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裆街传奇

裤裆街最早的一家饭店

裤裆街最早的一家饭店

写在前面:

一条老街,便是一段历史,它镌刻着城市的童年,保存着城市的温情过往。但是,伴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改造、变迁,这老街巷也逐渐消失或者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天的我们,包围在繁华街道与高楼大厦之间,却不知自己身处之地究竟有怎样的历史沧桑。那么,就让我们亲手叩开这一道道历史之门,揭开那些老街老巷曾经的故事。我们的旅程就从一条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裤裆街,开始——

街和路从传统意义上讲是两个概念。路,是人、畜走出来的,走的人、畜多了便成了路,所以也叫马路。街,是供人行走的,并且无市不成街,所以也叫街市。市,也称市廛,意思是店铺、买卖、居民集中之地。

老道外出现最早的街,俗称裤裆街市(后改名天一街),如今这条街道已经被改建拆除,往日的形象几乎难以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有关这条老街的故事也同时被尘封在历史的过往中。谁是这条老街最早的居民?这条老街因何缘故得名裤裆街?在这条街上曾经发生过哪些故事?

老街的诞生与最早居民

说起裤裆街,知道的人可能并不见得多。但是说起天一街,可能知道的人就多了起来。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是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这里是哈尔滨城市的发源地,早在200多年以前,这一带水泊、沼泽、小河纵横交错,草木繁盛,禽兽麋集,是一块沉睡的宝地。

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这里始有人开设网场,捕鱼贡鲜。据档案记载,1870年,有哈尔滨村民许成漠在此开设当铺。由此推之,裤裆街在1870年左右形成,但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最迟不超过1898年。

1880年,傅家甸(老道外)已经形成长250米、宽3~6米的裤裆街。裤裆街和与之相接的平原巷呈人字形,看上去酷似一条长裤。通往南头道街、太古街的北端像裤腰,裤腰下即短又窄的一段便是裤裆街。

裤裆街最早的居民叫傅振基,山西太原人氏,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温喜山的厨师,从1746年开始掌勺一直干到1776年才退休。为此温喜山把裤裆街一带荒滩地,七道街街口官渡及渡口附近一段鱼场赏给了他。一百年过后,这一带形成了近百人的定居点,即史学上所言“小渔村”的一部分。从香坊到七道街渡口,裤裆街是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

天津张包铺 莲花从口吐

21870年,田家烧锅的吉林扶余人许成漠,在裤裆街附近盖房子办了家押行,实际上是香坊《天增典押行》的分店。和典押行脚前脚后到这一带做生意的是,天津北塘人张仁(或张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办的“天津老张包铺”,是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偏厦子。

包子,外形相似,内涵各异。有一种另类,和饺子混血,叫水煎包。包子的身份低于饺子、粽子、月饼、春饼和元宵,为啥?包子与节庆、历史人物、事件没有渊源、没背景。但资历不差,至少与大唐盛世同时诞生。很本色,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像饺子出身很可疑,一下生叫汤中牢丸(水饺)、笼上牢丸(蒸饺),听起来像日本船,别扭。当初八成是牢狱中最后的晚餐。牢丸(完),牢笼之苦终结,直说就是活到头了。后来改的名字也不地道——扁食!

偏爱包子的人多,争先恐后往张仁腰包里塞钱。于是他陆续在桃花巷、道外十二道街开设了“俊记”、“张记”分店。不久,老张包铺迁至北二道街张包铺胡同。1935年商工登记列为“七等一级”,是哈埠最早的中餐饭店。1941年张包铺胡同的本店遭火灾,张仁连称火烧旺运,就地重建了一栋二层楼铺面。

“包子好吃不在褶上”,这话片面,没褶的叫团子。张包铺包子捏褶不多不少一十有八,所谓口吐莲花。现买现包现蒸,出屉后5个一盘,不挤不摞。用筷子一挟,莲花绽放,鲜香美味随热气四溢,顾客闻香而至。

洪兴隆饽饽铺 食花糕有典故

洪兴隆甜饽饽铺当时存留影像

洪兴隆甜饽饽铺当时存留影像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王长住父子在裤裆街开办“洪兴隆”甜饽饽铺(点心作坊)。制售绿豆糕、豆沙馅糖酥饼、黄米面沙糖卷、果脯渍油包、油炸糕、芙蓉糕、桂花糕、萨琪玛、火纸筒(蛋卷),大多是满族传统糕点的改良品种。卖得最火的当属适应节令的重阳花糕,明人谢在杭引吕公忌的话说:“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其登高亦必由此。”萨琪玛是满语,意思是金丝糕或蛋条糕,吃了几百年至今还是好吃货。

“洪兴隆”花糕主要有三种,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三种花糕都是烤炉考出的酥饼,两饼中间夹果脯,属汉族传统风味。满族传统风味的花糕是用江米、黄米面分别蒸成黏糕饼,中间夹细丝蜜饯,所谓“上金、下银夹甜蜜”。明人刘侗文载;“九月九日……面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标纸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谓之“归宁食花糕”。

 范记独一处 致富有路数

二十世纪初,裤裆街来了个半大老头,辽宁省海城人范先庚,老范头两口子在偏厦子里包三鲜馅饺子,当街垒灶、支长条桌,即好吃又便宜的大馅水饺卖火了。

几年后裤裆街下裆处,一座水塔雄立而起。范先庚在水塔西侧,裤裆街66号盖起座柱壮的青砖到顶小二楼,挂起块牌匾——“范记独一处”。鸡叫生火,6点开板,月亮爬上水塔顶关板。腰扎白围裙的范先庚经常伫立店门前,甩着白套袖和过往的“上帝”(熟客、陌生人)虔诚的寒暄“吃了没,您?”

范先庚,把老伴安排在小楼二层,一楼餐厅设6张青花瓷砖嵌面的圆形餐桌,象牙筷子,青花瓷杯盏,环桌绕以清一色青花瓷龙蹲,一句话那叫典雅!老范还是那个老范,饺子还是那种饺子,酒肴还是酱肘花,油炸花生米,新增加的是正阳楼香肠。三鲜馅饺子质量、口感、价位稳居第一把交椅。上世纪三十年代市场萧条,饺子馆争先落价枪客。老范头却是质量升级价格高调,猛夺眼球狠吊胃口。接下来为答谢新老顾客微利让座一周,把吃得起饺子的美食家一网打尽!

范记独一处开业后,三鲜馅饺子大排档也就完成历史使命。裤裆街上形形色色的饮食摊有增无减,天津包子铺、山西羊肉泡馍,山东煎饼烙、大饼子咸鱼玉米面粥,河北打卤面还有茶水馆,宁波人量体裁衣的摊床。至此(二十世纪初)来自山西、山东、河北、吉林、辽宁、湖南、湖北、浙江八省及天津的二十几户店铺、几十户人家组成的裤裆街小市已经颇具知名度。后来这里好多排档都鸟枪换炮发展成了店铺。

裤裆街半空中悬挂起许多幌子,一把铁皮水壶壶底坠着一条红布的是茶水馆;罗圈下吊着长方或半圆形木板,木板下流苏式的系着布条类的幌子是粥铺、小吃店、面食店或煎饼烙,所谓“小店挂罗圈”。裤裆街附近是穷窝,蜗居者以“跑腿子”的居多,文盲多,挂罗圈的小店自然就多,所谓“随行就市”。

忠义齐汇聚 耻辱混其间

裤裆街还有五花八门的摊床。比如,被誉为民族商业脊梁的武百祥白手起家的发祥地,就是在裤裆街北头现南头道街南端薛老静烟馆门侧的一个卖包括耳挖勺在内的日用小商品的地摊。再比如,后来驰名东三省的天丰涌山海杂货店,最初就是由河北乐亭人李品三(“小渔村” 渔民老李的后代)及同乡李云亭合办的一个山海杂货摊发展起来的。

尽管行当杂七杂八,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裤裆街是以饭铺一条街著称。1904年裤裆街盖起座关帝庙,小街容不下大庙,根据惯例这类小庙多建在街头巷尾。是谁出银子建立的呢?

山西帮首领傅振基的后代傅晓岚。傅晓岚很有名气,他家在北七道街开设的渡口被收为官渡之后,改行搞起了金融,款爷。后来从政,成为滨江地方政府财务处主任,在商会中也是很有话语权的要员。何况傅家和关二爷又是山西老乡。

1915年裤裆街增设房屋400余间,一街的排挡被鳞次栉比的店铺取而代之,还有不少娼窑竟租入住,于是裤裆街也被称为窑街。1916年其中一家三等娼窑不慎失火,导致半条街几十户居民、商铺蒙难,水火无情。

竟租入住裤裆街的,还有官方开办的第二讲演所。讲演所的任务主要是向民众宣讲国内外时事,政府相关的政策、法规,新思潮、新风尚。首任所长吴顺升。口若悬河提倡新思潮、新风尚的讲演所讲师李实华与倚门卖笑红袖招的妓女,和关帝庙的道士同在一条小街施展不同的本事,居然彼此与临为善相安无事,真是令吾辈大开眼界。何况还有教会教士,在为来自外国的基督神卖力的宣扬“因信称义”的教义。

《远东报》1919年2月8日曾刊登一则消息:“本埠基督教会昨在道外裤裆街教堂内开布道大会,一时男女各界前往与会参观者约有五六百人……”。1912年道外建立哈尔滨基督教,1913年武百祥经丹麦牧师玛德良洗礼加入基督教信义会。路德会、信义会同属基督教路德宗派,信奉“因信称义”的教义。裤裆街教堂是基督教信义会教堂。

教堂的规模不太大,是木结构的。关帝庙、信义会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一点巧合,关帝庙、信义会都以信义二字吸引教徒,都以信义二字为裤裆街所接纳。而今许多私人买卖也都竞相把关帝像当作利市财神供奉在大堂显眼位置,倒是少有人知道,利市财神与其它财神不同之处在于,关帝爷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以义取利”。

沧桑路百年 历史鉴兴衰

随着外国文化、宗教势力的渗透,西方经济渗透接踵而来。1919年9月“俄英烟草公司东三省专卖处”在裤裆街附近开办,这家公司的经理叫范聘卿,河北人。最初他受雇俄方担任警察教官,利用职务之便开设赌场、贩卖鸦片、向妓院发放高利贷,暴发后开设东亚货庄,接着谋取了《远东报》、中东铁路局机关报《哈尔滨新闻》道外区的发行权,当上了销售老板,并先后担任中东铁路商务代办处处长和华俄运输公司经理。1921年3月15日与其弟范介卿创办《滨江时报》担当经理,哈尔滨沦陷后抛出独家新闻,尚未出笼的伪满《新国家的独立宣言》。人称范聘卿是奸商代表人物,有奶便是娘的民族败类。

1926年“哈尔滨书店”在裤裆街开办,经销进步书籍团结革命青年。“哈尔滨书店”也是中共满洲地委第一个秘密机关、接待站、重要会议会址和印刷所。26年8月,共青团北方区委特派员尹才一到哈巡视工作时,就被安排在书店食宿并听取共青团北满地委负责人杨伟坚的工作汇报,还同店员团支部书记、店员联合会会长纪锦章、高洁心谈话。10月24日“哈尔滨书店”遭破坏,经理、中共地下党员秦墨林被捕。

1933年,见于“裤裆”二字有伤大雅,改称天一街。天一,天人合一。不是天下第一的意思。这名改的有水平,依然保持地形特点,裤腰加宽把裤裆夹在了腰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1999年,为改变这一地区路窄房陋的旧貌,哈尔滨市政府打通了太古街,改造了平原巷。曾是“断头路”的太古街通过平原巷直通承德街,同时拓宽南北两侧的新风街和水晶街。

随着太古街的贯通,具有百年历史的天一街(裤裆街)连同延爽街、平原巷、五柳街一道,永远消失在道外区的版图上。然而,以这条小街命名的裤裆街小市,对哈尔滨城市的形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她曾经的繁荣和沧桑变化,还有挥之不去的琐碎记忆,依然让老哈尔滨人津津乐道。

李锡文

哈尔滨文史研究者,多年来在报刊杂志发表大量相关文章,著有《哈尔滨老街市风情》一书

相关推荐

松花江街逸事

松花江街,是一条以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命名的街道。它是哈尔滨建城初期就规划形成的街道,始于上世纪初。它是以哈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