调两处; 首先:教堂俄文名为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ая церковь所以标准的中文音译名是:布拉格维音斯卡娅教堂,其余两种音译说法为讹传,究其原因是由于将教堂称为“大教堂”造成的,因为俄语中大教堂是Собор,为阳性名词要求前面的形容词必须以阳性结尾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ая就变成了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翻检历史虽然此教堂为北京传教士团驻哈尔滨督主教聂斯脱利的座堂完全有资格称为大教堂,但并未祝聖为大教堂。 其次,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ая церковь是被称作远东最雄伟的教堂,而没说是最大。因其建筑风格在当时乃至现在仍然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得到的这个称号,而并不是因为其大小和容纳人数。

    • 好的,非常感谢指正!这就改过来,感谢感谢!

  3. 刘兵。

    原哈尔滨报喜教堂,是远东最雄伟的古老建筑,其建筑规模也是远东最大的教堂之一,这座古老建筑多灾多难,曾经三建三毁,东正教徒们仍然在坚持,精神可嘉!珍贵的建筑,可惜被毁掉了。

  4. Aaron

    谢谢您的文章!有一处用词有问题,东正教不是“礼拜”跟天主教一样,是“弥撒”。“礼拜”是新教的说法。弥撒和礼拜的程序和内容是有区别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