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东铁路》4

公元1917年,大多数中国人还并不知晓社会主义的真正含义,但在中国版图最北端的一座崭新城市里,解放全人类的豪迈呐喊直冲云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而它最先在哈尔滨,这个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得到了回应。——请关注CCTV9纪录片频道《特别呈现》 节目2013年1月31日《中东铁路》 第四集)

视频地址

公元1917年,大多数中国人还并不知晓社会主义的真正含义。但在中国版图最北端的一座崭新城市里,解放全人类的豪迈呐喊直冲云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而它最先在哈尔滨这个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得到了回应。1917年的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接踵而至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宣告沙俄帝国彻底土崩瓦解。

在北方的俄罗斯大地风雷激荡之际,中华民国大总统发布公告,对德奥两国宣战。中国选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时机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天是1917年的8月14日。此刻,沙俄帝国掌控之下的中东铁路及沿线各地已是山雨欲来。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发现,自己如同沙俄帝国遗落在遥远东方的一叶孤舟。

1917年12月14日,列宁从圣彼得堡向哈尔滨工农苏维埃发来了电报,号召夺权。这封电报不啻一声炸雷响彻哈尔滨的上空。

(字幕)

彼得格勒,11月21日(俄历)。我以工农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命令你们夺取一切权利于自己手中。并在满洲里、绥芬河和哈巴罗夫斯克海关设立委员。

第541号。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

驻守中东铁路沿线的俄军外阿穆尔军区主力此时正在欧洲前线作战,留在哈尔滨的余部改为国民自卫队。而哈尔滨工兵苏维埃选出的主席留金,就是这支留在哈尔滨的部队中的一名准尉。由于突飞猛进的革命形势和沙俄政府的分崩离析给中东铁路带来巨大的冲击,代表各方利益的团体和革命委员会在哈尔滨纷纷成立。一时间货币迅速贬值,铁路票价骤增300%,进出口货物运费增加到600%。

1917年12月18 日,哈尔滨俄国工农苏维埃正式宣布缉拿霍尔瓦特。第二天,当工农苏维埃去俄国工务会俱乐部夺权时,却突然遇见大批中国军队。而上一次在哈尔滨中东铁路附属地内出现中国军队,要一直追溯到十七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了。

这时的中华民族,正艰难地从几千年帝制的阴影中奋力挣扎重生。尽管当时的中国政府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抱有怀疑甚至反对态度,但哈尔滨的产业工人,已经率先为日后席卷全国的工人运动提供了范本。当时的大多数工人认为,布尔什维克是红党,其领导的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代表资产阶级的党是白党,他们的军队是白卫军。于是哈尔滨人就将沙俄残余势力统称为老白党。

1918年1月5日,盘踞在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下令招募三千名蒙古籍士兵,试图恢复在中东铁路的驻军。得知此事的中国地方当局,当天便将这批蒙军遣散。这时的中国政府已经完全表明了收回路权的决心,并开始积极付诸行动。

3月5日,霍尔瓦特再次出钱招兵。但刚刚招募到的三千多名中国人,又被中国政府设在哈尔滨的警备司令部遣散。随后,北京政府指定哈尔滨为“特别戒严区”,霍尔瓦特的行动受到了明确的制约。

1918年4月5日,日本和英国军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对苏维埃俄国开始正式的武装干涉。随后捷克、法国、美国、意大利分别派兵进入苏俄境内。十月革命爆发之后,正在与同盟国展开激战的协约国已经意识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彻底导致沙皇俄国的全面崩溃。为此,协约国召开了最高军事会议商定打击苏俄政权。

这一时局的重大变化,让本已走投无路的霍尔瓦特再次看到了希望。但他开始变换思路,筹备反布尔什维克政府。慑于中国方面的坚决反对,1918年7月,一个所谓“全俄临时政府”在俄国境内的格罗捷阔沃成立,霍尔瓦特自封临时摄政。此间,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以中东铁路公司理事兼中东铁路沿线俄军总司令的身份,将哈尔滨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作为自己的临时指挥部。这座日后成为苏联领事馆的建筑物上空曾经短暂地飘扬起沙俄海军军旗。

为了取得协约国的直接支持,1918年8月,霍尔瓦特将自己的临时政府迁往俄国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与此同时,在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出现了数个白卫“政府”。它们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全俄自治临时政府”、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临时政府”等等。这些“临时政府”各据一方,相互冲突,上演着沙俄帝国残阳下的最后一幕悲歌。

1918年11月,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场战争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三十多个国家十五亿人口被卷入战争,由于主要战场集中在欧洲,有人估算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八年。

1919年1月9日,美、日、英、法、意、俄、中七国签订关于国际监管沙俄帝国的庞大遗产西伯利亚铁路的协定。但六天后,美日两国突然擅自决定,将中东铁路纳入多国共同监管的范围。这意味着,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将把自己领土上的重大利权交由各国共同处置。

采访:李述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19年的3月1号,中国前驻俄公使刘镜仁和川粤汉铁路的督办詹天佑,他们两个作为中国的代表经哈尔滨去了海参崴,去参加在海参崴举办的协约国各国对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的所谓监管,也就是国际共管的这么一个会议。在会议上,我们中国的两位代表表达了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由美日各国对中东铁路进行共管。因为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有不同点,完全是不一样的,但是美日两国对此置若罔闻。3月14日,国际监管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的这个委员会就在海参崴成立了,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由俄国的工程师叫沃斯特洛果夫的担任。然后这个委员会有一个技术部还有一个军事部。技术部的大权,由美国工程师史蒂芬斯的他去掌握。军事部的大权由日本掌控。3月15日,技术部移师哈尔滨,坐镇哈尔滨铁路管理局,掌控了中东铁路的行政管理权。在技术部里,中国的工程师代表只有詹天佑一个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积劳成疾,在4月15号的时候,他离开了哈尔滨。几天之后,病逝于汉口。

1919年5月4日,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的分赃会议引爆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的历史从此走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批一战期间奔赴欧洲战场的华工与国内进步知识分子们遥相呼应,联合掀起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斗争。

很快,苏维埃俄国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北南政府的宣言》。宣言大意是苏维埃政府将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无偿交还给中国人民。

1920年1月14日,惶惶不可终日的霍尔瓦特决定放手一搏,擅自以中东铁路附属地界内俄国机关总长官名义发布命令,“对中东铁路附属地界内俄国人实施国家统治权”。这一举动旋即招致全市范围的罢工罢市,在巨大的“驱霍”声浪中,时任中东铁路督办及护路军总司令的鲍贵卿发布命令:

本督办、本总司令为保护国权,维护路务起见,特行通告霍会办,克日将中东铁路一切政权悉行解除,由中国照约办理,其他军装器械等项,一并派员接收。

采访:李述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西伯利亚政府的白卫军溃败之后,中国政府陆续地收回了自己的一些主权。首先收回的是警察权,1918年警察权就收回了,成立了哈尔滨的警察局。然后在1920年(之后)陆续地收回了司法权、邮政权等等这些权力。

采访:刘延年

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虽然我们的邮政主权收归了,但是邮政的管理权始终在外国人手里控制。从1900年开始我们(哈尔滨)有了邮局,一直到1945年这个伪满洲国邮政垮台,长达45年的时间里面邮政的管理权全部在外人手里控制,先后有十个国家的邮政人,就是外国人担任我们邮局的邮务长或者叫邮局的局长,省一级的省会局的局长全部由外国人来担任。有英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挪威的,甚至葡萄牙这么一个小国,都有他们的人在这当过邮务长。

1920年4月5日,统治中东铁路十七年之久的霍尔瓦特正式下台。而与他的政治生涯几乎一同结束的还有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随着战场上苏俄红军对沙俄残余势力的摧枯拉朽,协约国的三次武装干涉被逐个粉碎。

下台后的霍尔瓦特已经无法返回自己的祖国。为顾及他的颜面,中华民国政府将他请到北京,聘为铁道部及交通部的高等顾问。十几年后的1937年5月16日,当日本军队演习的枪炮声频频在北京城外作响之际,霍尔瓦特病死在北京的一处四合院内。

1920年10月31日,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公布《东省特别区法院编制条例》,规定中东铁路附属地改称东省特别区。其管辖范围是以哈尔滨为首府,东至绥芬河、西抵满洲里、南到长春的T字形地区。

就在中国东省特别区成立的那个秋风萧瑟的十月,一位《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联合特派记者走下哈尔滨火车站的站台。他本来计划经哈尔滨前往苏俄考察采访。但在满洲里对面苏俄境内的铁路沿线,白卫军与红军爆发了激战,行程就此耽搁下来。11月7日,他的身影出现在俄国工党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大会现场。他后来回忆:那是一个准备成立劳工大学的地方,让我终生难忘的时刻突然降临,群情激扬的会场出现了片刻短暂的安静,当铿锵的钢琴声突然响起时,全场热血沸腾。这首雄壮的歌曲名叫《国际歌》。那位年轻的记者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后来,在《新青年》季刊的第一期上,人们看到了由他首次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

(字幕)

起来,受人污辱咒骂的!起来,天下饥寒的奴隶!满腔热血沸腾,拼死一战决矣。旧社会破坏得彻底,新社会创造得光华。莫道我们一钱不值,从今要普及天下。

当瞿秋白在哈尔滨第一次听到国际歌的八个月之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公元1921年2月15 日,哈尔滨的很多建筑物上空升起了五色国旗。中国政府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开始接收中东铁路附属地各处机关,并通告驻哈尔滨各国领事馆,中东铁路沿线各地市政统由该市政局管辖。

当时的世界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血与火的洗礼,大多数国家都在修复战争的创伤。中国的北方邻邦,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如旭日初升,战后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秩序迅速恢复。但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对这个新生政权疑虑重重。于是,中国交通部找来了沙俄时代中东铁路公司唯一股东华俄道胜银行,双方订立《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规定由中国政府暂行代管中东铁路。这意味着,中国东北因中东铁路而被沙俄巧取豪夺的各项权力开始回归。

然而,此时的中东铁路早已被一分为二。作为日俄战争的战利品,当初的中东铁路南部支线宽城子以南的部分早在1906年便被日本夺去。当北洋政府试图利用一战之后的有利时机以哈尔滨为中心展开各项权力的回收时,南满铁路已经在日本人的牢牢控制之下运行了十五年。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尽管已经走进共和时代,也经历过振聋发聩的“五四”运动,却依然没能改变列强势力的渗透与军阀割据的乱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伴随某些城市的迅速繁荣,装点着那个风云变幻的十年。

公元1921年的哈尔滨,已经是远东地区的重要都会。十月革命之后,一批又一批来自俄国以及欧洲各国的侨民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东铁路抵达这里。很多人就在铁路沿线的大小城镇里安顿下来。还有一些人继续南下,经过上海、香港等处辗转到世界各地。

在距离哈尔滨数百公里外的黑龙江省龙江县,一座貌不惊人的档案馆中保存着当年定居此地的侨民的信息。一些俄国人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们将生活下去的希望寄予了这片宽厚的黑土。而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今天已经无处考证。

仅在哈尔滨一地,各国侨民就达二十多万。在迁徙而至的人群当中,夹杂着一些举目无亲的老幼病贫。为此,中国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收容,并发行义赈救灾券。

而中国人作为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正在从一系列巨大的灾难中渐渐觉醒。当沙俄势力黯然退去的时候,在充满异国风情的哈尔滨出现了一座崭新的寺院。这座极乐寺与随后建成的文庙,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成为生活在哈尔滨的中国人重要的祈福之地。当时的人们认为,哈尔滨风水的龙脉中央被俄国人修建的 圣尼古拉大教堂占据。因此,这座建在龙脉的龙头之上的寺庙能为中国人抢回风水。虽然,教堂的钟鸣声依旧回荡在城市上空,但在当年庙会上那冲天的香火和喧嚣的人潮背后,那些精美的西洋建筑开始显得有些寂寥。

1921年的5月,在哈尔滨西大直街的中东铁路商务学堂内,传出了优美的乐音。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在此诞生。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宗师莱奥波德·奥尔(1845—1930)的学生特拉赫金贝尔格与一批同样师出名门的音乐家组成了这所学校的艺术委员会。后来,这所学校更名为苏联高等音乐学校,一直延续到1962年,是当年哈尔滨三十几所不同类型的音乐学校中历史最长的一个。

今天,这座建筑正在经历改造。在那浸润音符的厚重墙壁中,刻录着一座音乐之都的前世今生。1908年,东清铁路管理局成立了交响乐团,演出地点就在铁路俱乐部的露天剧场。铁路为哈尔滨源源不断地送来西洋的音乐、舞蹈、美术、戏剧以及文学,它们在这里开花结果,年复一年地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对新生苏俄政权的军事干涉也草草收场,国际共管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委员会随之解散。

1924年5月31日,中苏两国恢复邦交并签订《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双方认定“该路纯系商业性质,除本身营业事务外,所有关系中国及地方主权之各项事务,概由中国官府办理”。中东铁路进入了中苏共管阶段。

1924年7月29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搬进了一座前犹太商人的私邸之中。不久之后领事馆发出布告,宣布自愿加入苏联国籍的白俄侨民必须在两日之内到领事馆注册入籍,否则不予承认苏联国籍。

10月3日,苏联人伊万诺夫入主中东铁路管理局。在这位迈进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的新局长面前,是一系列复杂而棘手的问题。

1925年4月9日,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伊万诺夫发布第94号命令,宣布6月1日之后停止使用中苏两国国籍以外的铁路员工。此令一出一片哗然,那些供职于中东铁路却尚未加入苏联国籍的俄国人突然面临命运的转折。

情景再现。

采访:李述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94号令发布之后5月19号,中东铁路公司理事长鲍贵卿发布了一个命令,撤销94号令的执行。鲍贵卿的这个法令发布之后,苏联政府的代表在5月23号就和中国的外交部进行了交涉,提出了要废除鲍贵卿的这个命令,而且要求撤换鲍贵卿。由此,就产生了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一些矛盾冲突。紧接着又发生了另一件使中苏关系一触即发的这么一个事件。同年的11月23号,中东铁路管理的局长,苏方的这个局长叫伊万诺夫的,然后又用中东铁路管理局公函的形式确认了这个命令。就是从12月1日起免费运送军队这一条就取消了。过去是中国军队的运送是免费运输的,他要对军队和军(需)用品的运输一律收取现金。

1926年1月11日,张作霖宣布断绝与北京政府的一切联系,以“振威将军”名义亲自主持东三省军政事务。不久,由于驻守中东铁路沿线的中国护路军因调兵问题与铁路管理局发生摩擦,积怨已久的中苏双方终于剑拔弩张。局长伊万诺夫下令铁路停运,拒绝运送中国军队。而当时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是奉军名将张焕相。

采访:李述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奉军急需调运军队的时候,伊万诺夫来了这么一手,这无疑是在釜底抽薪,所以张焕相是非常震怒。于是用哈尔滨卫戍司令部的名义,以断绝交通、扰乱治安为名逮捕了伊万诺夫。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就此向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提出了抗议,苏联政府也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抗议,并以武力相威胁。张作霖也不是吃素的,张作霖也命令吉黑两省积极地做好军事准备。这样两国关系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这么一种情况。后来由于谈判,双方应该说是各打了五十大板,伊万诺夫(被)撤职了,张焕相也(被)撤去了他的中东铁路护陆军总司令的职务。然后苏联方面任命了一个新的铁路局局长叫叶姆沙诺夫,此事就算在纷纷扰扰的这么一种纠纷中结束了。

1926年深秋,一座耗资四十万卢布的新桥在哈尔滨落成。这座位于火车站旁跨越中东铁路干线的大桥体被命名为“霁虹桥”。意为雨止云散,长桥如虹。这个名字的出现正是寓意当时中苏关系的转暖。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两国便在北方边境线上兵戎相见了。

1926年11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自治会成立。随后成立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中国人储镇当选首任市长。

采访:李述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哈尔滨特别市的成立标志着哈尔滨市政权的收回。同年还收回了教育权、松花江航行权。此后收回了电话权、电报权等等这些利权。哈尔滨特别市它的辖区是当年的埠头区和新市街,也就是我们现在道里区的一部分和南岗区的一部分,辖区大约的面积是7平方公里。那么当时除了哈尔滨特别市之外,还有一个叫东省特别区哈尔滨市,这一部分辖区是香坊、马家沟、顾乡、正阳河等这些地方,这是东省特别区哈尔滨市。此外道外,当时是属于滨江县后来的滨江市管辖。然后江北、马家船口,它是归黑龙江省的松浦市政局管辖。所以当时的哈尔滨就是这么一个四分天下的局面。

在纷扰不断的1926年,哈尔滨车站街上的一座银行悄然关闭。这座1896年因建设中东铁路而专门开设的所谓中俄合资银行,作为中东铁路公司的唯一股东整整存在了三十年。而这栋漂亮的房子则成为侵略者至今无法抹去的足迹。

(字幕)

华俄道胜银行是一个政治金融的混合机构,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略加伪装的俄国财政部分支机构而已。

——这是沙俄驻日本公使罗生对这家银行的定义。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下令查抄苏联驻华大使馆和中东铁路驻北京办事处,逮捕了苏联副领事及中共党员李大钊。4月10 日。中苏刚刚恢复了四年的外交关系再度断绝,两天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并于4月18 日在南京成立蒋记国民政府。4月28 日,李大钊在北京遇害。

1928年6月,鉴于异常严峻的国内形势,中共“六大”决定在莫斯科召开。参加“六大”的中共代表们除一部分由上海乘船经海参崴奔赴目的地之外,剩下的全部要搭乘火车经哈尔滨从满洲里偷越边境线。

那个夏天,在寂静的中东铁路西线尽头的中苏边境上,两辆俄国马车先后等来了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邓颖超、罗章龙、张国焘等四十多位中共代表。几个月后,这些将改写中国历史的人们又从中东铁路东线终点的绥芬河边境悄然归来。

10月15 日,日本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与张作霖在北京订立《满蒙新五路协约》,由日本政府承包修建敦化至图们、长春至大赉、吉林至五常、洮南至索伦、延吉至海林的五条铁路。这个条约最终决定了张作霖的命运。被迫与满铁代表在协约上签字之后,张作霖与得寸进尺的日本人不欢而散。6月4日,他的专列行至奉天皇姑屯满铁立交铁桥下时被预先埋设的炸药炸毁,身受重伤的张作霖于当日死去。

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拥护南京政府。东北并没有如日本人预期的陷入混乱,反而张学良开始在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附近修建新的铁路设施,并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这一举措直接导致日本人从俄国手里抢来已二十二年的南满洲铁路陷入经营危机。张学良也因此触怒了日本关东军高层。

1929年5月29 日,张学良下令以“违反协定,宣传赤化”为名,封闭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绥芬河等地的苏联领事馆。6月13 日,苏联增兵海兰泡,黑龙江政府立即调兵赴瑷珲增防。6月17 日,苏联增兵满洲里,辽宁边防军第三旅则增防呼伦。

采访:张伟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

室处长

1929年5月27日,东北当局借“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召开远东党员代表会这一理由,派军警搜查了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同时逮捕了苏联领事和苏方人员三十九人。7月10日,东北地方当局封闭了在哈尔滨远东商贸局、商船局等在哈尔滨的一些商业机构,同时决定武力收复中东路,从而引发了中东路事件。7月19号中苏断交,中苏断交之后两国军队分别在边境集结,同时爆发冲突。十月中旬大规模冲突正式爆发。

中东路战争是“改旗易帜”后的张学良做出的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抉择。遗憾的是这场战争以东北军的惨败收场。他不得不与苏联签订《伯力协定》,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之间夹角地带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被苏军占领。从此,黑瞎子岛走上了长达七十九年的漫长回归之路。

采访:王希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东路事件爆发以后,日本以调停老大的姿态出现。他认为要调停中苏之间的冲突,只有日本最有资格。而美国却提出了一个四国调停的方案,就是说美国联合英国、法国和日本四国来进行这场调停。后来由于中、苏双方都没有听凭调停,所以无论是日本单独调停也好,还是四国调停也好都没有结局。那么在整个中东路事件过程中,为什么说日本坐收渔利,甚至是趁火打劫?这个中东路事件整个爆发期间,日本军队增兵的数量达到一万三千多人,而且集中了大量兵力部署在长春一线,窥探时机准备趁火打劫。

当中东铁路的命运跟随着整个国家的运势跌宕起伏的时候,日本人正热火朝天地向全世界贩卖着中国东北巨大的森林资源与丰富矿藏,东北大地正在日寇的蹂躏之下痛苦地呻吟。这片封禁了三百余年的大清龙兴之地,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和汽笛的嘶吼。只要铁路延伸到的地方,就覆盖着跟随而至的无数利权,但侵略者不断膨胀的野心却远远没有抵达尽头,在动荡中前行的二十年代即将匆匆结束之际,一段日寇横行的黑暗岁月也随之降临。

(第四集完)

授权发布

本文为经原作者授权发布的文章或文化活动信息。其中文章的版权与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推荐

纪录片《中东铁路》5

在哈尔滨郊外一片寂静的山坡上,一些来自异国的灵魂长眠地下,曾经的荣辱、善恶与尊卑皆归入一方敦厚的沃土,默默陪伴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