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曾于2008年5月8日在CCTV10《见证·影像志——尘旅情殇》首播,昨晚CCTV9《发现之路——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重新播出的故事。
1932年的哈尔滨,充满着动荡和忧伤。5月8日,哈尔滨保卫战失败,哈埠沦陷。日军的占领给这座生机勃勃的年轻城市带来了锥心之痛,哈尔滨人瞬间沦为亡国奴,生活水平每况愈下。这个时期的萧红,从北平回到哈尔滨不久,和她的未婚夫同居在东兴顺旅馆。她凭窗远眺,等待到外面筹钱给旅馆还账的未婚夫回来,结果等到的是店长准备将她卖给妓院的消息和未婚夫抛弃妻子的事实。
万般无奈之际,萧红两次向报社求助。这一回,她等来的不仅是援手,更是与萧军的邂逅。萧军是东北陆军学院讲武堂炮兵科的肄业生,在当时那个时代算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只身来到哈尔滨以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也许是与萧军的相处,使得萧红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小女生成长为萧红女士,并进一步成为“萧红先生”。纪录片中用了绝对多的篇幅记录二人在哈尔滨的邂逅,至于后来的甜蜜日子,还有那些沁人心脾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太多记述。或许是因为他俩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的原因罢,萧红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走到哪里都充满了遗憾……
1957年7月22日,萧红的骨灰在香港浅水湾被一些文化人找到,人们评价她,是划过中国现代文学天空的一颗灿丽流星。
曾经发掘并论证了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作品,尤给张爱玲高度评价从而促使了“张学”形成的夏志清教授,为自己当年在耶鲁大学看不到东北作家的书,《中国现代小说史》遗漏了萧红而十分遗憾,80年代才读到萧红的夏志清,称她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如今,萧红的故乡竖立起了一座萧红的塑像,那里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萧红故居。而哈尔滨人对于萧红的记忆,更多的,则是那所——萧红中学。
哈尔滨是个让人神往的地方不过一直没有去成遗憾啊
@塑料螺丝
每个人的时间都很有限,那思考你一直没来成的原因在哪,咱们一起分析,帮助你来一趟,完成一次自己的人生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