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一天,也是哈尔滨光复的日子。在哈尔滨光复九个月后的1946年4月20日,有一家以“光复”为店名的饭店开业,这就是著名的“光复饭店”。
光复饭店开业后即名声鹊起,顾客盈门。据说,很多新人结婚都首选在这里,并在交叉悬挂着两面中华民国国旗的店门前合影留念,这也寄托了当时哈尔滨人对光复后开始美好新生活的期待之情,可惜目前还没发现这样的照片。
这张结婚合影是哈尔滨人“李兴源与麻秀文在光复饭店行结婚礼摄影纪念”,摄于1951年8月12日,当时已经建国近两年,时代变迁中婚礼的传统也在改变,合影上大人、小孩共有44人,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还是西式装扮,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衣着则明显是建国后的样式。
照片上的光复饭店虽然只显露处大门和两扇窗户,没有露出牌匾,但外墙立面是显著的道外建筑样式。窗板上还有一块“陶宅喜事会”小牌,显示当天在光复饭店办喜事的除了“李家”,还有“陶家”,这也证明了光复饭店可以承办大型酒席。
这张结婚合影是目前美食地图首次发现的光复饭店照片,虽然不是光复时期所摄,但也弥足珍贵,记录了建国初期哈尔滨的饭店样貌和哈尔滨人的婚俗。
光复饭店现址:道外区靖宇街304号
作为哈尔滨光复后开业的著名饭店,光复饭店是山东帮“奉派”名厨在哈开设的“四大饭店”之一。1946年4月20日,由张俊臣、赵永省等三十余人合股所开,经理张俊臣,人员30人,地址在正阳八道街路南(现靖宇街),所在是一栋二层楼房,电话号码2015。
光复饭店是当时道外西傅家甸区最大的饭店之一,1946年《哈尔滨市饭店同业公会会员名簿》显示其登记资本金为500万元东北币,“1947全市饮食服务网点明细表”显示其登记资本金为926万元东北币。1947年时,在西傅家甸区登记的饭店中,其资本金仅次于北头道街的泰华楼,人员数量只比六道街的厚德福少一人。
奉派,即奉天派,指的是从沈阳来哈的鲁菜厨师。四十年代,“奉派”厨师在哈尔滨饭店界相当活跃,当时有四大名厨,分别是张俊臣、曲统祥、许文骏、赵永省,四人均在沈阳从过厨,其中以厨界宿将张俊臣为首。“奉派”开办和主灶的大饭店有道外的松江春、松江饭店、光复饭店,道里的大世界、中华饭店、福泰楼等,其中光复饭店存在时间最长,一直经营到八十年代。
光复饭店创办人、大股东张俊臣和赵永省同列“奉派四大名厨”,两人不仅是合伙关系,还是亲戚关系,张俊臣是赵永省的姐夫,1936年赵永省到沈阳明湖春学徒就是经张俊臣介绍去的。
张俊臣(1905—1959),山东省蓬莱县人,人称张二杰,四十年代哈尔滨奉派厨师领军人物。二、三十年代在沈阳七福饭店上灶,1940年左右与徒弟曲统祥等人来哈,在道外正阳十五道街开设奉派在哈第一家大饭店“松江春”。1946年与妹夫赵永省等人合股在道外正阳八大街开设另一奉派名店“光复饭店”,任经理。1956年公私合营后,调任西傅家区店副经理,后又任饮食公司业务科长,1959年突发疾病去世。
注:“七福屋饭店”位于沈阳“七福屋”百货店的五层。“七福屋”百货,1906年由日商开设,地上五层,是沈阳最早的由外国人开设的百货店。
赵永省(1920—1986),山东省蓬莱县人,15岁小学毕业后在家种地,1936年经姐夫张俊臣介绍到沈阳明湖春饭店学徒4年,业师山东招远人李培林。1941年,在沈阳丽华饭店4年,墩灶各半。1945年到哈尔滨“新世界”上灶。1946年4月与张俊臣等30余人合股开设光复饭店,赵出资1万元,公私合营定息610元。1956年公私合营后,留店任私方经理。1959年后调到新建立的“龙江餐厅”主灶,1978年,曾短期调到三八饭店上灶,后回龙江餐厅,1986年遇车祸去世。
光复饭店开业不久,还见证了一次哈尔滨重要历史事件。
1946年8月24日晚,国民党新编第21军长姜鹏飞等人在光复饭店二楼包间被抓捕。而此前的1946年5月21日,与姜鹏飞密谋暴动的反动道门头子李明信“二十大寿”还在光复饭店办了八十桌筵席。
1956年,光复饭店参加公私合营,经理张俊臣任西傅家区店副经理,赵永省任店私方经理,许文骏、邓梅三等名厨也调到光复饭店。同年举办的“哈尔滨市公私合营商业饮食品优良品种展览会”上,光复饭店展出了山东海参、香蕉锅炸、干烧桂鱼、炒面等名菜名点。黑龙江省饮食业公司举办的“全省风味菜肴展览及全省厨师技术经验交流会”上,光复饭店展出了红烧甲鱼、鸡抱鱼翅、佛手鱼翅、绣球燕菜、京包里脊、雪里金钱鸡、油淋鸡、砂锅鸡、生菜鸡、荷花鸡、香蕉过炸、炒面等名菜点,并被收录到之后印行的《烹调知识与食谱》一书。其中“鸡抱鱼翅”、“绣球燕菜”是民国时期的名贵菜肴,由赵永省烹制。
文革时期,光复饭店改名为光明饭店,此名一直沿用到八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光明饭店为道外十大国营中心店之一,下辖光明饭店、光明饭店小吃部、宝胜东、向前饭店、东滨饭店、勤俭饭店及车间。当时光明饭店,地址在靖宇街276号,面积547平米,员工56人,规模仅次于国营第一饭店和三八饭店。八十年代初,光明饭店二楼被改为旅社。1982年停业。1984年,原址改为道外服务局烹饪技术培训班所在。1988年,厨师邢增祥曾短暂恢复经营过光复饭店。
光复饭店开业于1946年4月,由哈埠山东帮“奉派”名厨张俊臣、赵永省等人合股开办,是哈尔滨光复后开业的著名大饭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光复饭店成为国营饭店,是当时少数保留下来的建国前饭店字号,文革时期改名为“光明饭店”,1982年停业。从私营到公私合营,再到国营,它经历了不同时代,持续经营了36年,见证了哈尔滨饭店业的变迁。
靖宇九道街方向
如今,靖宇八道街路南的这栋二层小灰楼,与西侧的“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相比,它显得非常普通,不知底细的人也许认为它是七、八十年代所建的“火柴盒”。旧址以东至南九道街为一溜平房,以西至南八道街交口为一栋挂有“历史建筑”标牌的“中华巴洛克”样式的二层楼房。这一侧建筑都是原有建筑,虽然一楼因作为商服门市而被装修,但基本上还保持了四十年代时的样貌。光复饭店旧址所在楼房在建筑时间上应晚于相邻的“中华巴洛克”建筑。
旧址一楼中间是大门,两侧各有两扇窗户,二楼有六扇窗户,西侧与临楼衔接处下方为一门洞,通往后院。此前一楼为水果店,二楼为“顺风旅社”,现空置招租中。1951年摄于光复饭店前的结婚合影显示,当时光复饭店一楼墙面是砖墙刷白灰,大门上方有上亮,两侧有门板,窗户有窗板,这种样式直到八十年代在道外还很常见。与当年相比,旧址临街外墙立面变化很大,一楼墙面被贴上装饰板材,二楼则为灰色水泥抹面。
门洞里是一个“小院”,是当年两栋楼房中间的空隙空间。院里光复饭店旧址墙面上还有一个排风扇,还能看出饭店的遗迹。对面有个“偏厦子”,据一位住户说,七十年代曾是饭店厨房。
四、五十年代的“光复饭店”到七、八十年代的“光明饭店”,老饭店就这样在时代变迁中渐行渐远,如果你了解他们的故事,请快点告诉我们吧!
要动迁了,能否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