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往事41: 既斗争又融合的中西关系

本文首发于刘德基新浪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重重包围之中,老道外区(时称傅家甸)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谈何容易?在哈尔滨的多国列强没有一个是真心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他们都是来实施殖民统治、掠夺中国资源、盘剥中国百姓的,作为独立于沙俄附属地之外的老道外区,也无法摆脱来自这些列强国家的压榨、剥削和屈辱,只能在长期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顽强生长;即便如此,老道外的商民也没有拒绝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吸纳西方的先进文化,表现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崇尚进步的伟大精神!

1

上个世纪初的1908年4月,有一位清末官员来到老道外十八道街的道台府出任第三任道台,在任上短短26个月的时间里,力挽狂澜从沙皇当局手里夺回了松花江航运管理权,联合美英遏制俄日称霸东北的野心,彻底消灭了震惊世界的大鼠疫从而戳败了日俄妄想趁鼠疫蔓延之机军事占领北满乃至全东北的可耻阴谋;在同列强国家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他满足驻华使领馆的正当要求保护他们的安全博得了外交支持,特别是带头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从而奠定了老道外既斗争又融合的中西关系的历史格局,使道外区在1932年前获得了历史性跨越式大发展。这个人就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外交家,参加巴黎和会、华盛顿谈判的中国代表、中国首任驻美国大使——施肇基。

2

施肇基出身浙江余杭书香世家,留美博士。1902年学成回国后投于张之洞幕府,1906年任京汉铁路督办。1906年哈尔滨因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而被迫开放,美英法德日意等列强国家争相拥入,一时间哈尔滨成为列强竞争角逐的国际舞台,居住人口由1903年的4.5万骤增到25万,仅道外区人口就达15万。1906年首任滨江道道台杜学瀛因应付内外形势不力和贪腐与跋扈而于1908年被朝廷革职,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和奉天巡抚唐绍仪共同举荐,清廷以正四品顶戴委任施肇基为吉林西北兵备道道署兼哈尔滨关道、滨江道道台,年仅31岁。

3

施肇基上任后首先整肃关道衙门,力戒徇私舞弊,压缩开支,从自己做起除应得薪俸之外不纳分文,结果是风气一新,“未换旧人,而前弊俱去。”摆在施肇基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在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之后,沙俄当局通过松花江运输建筑建筑材料的使命结束,理应将松花江运输管理权交还中国政府。可是他们倚强凌弱非但拒绝,而且继续保留中东铁路局的水上交通处,妄图长期侵犯我们的松花江航运主权。施肇基的前任和外务部多次谈判无效,成为清廷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施肇基凭着自己良好的西方教育和熟悉西方法律,经过两次谈判,终于迫使中东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在国际法面前低头,承认我们对松花江的航运主权,并同意撤销哈尔滨俄国水利会。紧接着施肇基在哈尔滨、三姓、拉哈苏三地设立海关,开征外籍船只的关税。同时他又经过朝廷奏准松花江航运对各国开放,打破俄国船队称霸松花江航运的局面。下图是何宏先生珍藏的当年施肇基在松花江边为庆贺收归松花江主权宴请船工的照片,足见船工们为了能在自己的大江上自由航行是何等的扬眉吐气!

4

比这件事更棘手的是沙俄为窃取哈尔滨市行政管理权而筹备成立哈尔滨“公议会”,实际上是建立非法市政府实行“自治”,如果是这样哈尔滨就不是中东铁路附属地,而是沙俄在中国占领的城市了。沙俄主持成立的所谓的“公议会”在1906年就开始酝酿提出《哈尔滨自治草案》,对此清政府毫无反应。1907年沙皇政府派人来哈尔滨组织筹备工作,并通过了《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章程》,对此清政府仍未采取对策。1908年施肇基到任哈尔滨时,“公议会”已经成立并已开过多次会议。清政府完全没有看到沙俄成立“自治会”的严重后果,而作为地方政府的滨江道台府也责无旁贷。等到1909年清政府派外务部大臣梁效彦会同施肇基与沙俄政府就哈尔滨“自治会”问题举行谈判时,已经为时过晚。但是,施肇基仍不放过机会,在签订《东省铁路界内公议会大纲》时迫使沙俄将“承认中国主权”的条文写入大纲,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5

然而,施肇基并未就此罢休。他经过深入思考,认为这一切问题的总根源在于中东铁路的归属权。于是他利用美英在東北的利益关系,鼓动列强打破沙俄垄断,将中东铁路俄国独占改为多国共同占有中东铁路。前不久施肇基联合美英抵制沙俄把持的哈尔滨公议会未能奏效,美国曾经说过哈尔滨应该有一个政府来结束无政府状态。而当施肇基提出共管中东铁路时却触动了美英等列强的神经中枢,开始兴奋异常跃跃欲试,美國外交部立即发表“东省铁路中立计划”。岂不知此事竟然要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老命!此话怎讲?当俄日闻听美英等国要共属中东铁路时,日本也怕南满铁路不保慌忙派伊藤博文,沙俄派财政大臣,来哈尔滨共商抵制对策,结果是伊藤博文在哈尔滨火车站刚刚下车就被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击毙。遺憾的是,此後不久施肇基被朝廷调离哈爾濱另有高就,没能与沙俄继续周旋。七、八年后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哈尔滨的白俄在经历了短暂的梦想之后很快失势,沙俄统治哈尔滨的时代结束了。

6 7

1910年底施肇基升任外務部右丞,适逢东三省爆发鼠疫,据哈尔滨报告每日死亡人数上百,尤以老道外区为甚,而且疫情迅速向南发展,旅华洋人皆畏与华人往来,有迹象标明日俄欲以防疫为名扩大军事占领,情况十分危急。此时美德日等国纷纷派出治疫专家来华,其中日本别有企图地声称要担任专家组长,施肇基随即请求清政府任命他为“治疫大臣”,接着施肇基邀请并任命伍连德为治疫总领,从而把这次治疫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中国人手中。制服鼠疫世界没有先例,伍连德采取的人体解剖和焚烧尸体是战胜鼠疫的关键性措施,而施肇基竭力说服朝廷抛弃旧俗予以奏准,这是对伍连德的最大支持和配合。施肇基说:“中国平民之行火葬与解剖尸体自此始。”施肇基和伍连德两人主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和现代科学治疫方法,很快取得了这次治疫的完全胜利,博得了全世界的一致赞扬,也彻底戳败了日俄进一步侵占北满和东北的险恶阴谋。

施肇基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但是这并不影响同西方外交人士友好相处,尽量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施肇基在任期間,哈爾濱已有俄美日法英德等國建立了領事館,他们对施肇基的工作也给预友好支持。如英国领事曾经对同僚说;“此间交涉事项宜多迁就施道台,使其久于其任。”由此可见,他们不愿意施肇基离任。施肇基在与道外商民接触时,多教育大家中国人要有骨气,但是对洋人也不宜一概排斥,对洋人好的东西也要学习。他去外国领事馆赴宴时,经常带着道台府的厨师前往学习西方烹饪技术,有时也在道台府二堂宴请洋人切磋中外厨艺。流传至今深受中外食客欢迎的一道名菜“锅包肉”,就是道台府厨师将中国的肉品过油与西方的酸甜口味相结合的美味佳肴。这道菜在道外新世界大酒店首推亮相之后,哈埠中外各界名流纷纷慕名而来,著名的马迭尔宾馆也学做此菜,终因过油技术不比新世界而略逊一筹。这仅仅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一个小小例证。

8

最能说明道外商民主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就是其名扬中外、流传至今、久盛不衰、不断发扬光大的中西合璧的文化成果——中华巴洛克建筑!所謂中华巴洛克建筑,就是中国化的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欧洲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的特点是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建筑造型自由、生动、活泼,超逻辑超理性组合,格调自由奔放;建筑立面追求动态流转和强烈色彩,大量使用曲面、曲线和圆形椭圆形空间,立面山花起伏,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显著,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建筑装饰打破建筑与雕刻和绘画的严格界限,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庄严华丽而又不失轻松快乐。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巴洛克命名这类建筑是说它离经叛道,而其实它是欧洲建筑史上极富想象力和活力的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欧式建筑。

9

10
在哈尔滨,在中东铁路附属地的道里区和南岗区洋人建筑欧式建筑这是自然的事情,而独立于附属地之外的几乎完全是中国人居住的道外区也流行欧式建筑,显然是一种主动行为。在哈尔滨洋人学习中国文化是被动的,而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却是主动的,这一点看得很清楚。这不是简单地用崇洋媚外就能解释得了的。道外区是中国人的天下,用不着看洋人的脸色行事,能够主动引进欧式建筑正是道外商民包容开放虚心学习西方文化的例证。但是,引进欧式建筑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根据道外商民的民族感情、民族习惯和民族生活方式加以改造而变成中国化的欧式建筑风格,或者说是中西合璧的欧式建筑风格,被后人称之为中华巴洛克建筑。它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舍弃欧式建筑中的尖塔、穹顶、大立柱等豪华、夸张的一面,这与道外区的整体经济和文化氛围也不协调,重点保留中华巴洛克建筑其简练、幽美、典雅的特点,重在楼体外观的精美造型和装饰上。在楼内的格局上,则保留中国民族特色,特别是普遍采取木质回廊外走台。

11

12
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楼面都有精美的雕刻。楼顶的女儿墙,或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实体墙,或是整齐排列的立柱长廊,或是通心雕刻的联体,或是一个或十几个分布均匀的大的造型。楼顶檐头匀称伸缩大度、层次鲜明、造型精巧。所有的窗檐门檐都有雕刻,窗户造型有长方形、椭圆形、长条形的,有的在两窗之间用壁柱状,格外庄重典雅。除了交通银行等少数建筑的前庭采用六个大型粗壮的大理石立柱之外,其余建筑的前庭均采用壁柱,庄重而不夸张,豪华而不奢靡。

13

 

14

走进楼的后院,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木质的外走廊,雕刻十分精美,一个回廊连着一个回廊,床檐、门檐、楼梯、扶梯、檐口、都有紫红色的雕花,嫣然一幅红楼大观园的图景。回廊有一面的,也有两面、三面的,也有四面的。走进房间就更看不见一点点西方的特点了。

老道外的中西合璧建筑遍布全区,但是比较集中的地带是正阳街(现靖宇街)及其两侧街道。特别是正阳头道街至十道街和正阳十六道街至十八道街及其两侧以及南勋街等。

15

在道外区最早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是建于1901年的正阳十八道街现称“胡家大院”,距离1905年建成的道台府很近。1901年的时候,哈尔滨刚刚建市三年,洋人居住的新市街(即南岗区)和埠头区(即道里区)都没有建筑起多少楼房,傅家甸(即道外区)怎么会这么早建起一栋中华巴洛克建筑?而且这是一栋规模较大的两个四合院组成的“日”字形大型两层建筑。查主人胡润泽奉天法庫人,早年在奉天四面城經商20載后來黑龙江做山货和皮货生意,1900年来到哈尔滨时生意已做大,建一栋楼房的经济实力是有的,但是那时就懂得建巴洛克建筑却是令人惊讶的。虽然具体情况不甚了了,但这却是事实。老道外最精美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有两栋:一栋是1915年建成的南头道街天丰涌货店,一栋是1920年建成的同义庆绸缎庄(現在是純化一院)。

PHOT0078.JPG

 

PHOT0086.JPG

应该说明的是,当年的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已经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了,而且改用民宅后由于人口膨胀,维修资金匮乏,所以建筑破损严重,甚至成了危房。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透过残损的外表,想象到它们昔日的俊美和辉煌。由于住房紧张,老百姓在楼间建筑了一些棚厦,这与原建筑无关,更不可以将这些老建筑与棚户区的建筑相提并论。为了改善人民住房条件,棚户区拆迁得越快越彻底越好,而对待这些老建筑则不可轻易拆除,只能修旧复旧,因为这是历史和文明。

18

在道外,除了中华巴洛克建筑而外,还有一些纯粹的西式建筑,相对比较少一些。例如1903年在正阳二道街街口建成的欧式折中主义建筑中亚金行,1923年于许公路与承德街交叉路口建成的北欧古典式建筑风格的基督教会,1929年在正阳街与景阳街交叉路口建成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平安电影院,1930年在正阳北四道街建成的欧式折中主义建筑交通银行等。

刘德基

本名刘德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一生工作了两个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18年。政策研究和新闻工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策学会会长。点击进入刘德基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