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尼古拉教堂逸闻

文/李忠义

2010年,关于重建圣尼古拉教堂和拆除电力大楼的争论,或见于网上,或见诸报端,一时闹腾得沸沸扬扬。

曾位于博物馆广场中心,文革期间被拆毁的圣尼古拉教堂,哈尔滨人习惯叫它剌嘛台。这座古典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古朴简洁、精巧玲珑。它是八面体井式全木结构,整体采用铆榫方式,没用一根钉子。教堂面积393.64平方米。从1899年10月13日奠基始建,1900年曾经遭到义和团的干扰,但最后还是以极快的速度,于1900年12月18日竣工。它是哈尔滨城市发展史上较早的建筑之一。

十九世纪末叶,沙皇俄国为了扩大远东霸权,通过《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合同》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特权。在确定了以哈尔滨为中心之后,沙俄中东铁路建设局全体官员,为工作方便乘船溯松花江而上,于1898年6月9日在哈尔滨的九站登岸,并将中东铁路建设局设在香坊的田家烧锅院内。建设局官员及其随从人员在到哈不久后的1898年8月,在香坊修建了圣尼古拉教堂。这是一栋简陋的教堂,也是沙俄在哈尔滨修建的第一座教堂。

随着中东铁路工程的进展,到哈的俄国人日益增多。为了满足他们祈祷礼拜的需求,建设局决定择地另建一座稍大一些的东正教堂。在选址上他们颇费一番周折。有人建议在道里江边登岸处修建,有人主张在香坊圣尼古拉教堂处翻建……一时间吵得不亦乐乎。恰在此时,当地一位风水先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此公姓刘,山东人氏,出身于山东某县一个大地主家庭。曾经留学日本、英国,后因吸食鸦片家道中落,流落到哈尔滨,做了中东铁路建设局的译员。此人学贯中西。由于吸毒成瘾,耗资较大,工资常常入不敷出。于是,他自诩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开始给人算命看风水。一开始中国人求他,后来外国人也请他。久而久之,竟成了业内专家。他认为,道里区中央大街以西,北起红专街,南至大安街这块长方形地段,是哈尔滨最值钱的地方。当时,外国较大的资本家一般都聚居在这一带,稍穷一些的则住在偏脸子(今道里区安字片儿)、正阳河(今公路大桥)一带。当年,除此杰作之外,位于文化公园的外国人墓地也是这位先生选的址,哈尔滨人称之为毛子坟儿。二战期间,前苏联的阵亡将士,也多葬于此地。

当时的南岗叫秦家岗,因该地仅住一秦姓人家而得名。此老学究研究发现,秦家岗一带与松花江平行有一龙脉,大直街就是龙脊,其东(今文化公园)是龙头,其西(今和兴路)是龙尾。而毛子坟儿,就选址在龙头的左侧。后来,哈尔滨人也遵循这老先生的说法,在龙头的左侧修建了一座庙宇,名曰极乐寺。

建筑的高低、朝向、结构诸因素,与地球的磁场、自然和气流有直接关系。建筑本身的这些因素,对于人的身体本身所产生的效应是影响颇大的。由此观之,所谓风水理论,对于建筑本身也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有报载,某高校开设风水学,可能就源于此罢!

中东铁路建设局的官员们在请彼得堡工程师彼得列夫斯基设计教堂的同时,也请这位先生选址。在倾听了这位饱学之士的一番宏论之后,决定将尼古拉教堂建在龙腰之处,也就是现在的博物馆广场中心,以期永久镇住哈尔滨这条巨龙。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大主教麦佛季,死后就葬在尼古拉教堂之下。

哈尔滨号称“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各种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林立市区不足为怪。但是,这毕竟不是哈尔滨的城市建筑的全部。业已拆毁的教堂,比尼古拉教堂美丽壮观者众,拆则拆矣,重建何为 至于因为有损广场规划打算拆除电力大厦,更是大可不必。规划是可以变通的,仅此缘故就拆掉耗资巨大的建筑,罪莫大焉!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松花江街逸事

松花江街,是一条以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命名的街道。它是哈尔滨建城初期就规划形成的街道,始于上世纪初。它是以哈 …

“书记楼”背后的故事

南岗区吉林街54号院里有一栋二层住宅楼,被哈尔滨人习惯地称为“书记楼”。以前有多任省委书记住过这里,如欧阳钦、杨易 …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