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是1920开始建立的。

1920年时的哈尔滨,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飞速发展,已经开始了它繁荣的崛起。当时,哈尔滨除了俄国侨民之外,大批的欧洲国的冒险家、投机商、工厂主、银行家一起汇集到哈尔滨,二十世纪初叶的哈尔滨,已经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埠。

但是,1917年的十月革命对哈尔滨这个拥有中俄合璧的城市文化环境的国际大都会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哈尔滨与俄国国内的联系中断,并导致中东铁路附属地出现了严重的工程技术人才缺口。大批俄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工业技术专家携家带眷纷纷来到东北,大都集中到哈尔滨。到这里来的商人、传道教士以及形形色色的俄国人与日俱增。大批高级技术人才的到来,为建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了师资条件,而俄籍铁路员工子女又有着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中东铁路运营业务的迅速发展,也急需补充大量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另外大批俄国侨民涌入中东铁路附属地,他们的子女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这就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空间。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是19205月开始筹建的,在中东铁路管理局的主导下应运而生。

192085日,成立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筹建协会,中东铁路理事会主席宋小廉将军为名誉主席,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德··霍尔瓦特将军为主席。99日,筹建协会推举阿··摄罗阔夫工程师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首任校长;1017日,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宣告成立,并举行了开学典礼,校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司街41号,即现在的原哈尔滨建筑大学教学楼后院。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

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2242日,由于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的声望日益提高以及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筹建协会全体成员会议决定,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招收中学毕业生,讲授的课程作了相应的改变。原来开设的两个科分别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培养目标:铁路建筑系为交通工程师,机电工程系为电气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192242 ,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 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苏联、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他们普遍地接受了西方早年的学制教育,获得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的欧洲国家的承认。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

直至一九三五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192824日,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192810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193611 ,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1937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8月离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校。因为他是中东铁路创办的学校,学生经常到铁路各站段实习,所以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接触了马列主义。在哈尔滨党团组织创办伊始就发展了党组织,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心。在中国早期民主革命斗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92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吴保泰、高成儒组织成立“群进社”,是哈尔滨最早的学生进步团体,共有社员12名。1926年末演变为工大学生会。

1925年底,在哈尔滨市中俄工业大学,先后发展了吴保泰、高成儒入党。    

高成儒(1906-1987),山东省栖霞县人。19249月考入交通部的官费生,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担任哈市学生支部书记,1926年末在哈工大组织了学生会,被选上执行委员,后为委员长。19277月被派作东三省的学生代表前往汉口出席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回哈后与组织失掉联系,1931年恢复组织关系,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两次派到马占山抗日部队慰问。并组织哈工大同学开展军训。1932228日于哈工大毕业后,被分配到绥芬河工作。1934814日被捕,1941年获释。出狱后,流亡关内,在贵阳身无一文,正在走投无路时,巧遇哈工大同学路过此地去重庆的孙运璇,慷慨解囊,将随身带的300元钱送给他,以解他的燃眉之急。解放后,从事技术工作,任哈尔滨铁路局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80年代加入民革,1987年于哈尔滨病逝。

1926年9月,为加强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中共北满地委决定将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现哈工大)、哈尔滨法政大学(现耀景街14号)、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奋斗路邮局对面那一片儿)、哈尔滨许公纪念实业中学(邮政街143号)等学校9名党员,组成中共哈尔滨学生支部,这是南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高成儒任支部书记,隶属北满地委领导。

1926年,又在中俄工业大学发展了罗纯化、申钟岳两人入党。

1926年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的决议精神,吴丽石在南岗比乐街召开了哈尔滨特别支部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高洪光、海涛、高成儒、赵尚志、吴晓天、苏子元等人,会上宣布撤销哈尔滨特别支部,成立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亦称哈尔滨地方委员会,吴丽石任书记。1926年9月,为加强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中共北满地委决定将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现哈工大)、哈尔滨法政大学(现耀景街14号)、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奋斗路区公安分局附近)、哈尔滨许公纪念实业中学(邮政街143号)等学校9名党员,组成中共哈尔滨学生支部,这是南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高成儒任支部书记,隶属北满地委领导。1928年11月,哈尔滨掀起了大规模的反”五路”斗争。11月4日,学生支部按上级党的指示,领导发起成立哈尔滨学生保路联合会。哈中俄工业大学、法政大学、医学专科学校等2 000多名学生手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小旗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高呼口号。11月9日,再次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日本劫夺路权,全市召开了”反五路”斗争大会。到第二年的11月13日,哈尔滨学生5 000多人举行了庆祝”反五路”斗争一周年活动。这次活动哈尔滨工大的师生率先垂范,起到了组织和领导作用。

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以及以此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生动地再现了哈尔滨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情景。当时有多种形式的反日组织,哈尔滨机务段的反日救国会就是其中的一个。1932年5月,哈尔滨机务段的地下党支部,当时已遭到破坏,哈尔滨市委就派高诚儒(当时是市委委员、学生支部负责人)、孙保中、任振英、赵钒等人到机务段发展组织。

高诚儒、孙保中、任振英,都当过机务段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人,赵钒是联络员。任振英,建国后曾任兰州市市长,赵钒建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1932年中东铁路落到日本人手里。当时很多哈工大学生和进步青年来到三棵树机务段。1935年入三棵树机务段有40多人,其中20多名是哈工大的毕业生。当时活动在哈尔滨地区共有工大支部等7个地下党支部,而三棵树机务段地下党支部是发展的比较大的一个。

哈尔滨工业大学,不仅为新中国培养了无数科技人才,而且也是哈尔滨民主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摇篮。

 

李忠义

2014年1月9日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黄房子里的记忆

看到王保东的文章也勾起了我对黄房子的回忆。 我家是1955年6月5日,从锦州搬来哈尔滨的。那天将近中午下的火车,在站前 …

1 条评论

  1. 支持

    中山小榄薇薇新娘,很想去那里取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