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往事17:横贯欧亚大陆的红色交通线

1903年建成通车的中东铁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中国东北的路段。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大陆桥,西起欧亚大陆分界线乌拉尔山的车里雅宾斯克,途径哈尔滨,东至太平洋西海岸的海叁崴。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俄罗斯东欧铁路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从莫斯科至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端海叁崴,跨越8个时区,全长9332公里。由此可见,中东铁路是上个世纪连接中国与俄国及欧洲的最直接的铁路交通线,而且这条铁路从修筑到通车之初的二、三十年,恰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发展到胜利的时期,所以,历史注定这条铁路从一开始就成为俄国向中国传播革命,中国与苏俄进行革命联系的红色交通线。

一、 践行马克思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政治宣言,实现中俄两国工人阶级早期大联合,是中东铁路红色交通线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中、俄两国工人阶级都是随着19世纪下半叶两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从时间上看比英法等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产生晚百年以上,但是由于中、俄两国工人所处的恶劣环境其革命性更强。

俄国工人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受沙俄封建农奴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压迫。1721年彼得大帝创立了俄罗斯帝国,从此成为欧洲的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但是并未完成封建农奴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进入近代工业时期,包括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后,仍然保留着过多的农奴制度的残余,已经从农民和农奴转变成工人阶级的,除了受到资本主义剥削而外,还要遭受农奴残余制度的压迫,这两座大山的总代表就是沙皇,“沙皇”的称呼一直延续到1917年二月革命时尼古拉二世被废黜为止。

比俄国工人阶级更惨的是中国工人阶级,他们从诞生开始就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中东铁路沿线的中国工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修筑铁路、隧道、桥梁,备受严寒、酷暑、疾病、饥饿、高强度劳动和频临死亡的煎熬,工资水平比俄国工人还要低廉。

苦难的命运将两国工人阶级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无论是在俄国内地的旅俄华工还是在中东铁路沿线的中国工人,与俄国工人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特别是1898年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俄国共产党(最初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以后,俄国工人阶级觉悟迅速提高,中东铁路开工建设以后沙皇政府从俄国内地招募了1万多名俄国工人(包括家属达4万多人)来到中国东北,与铁路沿线17万中国工人在一起生活和战斗。他们是燎原的火种,是中国革命的播火者他们。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国工人的阶级觉悟迅速提高。

早在1905年俄国大革命时,哈尔滨铁路总工厂的中国工人就开始声援俄国工人的罢工运动;1907年哈尔滨铁路总工厂的中俄两国工人首次联合举行隆重集会,纪念俄国革命两周年,中国工人在会上宣布:沙皇杀了俄国兄弟,所以我们也不上工。会后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工人参加了罢工运动。同年,哈尔滨的中俄两国工人在太阳岛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中国工人阶级首次纪念自己的节日;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东铁路的中俄工人最先得到消息隆重庆祝,并在此后的1918年和1919年连续举行四次全线大罢工,粉碎了哈尔滨和远东沙皇反动残余反扑苏维埃新政权的反革命阴谋,为捍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做出了历史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前的1919年,瞿秋白访俄途径哈尔滨,感受到哈尔滨弥漫着“共产党的空气”,十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东铁路和哈尔滨,作为红色交通线和红色交通站的鲜明的革命风范和历史风貌。

二、传播马列主义,促进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东铁路红色交通线的又一伟大历史贡献

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须有觉悟的阶级队伍和成熟的阶级政党两大根本条件。而中东铁路红色交通线在这两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前文叙述了中东铁路在建立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但是,那只是组织过程。共产党的诞生,最主要的是她要有正确的纲领和章程。应该说,中国知识分子最初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是日本,李大钊和陈独秀等许多革命知识分子都是在留学日本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在十月革命之前,不少知识分子只知道马克思而不知道列宁。

而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革命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同时,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为中国树立了现实榜样,所以列宁主义很快被李大钊和陈独秀等革命知识分子所接受,甚至连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后来也提出联苏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特别是列宁主义关于创立高度集中统一和铁的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学说,对建立中国共产党和夺取革命胜利至关重要。

而这些,主要来自于中东铁路红色交通线:一是以哈尔滨为活动中心的在华俄共布尔什维克,例如最早接触李大钊的布尔特曼就是哈尔滨的俄共党员;二是从中东铁路传播进来的、以哈尔滨为集散地的马克思和列宁著作以及大量红色俄文报刊、杂志、书籍;三是来往于中东铁路的共产国际代表,例如维经斯基、尼科洛夫、马林、达林、越飞、鲍罗廷等带来了共产国际和列宁对中国革命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意见;四是1921年1月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在哈尔滨设立的驻满联络处,负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组织联系。

三、中东铁路是密切中共与俄国以及共产国际革命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1928年6月,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40多名“六大”代表,都是从哈尔滨走中东铁路经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去莫斯科的。党中央在哈尔滨设立了护送“六大”代表秘密接待站,从4月初开始,成功地护送了瞿秋白、张国焘、罗章龙、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代表赴苏参会保证了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0日在莫斯科顺利召开。

除此而外,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都曾通过中东铁路赴俄参加苏共或共产国际会议。

共产国际为了培养中国革命者,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创办了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和列宁学院,很多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都是通过中东铁路赴苏学习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对中苏边境和通往苏联的红色之路,采取了严密地封锁。同时,由于在上海党的中央机关遭到大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和后来成立的中共哈尔滨特委与中央失掉了联系。所以在1935年以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决定代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东北地区党的工作。为了便于工作联络和保证赴苏人员的安全,决定重新打通这条红色之路,在哈尔滨建立了国际交通局,并沿中东铁路沿线和中苏边境设立了满洲里、扎赉诺尔、博克图、绥芬河、密山等多处交通站。与此同时,于1936年4月,还在哈尔滨设立中共哈尔滨特委国际交通局联络处。

四、中东铁路是中国进步人士爱国和革命的探索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1919年瞿秋白通过中东铁路赴苏采访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并在中东铁路的中心城市哈尔滨逗留了50天,呼吸共产党的空气和感受十月革命的气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夕,张太雷代表中共筹备组织多次来往于中东铁路去驻伊尔库斯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联系建党事宜。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进步人士通过中东铁路赴俄或经俄去欧洲考察、学习的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有许多知名人士:例如,1923年8月当时孙中山十分信任的蒋介石带团访问苏俄;1925年3月,著名学者和诗人徐志摩赴欧洲旅行;1926年7月著名学者胡适赴英国出席中英庚子赔款全体委员会会议;1929年5月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由欧洲回国;1931年8月著名学者和散文家朱自清赴欧洲讲学,1935年9月著名学者季羡林赴德国留学等,均通过这条红色之路来往于苏俄,途经哈尔滨时都有停留。胡适、宋庆龄曾下榻马迭尔饭店,朱自清住在道里的北京旅馆。

本文首发于刘德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211490101asnn.html

刘德基

本名刘德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一生工作了两个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18年。政策研究和新闻工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策学会会长。点击进入刘德基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