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的哥义举看哈尔滨人的侠义情结

出租车司机韩伟师傅

出租车司机韩伟师傅 via新晚报

2011年9月23日,从肇东来哈尔滨打工的“孩儿他姑”给小孩喂药时突然呛水休克。幸亏在道外区南直路与桦树街交口遇到黑ATB140出租车司机韩伟,他一脚油门,闯了6个红灯,15分钟送到儿童医院,救了孩子一命!为此,韩大哥要被罚款200元扣3分,但韩哥说:“孩子的生命比啥都重要,为救人挨罚,值得!”

很偶然的是,大话哈尔滨微博转发了这条消息后,竟然通过多次再次转发,与韩师傅的女儿取得了联系。从而得知,在最终的处理结果中,并没有给韩师傅扣分。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哈尔滨的街头会经常发生。影响大一些的,如多年前曾有过上百辆出租车协助警方围追堵截疑犯的案例,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3月8日哈尔滨“拯救长春产妇尹文娇”的全城行动。在那次行动中,由的哥组成的爱心车队跨越黑吉两省、哈尔滨-长春两座城市,连CCTV《半边天》栏目竟对此次活动做了多期节目:

此外,还有《半边天: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媒体讨论(半边天栏目停播后,这期节目就找不到了)中,大家都对“为什么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个命题很感兴趣,长河以为,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与环境的影响。东北大地虽然物产丰富,但极寒的天气绝非儿戏。往前数几十年,经济物质条件匮乏的时候,无论是驱除野兽还是御寒保暖,多人协作才是取得生存的唯一方法。

2.地广人稀的影响。这点略似美国人热情好客性格的由来,相对人均占有物质资源比较高的同时,见到另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这条基本仅适用于闯关东初期,所以就无需在分出很多的精力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问题。

3.闯关东精神遗存。闯关东精神有几个方面,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互相帮助。在延绵千里的“逃荒”路上,凭借双手双脚丈量东北和“关里家”的距离。倘若不懂得互相帮助,互利共赢的生存法则,恐怕早已成为通往东北路上的累累白骨。

4.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当法制和规则不健全的时候,就会由其他的规则来补充——侠义情结或许就是各种补充因素中的一种。毕竟,如果有专业化强、素质过硬的社会工作者团队,许多时候就不需要“侠义”的存在了。

下面是李晨主演的,根据真是故事改变的电影《极限救援》,这是从影视剧的角度来反映哈尔滨人的侠义情结,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补充。

视频地址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文化边缘的城市

本文原载于1998年11月13日黑龙江日报《城与人》专刊  曾一智 / 文 早晨打开电视机,水均益正在介绍20年前上演的话剧《 …

2 条评论

  1. 花杰

    东北爷们儿的英雄豪情确实让人敬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