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小街,用人类目前最快的奔跑速度25秒之内就可以通过,所以叫短街。短街东起中国大街(中央大街),西至谢文尼科夫街(俗称斜文街,今经纬街)。这条全长只有240米的短街,历史的脚步走了整整106年尚无尽头,可谓长路漫漫。
短街(俄文译音克罗科地那亚),也称外国八道街(1925年以后叫端街),与克罗科地那亚同时诞生的有一座教堂———卫斯里教堂(短街31号,现为尚志幼儿园)。1918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大批沙俄贵族、官僚、资本家、地主、富农纷纷由赤塔、海参崴、海兰泡逃亡来哈,短街民房剧增,人满为患。惠宾泉浴池应运而生。再后来街西头与斜文街交汇处,日本人又插了一脚,成立了一家名叫“亚细亚”的旅馆,俗称亚细亚大楼。
1924年民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所有权。第二年取消市区街道的俄文名称。“短街”短的谐音是“端”,在中央大街西侧的几条街中,短街又处于南端,所以改称端街。
1927年,在端街与中央大街转角处附近,建成了一幢新艺术风格砖混结构的二层楼(一类保护建筑),挂牌营业的是一家名叫密尼阿久尔的西餐厅。每逢周五,密尼阿久尔西餐厅都会出现一个西装革履的公子哥,他叫姜樁芳,与之会面的尽是靓妞。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杭州教会派来的牧师张海云接任卫斯里教堂主持。张海云到来不久,那个叫姜樁芳的“公子哥”摇身一变,成了卫斯里教堂“最虔诚的信徒”。姜樁芳和张海云是老乡。张海云接任卫斯里教堂主持后,姜樁芳不再去密尼阿久尔的西餐厅泡妞了,而是经常来教堂帮忙,还帮张海云筹建了教会报刊阅览室。姜樁芳每周五都来阅览室,每次都坐在第五张椅子上。看到他读书专心致志的样子,谁也不会想到他竟然是中共满洲省团委宣传部长。
1932年2月5日,日军侵占哈尔滨。3月1日,伪满洲国宣布成立。哈尔滨日伪当局在南岗广场(今南岗体育场)举行“满洲国成立庆祝大会”。姜椿芳带领道里区新安埠团支部20多名团员和反日会员,随同参加庆祝大会的群众混进入会场。他们分头行动,有的用刀割断搭台的绳子,有的在场内散传单,把“满洲国成立庆祝大会”会场变成了反满抗日活动的阵地。当天深夜,他们又把谢文尼科夫街几块大型宣传画板涂黑,把街上的几处牌楼和霁虹桥上的的灯笼烧毁,熊熊火光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姜椿芳被调到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工作,周五他依然到卫斯里教堂阅览室,仍旧坐在第五张座位上专心致志地读书。
1932年4月里的一个星期五,一位身着素色旗袍的少妇走近姜樁芳,俯身轻声请教,“兄弟,这个字怎么念?”姜樁芳看见她把书翻到了第五页,确认他手指指点的是第五行、第五个字,便把自己的书递给了她。那少妇接过书放进提包,点点头便走了。他不知那女人叫唐槐(又名肖丹华),不知她就是自己的继任团省委宣传部长。关于他的情况,她也不知道,只知道他交给自己的书里夹着急着付印的传单底稿及抗日活动的重要指示。唐槐从卫斯里教堂走出来,直接进了街对面的惠宾泉浴池。15分钟后,一个少女拎着挎包(里面装着书)走出浴池。唐槐从卫斯里教堂走出来,有时也直接进教堂旁边的大西洋影剧院,坐5排5号座位去看场电影。
5月13日,哈尔滨极乐寺庙会,肖丹华按照姜椿芳的指示,组织一批党团员和反日会员,在庙会放飞了一群腿上挂着反日标语的信鸽,让鸽子在庙会上空盘旋,散发传单。
在卫斯里教堂与姜樁芳接过头留有姓名的还有:王式斌、赵光宇、李景荣、李剑霜、侯竹友、任震英。任震英当时是哈工大的学生、中共满洲省委交通员,和妻子侯竹友(当时在道里马街校任教)与当时负责编辑《东北反日青年》的黄铁城,利用日伪当局为了欺骗和奴役中国人民,编写伪满洲国歌,强迫学校学生和广大群众学唱的机会,按伪国歌的曲调改填新词:“‘九一八’,事变起满洲……日本强盗,屠杀人民,遍地烽火……打倒伪国,除强盗,杀走狗,还我河山……工农联合解放自由。”他们大量油印,趁学校教室无人时,把歌片放在自习室课桌里,同时秘密散发到学校、电影院、三十六棚和电车工人当中,后来传到珠河抗日游击队供人们传唱。
姜樁芳解放后在上海市做厅局领导工作;任震英解放后曾任兰州市副市长;王式斌解放后在哈市中苏友协和教育系统工作。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