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街·一街传奇奔大江

17441289665277159

通江街100号杂货店

1925年,炮队街改名为通江街。当时通江街的地标,是一棵古榆。榆树,哈尔滨的“市树”。漫步哈尔滨大街小巷,或公园绿地,不时会看见挂牌保护的古榆。通江街这棵榆树堪称树王,树干两个人抱不拢。这棵榆树活了三百多年依然郁郁葱葱。传伪满时期,日本人要腰斩此树。消息传出,百姓惶然。一天,日伪军压着两个伐木工来了,枪口下,古榆四周人山人海。怪事发生了,锯刚切开树皮,鲜红的血就流了出来。伐木工扔下锯目瞪口呆,围观的人群五体投地,伪军惊慌失措,日军不停地向神树鞠躬……古榆免遭砍伐。鲜红的血真就流了出来啦?毫无疑问,事先有人做了手脚,也算是非主流的抗日活动。

通江街起初由乱石铺成,步行硌脚,行车颠簸。1928年改铺大块方石,但依然难成坦途,因为那棵神榆当街占道,信众终日不散。为改善交通,也为破除迷信,1948年,市政府决定把这棵古榆锯掉。问题又来了———“神榆灵验,小鬼子都动不得啊!”怎么办?国营哈尔滨机械厂(后为二工具,位于道外南极街)青工大队几个青年团员一合计,下班后跑到通江街硬是从“神树”上劈下了几根树枝。很多人见证,树一滴血没流,人啥事没有。于是树被锯了,路通了。

通江街曾经有家民众教育馆,1932年这儿活跃着一支文艺队伍———“星星剧团”,剧团排演了美国进步剧作家辛克莱的话剧《居住二楼的人》,白薇的《姨娘》,张沫元的《一代不如一代》。剧团主要成员有金剑啸,罗烽,舒群,萧红,萧军等人。离民众教育馆不远,通江街与商市街(现红霞街)拐角附近有一处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宅院,院子里寡居着一个和善的“玛达姆”和一位被称为老季的房客。老季从苏联回国不久,真实姓名叫胡世杰。经常来小院找老季的是个文静俊俏的少妇,“玛达姆”以为老季和少妇是情侣时常打趣。少妇叫薛雯,是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的夫人,中共满洲省委秘书,交通员。胡世杰时任中共满洲省委的军委书记。这位和善的“玛达姆”,不会想到中共满洲省委许多机密文件、重要情报、中央指示、工作部署都是在她的宅院中交换和传递的。

通江街100号平房是家杂货铺,老板张宗伟。1937年“四·一五”中共哈尔滨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张宗伟交待妻子和女儿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许到100号来找他。妻子劝他躲一躲风头,张宗伟说:“最近有人要来接头,来不及通知。必须等,然后再撤销联络点。”通江街100号当时是党的秘密机关,是为保证哈尔滨特委与共产国际联系畅通特别设立的,称为特委交通局外事接待站。家境贫寒的张宗伟17岁只身“闯崴子”,后到俄国远东地区打工谋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加入苏联红军“中国团”。他作战英勇,身负重伤。疗伤期间,他与阿格拉菲娜产生恋情,伤愈后,两人回到中国。在黑河参加党组织后,受组织委派来到哈尔滨担任省委交通员。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张宗伟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直到4月20日,东方天际露出一抹鱼肚白,张宗伟终于送走了接头的同志。他收拾了一下店铺刚要撤离,一阵凄厉的刹车声过后,几个凶神恶煞似的日本宪兵便破门而入。张宗伟被抓走。日本宪兵严刑拷打,张宗伟守口如瓶。1937年7月26日,阴云遮月,星星闭上眼睛,一声枪响,太平桥圈河流水为之一颤,张宗伟同志英勇牺牲。

1976年,在方石路面上加铺了沥青混凝土,通江街成为通衢坦途。在街北端堤坝上有一座由鲁迅美术学院设计的,喷泉环绕力士赤手缚苍龙的雕塑,唤作“伏龙泉”。“伏龙泉”和“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人民1958年战胜特大洪水的丰碑。而今人们来此街寻觅、造访,从南至北1134米的路程,可以从建于1918年的犹太教新会堂开始,止步于“伏龙泉”,百年沧桑尽收眼底。

李锡文

哈尔滨文史研究者,多年来在报刊杂志发表大量相关文章,著有《哈尔滨老街市风情》一书

相关推荐

松花江街逸事

松花江街,是一条以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命名的街道。它是哈尔滨建城初期就规划形成的街道,始于上世纪初。它是以哈 …

2020 哈尔滨 — 回到 1920

友谊路 · 滨江关监督公署旧址 “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 —— 突然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在冰天雪地的时节造访过,也体验过这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