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中东铁路遗存之旅

六月的第一天,我和朋友们一同过路绥芬河。只可惜的是我们在绥芬河停留的时间很短,走访和拍摄活动都比较紧张,幸亏有专家指点,才使得我们能够直达一些准备拍摄的历史建筑,至于那些没来得及看到的,只好把期待留在下一次了。

绥芬河火车站

在火车上睡了一夜,清晨走出站台就看到了绥芬河火车站候车大厅的木门。进入到候车大厅内部,抬头便看到了这座建筑的最大亮点——中东铁路沿线现存唯一的钢结构屋顶。

绥芬河火车站是中东铁路东部线的终点车站,建于1902年,俄罗斯建筑风格。南北走向,约长40米。1929年9月,在东北军与苏联的“中俄边境战”中,候车室的票房曾被苏联红军飞机炸坏,但并无大伤,同年10月修复。

候车室内的半圆形窗户

 

候车室外观

大白楼

沿着火车站前的大街向西走,不远就看到了绥芬河著名的“大白楼”。这栋精美的建筑建于1913年,最初是中东铁路附属建筑,曾作为俄国铁路员工宿舍,1945年后为前苏联驻绥芬河专家宿舍及办公地,曾接待过中共六大代表。

这是一栋长方环形二层小楼,中有天井,门窗注重雕饰,现有铁瓦盖为黄色。楼内正门在西面北部,台阶两旁有粗螺纹状圆柱。楼西面左角建筑式平方台,窗较小,下方上圆拱,墙厚80厘米。

 

 

 

大白楼目前是中共六大暨绥芬河共色国际通道纪念馆。绥芬河这座城市,不仅跟中东铁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见证。192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先后派马骏、罗章龙沿中东铁路来到绥芬河传播马列主义、考察工人运动并提出建党意见。1925年绥芬河站党支部成立,党员3人:杨冒槐、苏子元、胡敬民。1932年春夏之交,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海参崴太平洋职工秘书处中国部主任杨松(吴平)来到绥芬河恢复国际交通站和交通网, 确定单殿元担任海参崴至绥芬河的总交通工作。单殿元为莫斯科—海参崴—绥芬河—哈尔滨这条国际交通线的畅通与联系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进入大白楼的院落,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墙面曲线与窗户的造型设计非常别致。

精美的木质烟囱

 

东正教堂

向绥芬河火车站对面的北向走,不远就会看到一座高高的黄色教堂。这里就是曾经的协达亚·尼古拉东正教堂,俗称喇嘛台。

绥芬河铁路工程开工后,在车站附近建于1898年有木结构教堂,1908年被火焚毁。1913年在车站正东约200米处建成砖结构协达亚·尼古拉教堂。19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月此堂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基督教福音堂。

 

 

苏俄侨民学校旧址

绕过教堂向北,一眼就看到了苏俄侨民学校旧址。

苏俄侨民学校旧址约建于1913年,是一座山字形俄式二层楼,楼正面向东,山字形突出部分顶呈尖状,正门在一楼南部,顶呈人字形,黑铁瓦盖。墙石基较厚,灰色。一楼窗口长方形,二楼窗口为下方圆拱形。1896年,俄国获得中东铁路铺设权,并同时获得在铁路附属地办教育的权利,1913年,苏俄侨民小学落成,学生主要是俄籍儿童及中国富商、绅士子女。日本侵占绥芬河后,该建筑成为日军764部队驻地。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冬季大火将楼烧毁,后又修复。解放后,此楼用作解放军驻军营房。1982年为市政府办公楼,后为教师进修学校和机关幼儿园办公楼。198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源]

 

 

俄国领事馆旧址

位于光华路中段东侧,西隔路与俄侨学校相对,建于1910年前后,该楼早期为沙俄领事馆,后为苏联领事馆。解放后先后为绥芬河军政委员会办公楼、中共绥芬河市委办公楼、绥芬河邮政局办公楼。这栋建筑现为绥芬河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展览馆,主要从事俄罗斯油画展览、创作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等社会事业。

 

 

人头楼

这栋砖结构建筑,位于通天路南段与迎新街交汇处西南侧,1914年建成。楼顶檐下雕有“人头面孔”浮雕,因而得名。原为俄人茶庄,存贮、检验出口茶叶。沦陷时期为日本领事馆。解放后先后为驻军营房、东宁县政府办公楼。

关于这栋建筑的故事,以及与哈尔滨的另一栋茶庄密不可分的联系,请看本站的另一篇文章《绥芬河“赤查果夫”茶庄与哈尔滨“契斯恰科夫”茶庄

 

 

 

人头楼精妙的入口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2 条评论

  1. 保存得真好啊。

    • 这次看到的都是保存的还算好的,其他的没来得及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