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房的往事

庙台子车站位于滨洲线9公里329米处,归哈尔滨市松北区管辖,它虽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站,但这里有倍受哈尔滨市文史界关注的三幢百年老房,它们都是随着“东清铁路”建设和车站建设诞生的,这些老房历经百年沧桑,依然安详地矗立,向后人叙说它们的往事。

三幢老房,有两幢在铁路西侧,另一幢在东侧。这三幢老房在2012年4月被松北区政府列为29处不可迁移的历史文物之一。

1

第一幢;是原庙台子养路工区,始建于1901年,它高7.20米,建筑面积142. 38米,花岗岩石和白灰砌筑基础,由老式青砖、白灰砌筑78公分厚墙体,坐东朝西,南北格局,采用红松木质脊架,水泥瓦盖,大屋檐,双层木质门窗,两户型木质雨搭,红松大木方檩条间隔木质板棚,木质地板。两户都有石砌菜窖,冬季可以储菜,夏季可以起到空调作用,老房的左侧连接有俄式面包房。

1903年7月,东清铁路全线通车,老房北屋是俄籍养路工长住宅,南屋是工区。“中东铁路”时期,一位苏联工长叫格里巴夫一家住在老房。1935年苏籍员工撤离后,工长住宅由当时的养路工人刘堂居住直到建国以后。1976年工区迁到新舍,老房改成5户职工住宅,沿用至今。

2

第二幢;始建于1903年,它高8米,建筑面积140.43米,方块花岗岩石和水泥砌筑基础,由老式红砖和水泥砌筑65公分厚墙体,小屋檐,坐东朝西,南北格局,采用建筑风格和技术和第一幢没有过大的区别。两户都有石砌菜窖,老房冬暖夏凉。

1903年7月,铁路全线通车后,老房是沙俄护路军官长办公用房,一直沿用到1918年。1918年 2月,中国军队进驻中东铁路夺回护路权后,沙俄护路军被迫回国,老房成为民国护路军长官用房。1931年“9.18事变”以后,老房成为日伪警护队用房,分为队长办公室,刑讯室和狱室。当时有一个日本警长和5个伪警察,许坤、陈凤革、张开福、汲太先、吕长珍等在此巡路护路。1945年日伪投降以后,已故老养路工人王成山家搬进老房南屋(刑讯室),后来哈电务段已故老工人冯木兰家搬到北屋(狱室),1947年4月肇东车务段已故老工人张德顺家搬进南屋的里间(原警护队长办公室)。成为三户用房,沿用至今。

3

第三幢老房建筑面积76.5米,高8米,它和第二幢老房是同期建筑,采用了同一样的建筑风格,坐西朝东,两户型,南北格局,两房隔铁路相望。当时北屋是俄籍站长、南屋是信号工长住宅(电务)。两户住房只有站长住宅有石砌菜窖。1935年苏籍员工撤离后,由当时庙台子扳道员夏增祥居住站长宅。1972年夏增祥过世后,由他的次子哈机务段职工夏怀江居住,直到1989年以后由哈机务段董琦才居住,至今沿用。屋内的火炉、火墙、厨房的储藏室以及门上的锁都保持着原貌。信号工长宅由当时的信号工王汉臣居住,随后哈分局放映员张诚居住,现居住的是庙台子原货运员孙景生。

这三幢老房屋矗立了百年,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的发展变化。它们目睹了喷云吐雾的蒸汽机车、力大无比的内燃机车,如今哈齐高铁又在它们身边凌空而过,它们见证了百年铁路发展的历史,让后人永远铭记。

王树元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曾在《人民铁道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铁道报》 、《哈尔滨党史》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联系方式:307174705@qq.com

相关推荐

2 条评论

  1. 2014年,这些房子还在吗?

  2. 庙台子两座局宅应该晚于1903 早期建筑没有此类风格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