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文/李忠义
一、哈铁工人支援解放战争
1946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撤出哈尔滨。党派出以三五九旅为主的,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不仅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而且也是整个东北解放区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而当时的哈尔滨铁路局,担负着这个东北重要交通枢纽的全部运输任务。
为了支援解放战争,给解放军提供后方支持,就必须保证铁路运输畅通无阻。但是,铁路运输至关重要的是火车头。所以,在铁路实行军管的同时,军代表进驻了哈尔滨机务段等重要部门。
当时,军代表和党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人中成立“同情组”。“同情组”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在群众中宣传共产党,使他们了解共产党,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同时,党组织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秘密发展党员,组建党支部。当时党员的预备期是一个月,党员与党员之间单线联系,互不通气,互不认识。党支部每隔十几天,或半个月开一次碰头会,有时在沟里,有时在车趟子里。时间也就是两三分钟,主要内容就是倾听群众的反映,把一些对党不满的和反党的坏分子汇报给党支部。
那时候,工人没有任何工资报酬,生活很困难。机务段的党组织就领导工人搞生活自救,每人每月分138斤高粱米。
1946年,在解放战争中,哈尔滨铁路人响应毛主席“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发出了“解放军打到哪儿,我们的火车头就开到哪儿!保证运输,支援前线”的战斗誓言。
解放战争时期的铁路工人,因为有中东铁路的光荣传统,所以觉悟很高,都积极热烈地投身到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中。首先是年轻的小伙子们,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全段乘务员积极踊跃报名,随军南下。建国初期,有许多哈尔滨铁路人,担任南方各省市的高级干部。这些人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铁路局随军南下的乘务员和报名参军的年轻工人,解放战争结束后,留在南方定居的。
当时虽然不开工资,但是哈尔滨机务段的职工干劲十足。1946年的冬天,“四保临江”战役时,机车乘务员顶着刺骨的寒风和冰雹往前线送窝头,往回拉伤员。那时候,国民党军队从苏兰攻过来,В29轰炸机轰炸,经常有机车被炸坏,乘务员被炸死炸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机务段的机车乘务员没有怕死退缩的。他们服从党组织的分配,争先恐后地为解放战争做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哈尔滨机务段的火车头还拉过美国和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去双城堡呢!
为了适应战时军列运输的需求,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机务段进行了机车运用的改革。改变了伪满时期的轮乘制,变成了包乘制。6个人包一台机车,机车后面挂一辆宿营车,乘务员吃住在车上。一班工作,另一班休息。当时,没有固定交路,出乘后,跑哪儿也不固定,经常十天半月不回来。但是,这种包乘制,大大适应了战时运用体制,大大增加了战时工作效率。
当时煤炭缺乏,段上组织机车去煤矿拉煤。有时候,机车跑到半道没煤了就烧木柴,还烧过豆饼和粮食;没有干油,就用肥皂代替。尽管如此,广大乘务员还是干劲十足。因为他们懂得了,他们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是在为自己干活儿。
1948年3月,哈尔滨机务段全体员工开展了捐款支援前线活动。金哈尔滨机务段,三天就捐款东北币60万元。还买白面做了600多斤面包干儿,装了9大木箱,送到了解放战争前线。同时,还发起了每人献2斤菜干儿的劳军活动。
当时的社会治安很不好,各种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铁路各个站段和部门,地处偏僻,有一些地痞流氓,瞄准了铁路的设备和钢铁。在军代表和党组织的领导下,哈尔滨铁路局各站段各部门,都组织了工人自卫队保护国家财产。他们昼夜巡逻,使哈尔滨铁路的设备和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和破坏。
在局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局各站段、各部门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反奸斗争和“堵挖”运动。反奸斗争就是斗争汉奸恶霸,而堵挖运动就是堵资本家的漏洞和挖地主的浮财。这些活动,大长了工人们的志气,显示了解放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扬眉吐气当家做主人的热烈情绪。铁路局党组织还向全局职工宣讲土改和解放战争的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全局职工的积极性。
那时候,工作紧张,生活困难,广大工人和家属也非常缺少精神生活。党组织,为了活跃紧张的工作气氛,和鼓舞工人们的斗志,组织了秧歌队和文艺宣传队,用平板车拉着,在哈三地区铁路沿线巡回演出。
二、“死机复活”运动
哈尔滨刚刚解放,由于日本鬼子投降前的破坏活动,机务段几乎没留下什么能用的机车,整个铁路都处于瘫痪状态。必须提供足够的火车头,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输秩序,才能满足解放战争中的军用物资需求。而哈尔滨机务段现有的机车,全部趴窝。从各地拉回的机车,破损的又无法修复。1946年,在军代表和党组织的领导下,哈尔滨机务段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死机复活运动”。
死机复活,就是将破损的机车修复,支援解放战争。当时,全段工人,为了保证铁路运输,支援解放战争,体现出中东铁路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发扬了哈尔滨机务段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修车没材料,就去找废旧材料,让废铁堆翻身;修车没工具,就从自己家里拿,或者到旧物市场去买;修车没配件,就去拆卸被淘汰机车上的配件,或者自力更生制造。他们是在完成正常的机车乙、丙检修车任务之外,夜以继日地去搞“死机复活”运动的。当时,饿了,就啃一口窝头,困了,就在板凳上躺一会儿。连续奋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修复了破损不能用的机车25台,开赴了解放战争前线,缓解了当时因缺少机车而运力不足的局面。
三、“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的诞生
1946年10月30日,在哈尔滨机务段的俱乐部,召开了“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的命名大会。铁路局长在会上宣布了铁路局军管会的命名决定。
“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都是哈尔滨机务段工人在轰轰烈烈的死机复活运动中修复的。这两台机车,是日本鬼子溃退时破坏的机车。“毛泽东号”机车,原来是机务段的司机从肇东拉回来的一台ㄇㄎ304号机车(ㄇㄎ念“莫特瑶”)。这台机车的风泵、水泵、风机、小配件全没了。所有能用的东西都被拆走了,光剩下一个空架子。修车工人连续奋战了25个昼夜,修复了这台机车。“朱德”号机车是一台破损的ㄇㄎ1083号机车修复的。
哈尔滨机务段广大职工,满怀对领袖无限热爱和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一致建议,将这两台即将开赴前线的机车,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名字命名。经铁道部报请中共中央批准,两台以伟大领袖名字命名的火车头,就这样诞生了。“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诞生后,就投入了支前运输的战斗行列。这两台机车,都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9年3月21日,“毛泽东”号机车,及全体乘务员随解放军南下进关,后来归属丰台机务段,至今还奔驰在北京铁路局管内。而“朱德”号机车,一直隶属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
四、“朱德”号机车的英雄事迹
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都是全国铁路系统的排头兵。北京有“毛泽东”号机车;上海有“周恩来”号机车;而哈尔滨有“朱德”号机车。 “朱德”号机车诞生后,就一直奋战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机车组的乘务员们,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都是车后挂着宿营车,车上带着高粱米,南征北战,奋勇向前。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时,哈长线上的兰陵河大铁桥就是国民党的封锁线。国民党的飞机,整天在铁路线上空盘旋,遇到火车就扫射轰炸。“朱德”号机车组的乘务员心里想的就是搞好运输,保证解放军打胜仗。他们满怀对国民党的仇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冒着枪林弹雨,抢运军火物资。
有一次,他们担当昂昂溪至白城子的军列任务。刚一出站就遇上了敌机轰炸,敌机俯冲时,扫射的子弹打得路基上的石渣直冒火星。列车随时都有被击中,发生爆炸的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为了军列的安全,他们决定用机车将敌机引开。于是,他们果断地将机车和军列分开,大开汽门向前冲去。机车冒出的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天空。敌机分辨不出目标,只好跟着浓烟跑,胡乱扔了一通炸弹,就飞走了。他们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机智的保护了军列的安全。
他们不仅在对敌斗争中勇敢坚定,而且在每一次乘务中,都始终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危险关头冲锋向前,舍生忘死保证列车安全。
在一次开往牡丹江的军列任务中,列车行驶到小九车站时,突然发生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停车。可是由于列车没有足够的风管儿,自动力不足。虽然下了非常闸,可是列车仍然高速向前行驶。眼看一场车翻爆炸的事故就要发生了!在那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当时的副司机郭树德临危不惧,只见他立即从机车的煤斗上一跃,跳到了货车上。在高速的列车棚盖儿上,飞快向后奔跑,去拧紧每一节车的手制动机。列车飞驰电掣,带起的狂风和剧烈的颠簸,随时都可能将他甩下车去。但是,他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一连拧了五辆,列车终于慢慢地停了下来。一列车军火保住了,一场车毁人亡的事故避免了。
他们还曾在陶赖昭智斗敌机。那一次,他们拉了一列车解放军战士奔赴前线。列车刚刚出站,就遇到了前来轰炸的敌机。光天化日之下,对于敌机来说,目标清楚明显。为了解放军战士的安全,不能蛮干,只能智取。他们一会儿快开,一会儿突然停车,跟敌机捉迷藏,再加上机车的烟雾,使敌机找不到目标。敌机跟了一阵,就无可奈何的飞走了。“朱德”号机车乘务员,就是这样用他们的机智勇敢,保护了一列车解放军战士的生命安全。
在梅河口曾迎着敌机的轰炸,将弹药送到最前线;在蜜蜂站曾同没膝深的大雪搏斗,保证了一列军列的正点到达;在白城子冲破敌人的封锁线,迎着炮火硝烟飞驰;在佳木斯,在拉林……“朱德”号机车的足迹,遍及整个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1947年1月,被东北铁路局授予了“开路先锋”的光荣称号。
1949年4月,在西柏坡召开的解放战争群英大会上,“朱德”号机车组代表、机车长郭树德,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全国劳模大会上,受到了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如今,“朱德”号机车还在哈尔滨机务段,日夜奔驰在哈尔滨铁路局管内。不过早就由原来的蒸汽机车,换型成内燃机车,现在又换型成电力机车了。可是,尽管半个世纪过去了,镶嵌在机车正前方的朱德的黄铜浮雕,依然是金光闪闪。
五、吕正操在机务段
2009年10月13日,开国上将吕正操驾鹤西去,享年106岁。他的辉煌一生,不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
吕正操是辽宁海城人,曾经是东北军的一个团长。西安事变之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三纵和冀中军区司令员,领导冀中人民在冀中平原,与日本鬼子进行了反扫荡、地雷战、地道战等传奇式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他是最早率部进入哈尔滨的八路军将领。1945年8月,党中央派出了十万大军挺进东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争夺东北解放区的殊死斗争。由于军运的需要,吕正操兼任了东北铁路总局局长的职务。于是,吕正操又演绎了一场领导铁路工人,抢修铁路、死机复活、抢运军列等一系列的支援解放战争的动人故事。
1946年7月,成立了东北铁路总局。一开始由陈云任铁路总局局长和党委书记,李富春任党委副书记。不久,改为吕正操任局长兼政治委员。因为哈尔滨机务段是军运的第一线,所以,吕正操经常来哈尔滨机务段,视察指导工作。
当时哈尔滨刚刚解放,由于日本鬼子投降前的破坏活动,机务段几乎没留下什么能用的机车,整个铁路都处于瘫痪状态。必须提供足够的火车头,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输秩序,才能满足解放战争中的军用物资需求。而哈尔滨机务段现有的机车,全部趴窝。从各地拉回的机车,破损的又无法修复。
吕正操就和机务段的党组织,领导哈尔滨机务段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死机复活”运动。死机复活,就是将破损的机车修复。当时,修复了很多机车奔赴前线,抢运军列。
为了适应战时军列运输的需求,吕正操和党组织又领导机务段进行了机车运用的改革。改变了伪满时期的轮乘制,变成了包乘制。6个人包一台机车,机车后面挂一辆宿营车,乘务员吃住在车上。一班工作,另一班休息。当时,没有固定交路,出乘后,跑哪儿也不固定,经常十天半月不回来。但是,这种包乘制,大大适应了战时运用体制,大大增加了战时工作效率。
吕正操在机务段,听说乘务员舍生忘死地抢运军列,时有死伤,还前仆后继;目睹修车工人夜以继日地修复机车,饿了啃窝头,困了就在硬板凳上睡一会儿;甚至亲眼看到机务段的职工家属烝窝头、晾干菜、组织捐款劳军活动,热情洋溢地投入到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中的时候,他感动得掉下眼泪。
当时军运的任务非常紧张,而国民党的飞机又日夜轰炸,经常造成运送军用物资,和运送部队的列车拥堵现象。铁路局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了“赶羊式”运输和组织了特别机车大队。也就是说,敌机白天轰炸,晚上铁路修好后,马上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发车。机车要把所牵引列车,一直拉送到目的地。往往乘务员出乘时,不知去何地,不知多长时间,也不知去干什么。每次告别父母妻儿时只有一句话:“我走了,别惦记!”拎着饭盒就走。有时候,途中机车被炸坏,他们就头顶着闸瓦上去修;途中机车燃轴起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蹲在机车底部的拉条上,给轴箱添油;炉条坏了,他们就把草袋子撒上水披在身上,钻进灰箱里去修;有时候宿营车被炸坏了,他们就在机车水箱上休息——他们舍生忘死,心里只有一个概念:一切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吕正操在机务段,听说乘务员舍生忘死地抢运军列,时有死伤,还前仆后继;目睹修车工人夜以继日地修复机车,饿了啃窝头,困了就在硬板凳上睡一会儿;甚至亲眼看到机务段的职工家属烝窝头、晾干菜、组织捐款劳军活动,热情洋溢地投入到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中的时候,他感动得掉下眼泪。据一个老工人回忆,他亲眼目睹,有一次吕正操同军代表张宏树谈话时,激动万分地说:“作为铁路局长,我真为机务段骄傲自豪哇!”
吕正操每次到机务段,都到每一台机车上问寒问暖,都到每一个班组同每一个工人握手。当他看到包修组的工人都穿得很破,数九寒天在腿上绑着麻袋片儿工作,而午饭只是喝一碗高粱米稀粥的时候。他就走到工人身边,询问工人有什么困难没有。一位老工人说:“工人主要是吃不饱,干活没劲儿。一百多斤高粱米,拉家带口的,维持生活很困难。”
吕正操心里很难过,机务段的广大工人和家属,是在饿着肚子支援解放战争呵!可是他心里也非常清楚,眼下这个时候,粮食对于前线部队来说,实在太珍贵了!但是,他还是马上驱车赶到了司令部,把机务段的具体困难情况,向陈云作了详细的汇报。陈云沉思良久,一言不发,突然大喝一声,拍案而起,把吕正操吓了一跳,只见陈云叫来后勤部长下达命令:“调军粮!把机务段的高粱米每人增加到250斤!”
东北铁路总总局在吕正操的领导下,铁路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发出了“解放军打到哪儿,我们的火车就开到哪儿”的战斗口号,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六、全国第一次集体结婚典礼
1947年,哈尔滨机务段成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为了移风易俗,同时也是为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活跃一下气氛,在段俱乐部搞了一次集体结婚典礼。
当时有七八对青年登记结婚。结婚证是军管会设计签发的,是用油印机印制的。当时,机务段俱乐部张灯结彩,布置得喜气洋洋。工人自己组织的乐队奏着革命歌曲,更加烘托出喜庆的气氛。
婚礼由军代表主持。第一项,军代表宣读颁发结婚证书。第二项,是全体新人向悬挂在舞台上方的毛泽东和朱德像鞠躬。接着是新郎新娘相互鞠躬,并握手,接着向与会的工人三鞠躬。第三项,是新人代表讲话,并介绍恋爱经过。之后,全体新人并排站在俱乐部的舞台上,接受全段工人的祝贺。最后,是军代表致词。军代表热情幽默地说:“机务段是开火车头的,你们可一定要白头到老,把火车开到目的地,可千万不能脱钩呀!”结婚典礼在一片哄堂大笑声中结束了。仪式结束后,分别用车把新人送回家。
这次集体结婚典礼,不仅破除了旧社会庸俗的婚俗,而且还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铁路工人,积极投身支援解放战争工作的热潮之中。
这次集体结婚典礼,开创了哈尔滨市集体结婚典礼的先河,也是中国集体结婚典礼之最。
七、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从1946年10月开始,全铁路系统开展了生产竞赛运动,也叫开展劳模(立功)运动。
哈尔滨铁路局向全体职工进行了工人翻身,新旧社会对比,时事教育等活动,号召全体职工,以搞好运输生产的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生产大竞赛运动中。这期间,“毛泽东号”机车组向“朱德号”机车组发起挑战。铁路的各个部门和班组也纷纷搞起了立功活动。
1947年1月,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一次劳模大会。中共东北局书记彭真,东北铁路总局局长吕正操,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刘居英参加大会,并讲了话。“朱德号”机车机车长郭树德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张恩德等三人评为一等劳动模范。
1947年11月,东北铁路总局召开群英大会。哈尔滨机务段特等劳动模范姚志平、郭树德、张恩德等参加了大会。
1948年8月1日,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期间,全体代表乘火车游哈尔滨一周,列车由哈机的劳动英雄李永驾驶“毛泽东”号牵引。
八、学习“铁牛号”活动
1949年2月15日,绥化机务段召开庆功大会,任命“96”号机车为铁牛号机车。
1949年5月1日,东北铁路总局召开劳模大会。绥化机务段“铁牛”号机车司机长杜先阳等荣获特等劳动英雄称号。会议号召,开展“铁牛”号先进工作者生产竞赛运动。
哈尔滨铁路路局,随即在全局机务系统开展了,学习“铁牛号”机车和“铁牛”包修组的竞赛活动。当时的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庄林发表了《关于推广“铁牛号”机车的方向与建立标准机车制的初步意见》的文章。哈尔滨机务段响应局党委的号召,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学习“铁牛号机车活动。”
1949年5月1日,哈尔滨机务段“226”号机车组,相继安全走行超过十万公里。
1949年9月25日,哈尔滨铁路局电报:“哈机ㄇㄎ226包车组,荣获基干铁牛队员称号,哈机ㄇㄎ1169包车组荣获铁牛队员称号,ㄇㄎ1191、ㄇㄎ1040、ㄇㄎ959、ㄇㄎ1050包车组荣获二等铁牛队员称号,哈机第三包修组荣获铁牛包修组的光荣称号。”
总而言之,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阶级,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机务段党组织的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抢修了大量的机车。机车乘务员冒着枪林弹雨,舍生忘死运送军列,喊出了“解放军打到哪儿,我们的火车就开到哪儿!”的口号,用实际行动支援了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