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达里私人医院旧址

文/子瑞、长河

相对于中央大街的繁华,东风街、中医界、红专街之类的辅街就显得冷清许多。到辅街上逛的人要么是将其当做通道,要么只是寻觅一些可以填饱肚子的小店,真正有兴致探访历史院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我也是最近才抽出一天时间,同长河去看看那些无数次“视而不见”的中央大街辅街院落。

红专街43号,是这座建成于1931年的历史建筑的地址。典型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给整体灰色的外立面平添了许多生气,动感十足,同时又由于严格对称而显得端庄大气。犹太医生弗利茨·古斯塔诺维奇·罗森达里在1942年购下这栋建筑作为私人诊所之前的十年间,此楼的主人是谁?里面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这些都已难考证,只能凭其现如今的样子展开想象了。

走到门口,发现一楼开了个咖啡馆,员工正在外面派发打折代金券。几个月前,当傲骨雅咖啡从老教堂中搬出时留下些许遗憾的我,见到又有一家新店开在老建筑中,以后又可以在见证历史的老房子里品尝颇具传统的美味,与好友聊一聊不会轻易过时的话题,是怎样的惬意。

外立面是这座建筑的特色,我想即便在当年也会使这家犹太医生私人诊所非常具有视觉上的可辨识度。但若穿过走廊,走入院落内部,则会有一种耳目一新、别有洞天的感觉。

大红的底色,配上门窗阳台的白色轮廓,平衡了红色的鲜艳,彰显出不一般的大气。当然,如今的院内墙面已经是重新粉刷过的,不清楚是不是沿袭了原有配色传统。但一座年过八十的建筑,仅凭简单涂料而无需其他任何冗余“改造”就可以尽显风韵,让人不禁联想“这位大娘想必年轻时候是一位绝代美人”。

二楼阳台充分利用转角,开放式的空间处理方式,圆弧形线条处理有效规避了L形的突兀。而且两侧的门窗设置,使得这里既是阳台又是通道,既有采光功能,又有交通功能,真是一举多得。

整个院落都是统一的风格,这个视角看过去整齐对称,规格严谨。

 

这种细长形状的窗户具有高纬度地区建筑的典型特征,但建筑整体看起来俄式风格并不十分明显,倒是多少有点北欧范儿。

报箱一看便知不是老物件,但这样的造型钉在老建筑上,显得非常应景。

楼道内明显已经被“改造”过,部分楼梯道铺设了地砖,从而更便于现代生活。同时,楼梯道一楼入口处的这个凹槽吸引了我:

起初还以为是后人凿出来储物用的龛,但地点离门口很远,显然不合理。仔细一看,在凹槽两端有金属管道——明显的暖气痕迹。看暖气管厚重结实,显然多年未用。印象里,在哈尔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住宅建筑中未曾见过有楼梯间设置独立暖气的,联想横道河子大白楼里面的“百年暖气”,这里是否也是“老暖气”的遗迹呢?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佐证,难以下结论,期待在未来能有机会揭开它真实的面纱。

 

在院内随手拍了这么一张照片,不知为何物,看起来像是人工养的苔藓类植物,留个疑问吧,哪位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呢?

子瑞

低头沉思 抬头前行

相关推荐

斯大林公园餐厅的记忆

“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一首《哈尔滨的夏天》的歌传遍大江南北。美丽的松花江南岸斯大林公园,是著名 …

5 条评论

  1. 我得顶自己一下啊,我顶,顶,顶

  2. 思睿文化

    这是哪里的地方?

  3. 动力火柴

    一个城市的记忆.在那生活了那么长时间,还是有很多不了解

  4. 旅游婚纱摄影

    这个医院我记得在中学的时候还听老师说过。不过没看到照片。这次看到了。感谢博主

  5. moder

    一整栋都是咖啡馆么?还真没注意过这栋建筑,想去院里看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