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墓塔

在在南岗区东大直街157号,有一座典型的,被人们“视而不见”的建筑。小时候,我经常从这座塔前路过,曾以为这是一处景观建筑,就好比南方的诸多“塔”,但其朴素的外观就可对这种想法迅速否定;长大了一点,又猜它是佛塔,可其周边除了西方教堂之外,再无其他宗教活动场所。它是从什么时候矗立在这里的?为什么而兴建?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故事传说?这些问题不仅仅我在问,很多哈尔滨人也都不很清楚。

直到世纪之交,随着文物部门和记者们的追根溯源,这座在市中心神奇般“隐藏”许多年的塔,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它是一座中国古典式墓塔,墓主人是当年号称哈尔滨四大家族之一的张廷昇家的老太太张孔氏。提到这个家族,当年可谓是声名显赫,而他们的起起落落,也成为了千千万闯关东大军的鲜活写照。

清光绪年间,张鸿轩夫妻二人从山东老家寿光县出发,踏上了闯关东之路。他们肩挑6个孩子,步行千里,历经数月,最终在如今的哈尔滨市阿城区黑牛堡落户。旅途之中,种种艰难困苦现在已无从考证,相信看过电视剧《闯关东》的朋友们都能想象得出吧,况且他们还在途径吉林的时候丢了一个孩子。

随着老两口和孩子们辛勤耕耘,日子过得逐渐好起来。1898年全家搬到了香坊区,并将小儿子张廷昇送到私塾读书。张廷昇天资聪慧,完成私塾的学业后还跟着俄国师傅学习俄语。他年轻的时候干过郎中和翻译,在翻译工作中,他接触了不少俄国人的经商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旋即投入商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在道外区开办了大舞台、评剧院、大昌隆商场、金店、银号,并在外县开办了酒厂、粮油加工厂等企业,一跃成为哈尔滨有名的巨商。这位响当当的哈尔滨名人,自然少不了和军政界的朋友打交道,其中就和“本家”东北王张作霖交情甚好。张作霖来哈尔滨就一定要去张廷昇家中做客,乃至后来张学良还送给了他一把德国造匣子枪。

1922年6月,时年95岁高龄的张孔氏辞世。由于老父母在世的时候认为他弃学从商是不务正业,或许心怀愧疚,所以老夫人的丧失办得十分隆重。据称当年发送一百天、开了一百天粥棚、四班僧道24小时不停地念经、张作霖也特派手下干将张作相前来吊唁,并赠送一班道僧以壮场面……张廷昇为厚葬一生节俭的老母,特地聘请哈尔滨的能工巧匠,还特意从南方请来雕刻艺人,参与墓塔的设计、施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1925年,一座直径7米、高12米共六节七檐八角的三层楼阁式建筑终于建成。该墓塔全部由青石建成,三层楼阁式,直径7米,高12米。塔身雕刻复杂而精美的图案。塔檐与塔顶覆盖灰色凹形瓦,四周高翘远伸的瓦峰上均有雕刻精致、形象生动的飞禽走兽。塔南侧为两柱石构的祭奠厅。塔前原有汉白玉石幢两座、石凳四个、石桌两张,两侧原有大理石碑各一通。此种造型墓塔又称六合塔,含天、地、东、南、西、北六方位,有包容万物之意。

后来,哈尔滨于1946年解放,“大资本家”们的财产被没收,其中就包括在东大直街157号的那座三层豪宅——而墓塔就在宅院之内。如今的张家后人,过着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他们家有这样一座墓塔。每逢清明,家人都回来进行祭扫活动。据他们讲,文革期间,家中很多珍贵资料都毁于一旦了,只是这座墓塔,在浩浩荡荡的十年风云当中存留了下来。

没有人知道当时红卫兵因何没有对其下手,或者是下手了却因何没能成功,这里面难道也有一段类似胡庆余堂那样的故事?现在却已无从考证了,这也成为了它留给世人的最后谜团。

哈尔滨有很多挂着十字架的欧洲人坟墓,有很多至今保持希伯来习俗的犹太人公墓,而像这样饱含中国传统的墓塔,则只此一座,而且保村完好。现为文物、保护建筑。

张家墓塔

当年的张家别墅,现在的眼科医院,仍在使用中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1 条评论

  1. 路过的

    原来是这样啊,一宗纠缠我30年的悬案终于水落石出了。话说小时候我看见这座塔就不寒而栗,因为后面就是牙科医院……呵呵,心理阴影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