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文/胡珀 张岚
20世纪30年代,同记大罗香糖果工厂生产的永年牌小人糖畅销哈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是儿童,每经过同记商场门前便会拉着父母进店,原来店内各售货部均备有小人糖,凡进店顾客带来的小孩,均可获赠2块。有道是“吃人家嘴短”,大人们进得店门,大多不会空手离去,往往是满载而归。
大罗香糖果工厂前身是同记工厂的食品部。1912年,因生产英式皮帽而赚得“第一桶金”的武百祥正式办起了同记工厂,当时除了制作皮帽,还增加了皮箱、衣包、制服、酱油等品种。后来,同记工厂发展壮大,成立食品部。起初并不是专门制作糖果,所有一切中西糕点、饼干等均行制作。后来武百祥先生考虑到哈尔滨糖果消费量非常大,而道里制造糖果几乎成为俄国人的专营,所有大小果食店不下数十家;同时,日本森永糖果工厂出品的糖果也积极向哈尔滨市场推销。善于经营、敢为人先的武百祥看到了巨大商机,特别扩充了糖果制造部分。1923年,同记工厂遭受火灾,武百祥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东山再起,当年即重建工厂,并单独成立大罗香糖果工厂。在此前后,他还相继成立饼干工厂、酱油工厂等。
大罗香糖果工厂的厂址在哈尔滨道外保障街路南,同记总工厂的前面,占地面积2亩,占用房屋共30间,其中制造糖果单独占用10间。工厂初创时,从同记工厂拨用现洋1万元,以后逐年增加。据《中东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二号记载,至1931年,共有资本现洋5万元。该厂工人数目最初仅为15人,因规模逐渐扩充,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40人。工人的薪金最低者为哈大洋25元,最高者为80元,其它待遇,与同记工厂其它各部工人相同。
与其它工厂相比,糖果工厂的设备比较简单。大罗香糖果工厂共有制造糖果新式机器10台,其中6台是中国工厂出品,每台价值为哈大洋124元。4台为德国工厂出品,每台价值哈大洋350元。除了熬糖锅炉外,所有机器均为压制各种形象糖果之用。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道外中国人设立的17家糖果工厂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当数大罗香糖果工厂。
工厂出品最初以糖球或各种颜色的糖块为最多,因为这种糖球、糖块制作工序比较简单,也无须特殊繁杂的包装,价格低廉,成为社会普通民众所乐购。在当时的哈尔滨,糖果的销路渐广,几乎成为一种普遍馈赠的礼品。但是普通工厂所制作的糖果,品质粗劣,又不注意包装,逐渐不为馈赠者欢迎,多转向道里俄国人的茶点铺定购。其中店面不大却赫赫有名的是位于中央大街的米尼阿久尔点心咖啡店,该店开办于1926年,经理是犹太人E.A.卡茨,主要经营莫斯科风味的果子、咖啡等食品和西餐。《哈尔滨和奉天》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吃茶果子店米尼阿久尔,按莫斯科式制果法制出的果子、煮的咖啡,独特的朝食、中餐、夕食,其他各种食料,价格最为低廉。”有鉴于此,从1926年开始,大罗香糖果工厂开始特别注意细品糖果的制作,对于装潢也极力研究,务求美观,遂在市场份额上与俄国糖果“分庭抗礼”。自1928年起,又特别注意制造各种软糖,以期代替日货。1929年至1930年,又在花色品种开发上大下功夫,取得实效。到1934年,品种已达200多个,年节加班日产曾达6000斤以上。
该厂出品糖果的销路,1923年至1924年只是在哈尔滨本埠道外地区销售,1925年至1927年,渐渐由道外而销及道里,更能远至中东铁路沿线及江北各处。1928年,开发精致软糖后,不但遍销东北三省,还远销至京津一带。1928年至1930年,每年的总销售额达到哈大洋20万元。但是由于糖料、香料均需要由外地购入,成本无形中增加很多,营业总额虽有增进,而盈余数额反而有逐年减退的趋势。自1923年大罗香糖果工厂设立以后,以1928年盈余数额最多,为哈大洋3.5万元,1929年为1.2万元,1930年仅为5000元。由此急需开发新的产品,既增加销量,又改善盈余,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永年牌小人糖研制成功,投入市场。
小人糖的开发研制历时近1年,开始成本过高,经过反复实验,仅白砂糖便用掉10,500斤,终于降低了成本,得以批量生产。永年牌小人糖以不同“人”型模具压制成型而得名,小手指般粗,1寸多长,取曹操《龟虽寿》末句:“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之意,寓意吃永年牌小人糖可身体健康益寿延年。这种小人糖属夹心糖中稣心糖品种,馅的主料是芝麻、花生。配料砂糖经过精选,烧炒、熬炼、提稣、拉丝、包心、保温成型。价格便宜,香脆可口,老少皆易。永年牌小人糖问世以后,很快被双城、海林、富锦、讷河等地老客包销。但工厂不满足现状,还大力开辟哈尔滨市场,每天除在同记商场和大罗新寰球货店销售外,还派出4台手推车专门为全市各摊床送货,这样小人糖充斥全市各摊床。在同记商场和大罗新寰球货店买1元钱的货就赠送小人糖一袋,凡买一箱小人糖(120斤)赠送毛巾6条,买一大箱(180斤)者赠送一对枕套。此后,工厂又陆续研制了咖啡糖、电光糖及盒式糖果等系列品种。
1939年12月《北满经济周报》刊载的《哈尔滨用糖工业砂糖消费量调查表》统计:1936年全市制糖工业用糖量11.6万斤,同记用糖7.8万斤,占67%;1938年市内4大工厂用糖共16.3万斤,同记用糖7.2万斤,占4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当局实施了《战时紧急经济政策纲要》,对社会物资实行全面控制,大罗香糖果工厂的生产原料大幅减少,出品锐减,最终不得不关闭停产。
现在我们虽然见不到永年牌小人糖了,但是哈尔滨秋林食品厂的大虾糖,哈尔滨市面上的许多夹心酥糖都是这一产品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简介
胡珀 哈尔滨市档案局《哈尔滨通鉴》编辑室主任科员,历史学硕士,馆员;
张岚 哈尔滨市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级),副研究馆员。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