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一个留住铁路记忆的地方

在呼伦贝尔草原旅行期间,听说扎兰屯有个中东铁路博物馆,于是兴趣陡增。扎兰屯留有大量中东铁路建筑遗存,我早有耳闻,但有这样一个专题博物馆,还是第一次听说。既然已经置身呼伦贝尔,不如就利用这个机会前去探访一番吧。

坐火车由海拉尔到扎兰屯,中间要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这就是中东铁路西线上的最重要地标——兴安岭隧道。这条隧道长3000余米,宽8米,高7米,从海拔近1000米的大兴安岭山体中穿过。对今天的筑路人来说,开凿这样一条隧道可能是一件平常事,但在100多年前,它却是一项难度巨大的工程。

当年,俄国人为修建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的中东铁路,可谓倾尽全力,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国字号工程”,而凿通穿越大兴安岭的隧道则是这项工程的“啃硬骨头活”。据介绍,修建隧道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自俄国,大批苦力来自中国,石匠来自意大利。意大利出雕刻家,石匠有名,我几年前在贝加尔湖畔坐过一段环湖列车,这条铁路原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在步行穿过一处隧道时,看墙上的介绍说,当时也从意大利招募了一批石匠。

关于兴安岭隧道的修建,有一个传闻,说有一个负责隧道设计的沙俄女工程师,名叫莎力。她提出了一个对向开凿的方案,但到隧道即将贯通时,却没有丝毫迹象,人们开始生疑,认为她计算错了。莎力压力巨大,无法承受,自寻了短见。次日,隧道贯通,分毫不差。后人为纪念这位尽职敬业的女工程师,在隧道旁立了一块石碑,人称“莎力碑”。

这个传闻是否真实,不得而知。哈尔滨作家阿成在《他乡的中国:密约下的中东铁路秘史》中提到,他几年前特地去寻访到了这块纪念碑。我在网上也看到一个贴子,有户外爱好者用7个小时,徒步17公里,从隧道处翻越了大兴安岭,其间也找到了这块纪念碑。我虽然没有机会前往,但这次乘火车从兴安岭隧道中穿过,也算是一个体验。

100多年前,铁路对国人来说是稀罕之物,当时中国大地上有两条连接境外的铁路,一条是俄国人主持修建的中东铁路,干线从满洲里到绥芬河,其主要站点我都寻访过;一条是法国人主持修建的滇越铁路,中国段从昆明到河口,我走过其中的一段。相比之下,中东铁路的通车时间要早于滇越铁路,兴安岭隧道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据阿成讲,该隧道过去一直有武警看守,直到不久前由于铁道系统改制才撤离。

想当年,蒸汽机车这个怪物冒着白烟,鸣着汽笛,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牵着一列绿皮车厢,穿过草原,越过山岗,钻进黝黑的山洞,又从另一头钻出,车上坐着喝咖啡、抽雪茄的高鼻子蓝眼睛洋人,那是何等令人新奇的场景啊!

火车穿过兴安岭隧道之后,往东走没多远就到了扎兰屯,当年,扎兰屯火车站是中东铁路西线上的最重要站点之一。我几年前在哈尔滨索菲亚教堂花300元买到一本武国庆先生主编的大型画册《建筑艺术长廊-中东铁路老建筑寻踪》,时常翻阅,爱不释手。据该书讲,扎兰屯火车站是当年中东铁路干线上的8个三等站之一。中东铁路当局在扎兰屯不仅修建了车站,还建起了与铁路有关的吊桥公园、俱乐部、秋林公司、避暑旅馆、学校和医院,来此休闲消费的除了铁路高管外,还有那些坐火车来中国寻梦的达官显贵、流亡政客和商贾巨富。

图1

(图1-吊桥公园)

扎兰屯火车站建于1902年,老站舍现已作办公用房,几年前在旁边又建起了一座新站舍。如今的老站舍建筑依然保存完好,经过粉刷后的墙体焕然一新,鲜艳夺目。据我的寻访经历,扎兰屯火车站是中东铁路沿线上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站舍之一。该建筑外部用砖块砌成凹凸状,铁皮屋顶,墙面和窗楣花饰丰富,入口处设计有一个高大的木构架竖向尖拱窗,整体建筑以红、白、蓝为主基调,体现了俄罗斯传统砖木结构建筑风格。

老站舍的门敞开着,我走进屋内,发现里面空间不是很大,但举架很高,木地板、木楼梯和木门经过百多年的踏磨和岁月剥蚀,显露出斑斑驳驳的痕迹,让人生出一分怀旧情感。

图2

(图2-老火车站站舍)

中东铁路博物馆是在扎兰屯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学会的推动下建立的,利用了原沙俄森林警察大队的旧址——石头房子。博物馆对中东铁路历史沿革的介绍比较全面,黑白老照片丰富,橱柜里展示的资料和档案很多都是俄文的。在展厅内,我看到一段铺在地上的铁轨,玻璃罩上的文字表明,该铁轨的轨距为1524毫米,正是前苏联和俄罗斯现在使用的宽轨,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准轨轨距是1435毫米。我在满洲里口岸得知,中俄国际列车由此出境时,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换轨过程,否则无法运行。

图3

(图3-博物馆内的宽轨展示)

不过一圈走下来,感觉这个博物馆面积过小,展示以图片为主,实物比较少,与中东铁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相比不相称。我本想在这里能买上一套《中东铁路》纪录片光盘,问门口的管理员,说他们不出售资料。看介绍,该博物馆隶属呼伦贝尔市,而且还是几年前刚提格的,看来问题不在博物馆本身,提高层次才是根本。但问题又来了,中东铁路干线从满洲里到绥芬河,全长2489公里,支线从哈尔滨到旅顺口,全长974公里,涉及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四个省区,提高层次必须四家协调,这就需要力度了。

我参观过云南铁路博物馆,这家博物馆由昆明铁路局主管,重点展出滇越米轨铁路和个碧石寸轨铁路的史料和实物。与中东铁路博物馆相比,云南铁路博物馆很是气派,不仅面积大,图文资料丰富,而且实物众多,包括窄轨铁路小火车、米其林橡胶充气车轮内燃动车组、老式铁路仪器设备等,门口还有资料和光盘出售,现已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昆明铁路局一位专家讲,他们目前正在推动滇越铁路申遗,将来还要开发相应的旅游线路。

不过话说回来,我对扎兰屯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学会还是非常敬佩的,虽然层次不高,能力有限,但他们在推动中东铁路历史研究方面的努力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工作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具有奠基性和开拓性。很多事情的最终做成就是由于有这样一些不计报酬、无功利性而又热衷投入的人士在呼吁和推动。

扎兰屯站前街区干净整洁,穿过一条热闹的早市,在一座围有铁栅栏的院内,矗立着一座米黄色小楼,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是当年的中东铁路避暑旅馆,相当于现在的度假别墅。院内鲜花盛开,楼旁有一颗枝叶繁茂的榆树,像是一名忠实的卫兵,与小楼相依相伴。走入院内,仔细观赏,楼房墙面用清水砖砌成、窄窄的竖条窗、大坡屋顶,楼房一侧的木制太阳间精雕细刻,色彩艳丽,典型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

图4

(图4-避暑旅馆)

避暑旅馆后来与邻近的六国饭店合并为一家,这家历经百年沧桑的饭店目前还在经营俄式大餐。饭店大厅里的陈设完全是俄式的,墙上挂有与中东铁路有关的黑白老照片,台桌上摆放着咖啡机、钟表等老物件。餐厅老板是一位中俄混血“玛达姆”,身系围裙,体型微胖,她告诉我们,她家的西餐远近闻名,很多外地客人都专程过来,品尝正宗风味的大列巴、红肠、沙拉和苏坡汤。

避暑旅馆旧址现已成为扎兰屯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学会和伪满洲国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的办公楼。在楼内,我遇到了学会的老王。老王六十开外,个子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镜片,一副学者模样。见我对中东铁路历史感兴趣,他非常高兴,热情地请我就坐。讲起中东铁路的历史,老王如数家珍,言语中透露出一份挚爱之情。言谈中得知,他走过沿线的很多站点,多次去过兴安岭隧道,也参与了《中东铁路》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现在很多老建筑都被拆了,如不赶快抢救,损失会更大。”老王痛心地说。从老王的口中,我得知,他们正筹备对沿线铁路建筑群遗址进行一次普查,提出保护建议,并效仿滇越铁路,推动申遗。不过由于受经费和人力限制,有些工作还需要一步步开展,特别是需要高层重视和推动。临别时,老王送我一本学会专刊,嘱咐我今后多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东铁路。

刘文军

网名“好望角”。生于小兴安岭林区,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徒步网理事、国际古道网理事、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学会会员、大话哈尔滨网站专栏作家。出版游记《边缘旅行》(入选“2016年十大旅游图书”)《西域游历》《一路向北》《丝路漫记》。联系方式:QQ2677018332。

相关推荐

刘泽荣居住过的地方

位于哈尔滨市现南岗区联发街64号与耀景街(原秦家岗花园街与要紧街)交角处的一栋带尖顶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其平面布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