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哈尔滨车辆厂

原哈尔滨铁路工厂、哈尔滨车辆厂厂房旧址  绝源体拍摄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不过,在世界有些国家也叫“国际示威游行日”。资料记载,中国人民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可追溯到1918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节假日。

然而,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哈尔滨中东铁路的工人阶级,早在1908年5月1日,就开始举行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了。那次纪念活动是中国劳动人民第一次庆祝自己的节日。

自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以来,中俄工人共同工作、并肩战斗,在反帝反封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来自于俄罗斯的优秀技术工人中的布尔什维克,不仅在俄国工人中宣传马列主义,而且在中国工人中间也进行传播活动。所以,中东铁路的中国工人阶级较早的接受了马列主义的影响和共产主义的熏陶。1903年,哈尔滨的俄国工人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地包和三十六棚工厂有很多中国工人也参加了这个组织,他们管布尔什维克叫做“国际党”。从此,中东铁路的中国工人阶级在与布尔什维克组织的各项斗争活动中,就更加具有了鲜艳的色彩。而哈尔滨,也就更充满了浓厚的共产主义气息。

据《哈尔滨大事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记载:“ 5月1日, 哈尔滨万余名中俄工人举行罢工,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1908年5月1日,地包和了卅六棚工厂的全体中俄工人,组织并串联了码头,装卸,面粉等其他一些部门的工人,在江北集会,举行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念活动。”

本来中国工人不明白“五·一”节的来历,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介绍的结果。特别是1907年5月14日,在哈尔滨的俄国劳动者各界人士在江北太阳岛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随后,1907年5月22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一日)的《盛京时报》报道了这则新闻。刊登了名为《哈尔滨纪念劳动会演说事》的一条消息:“阳历五月初一日为劳动者纪念大会,无论为商界工界上中下等社会,凡以劳动力得衣食住者,均于是日示威运动。俄历五月一日,哈尔滨埠俄国劳动者亦拟举行此会。然因俄长官不准故,未放在铁路租界内举行,而至松花江北岸聚会,共集三千余人。由午后一点钟至六点钟。演说者皆民权及社会革命两党。演说毕会散,颇为安謐 。此后并拟在江沿公园内之戏园仍聚会经某演说员阻止,恐与警察冲突也。晚间纪念会并未再次举行……”当中国工人了解到1907年俄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情况,知道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之后,都更加群情激奋了。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当时,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阶级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游行队伍逐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虽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狠毒的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罢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工人的心声,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广大的群众,他们纷纷声援工人的罢工运动,将罢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政府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件,便露出他们狰狞的一面。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罢工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黑龙江省志·工会志》中记载:“铁路工人柴好曾参加1908年哈尔滨中东铁路工人纪念“五·一”大罢工活动。”柴好是中东铁路三十六棚工厂的工人领袖,由此可见,哈尔滨三十六棚工厂的工人阶级参加了1908年的纪念“五一”节活动。

哈尔滨铁路总工会工运研究室的《中东铁路及其工人运动》中是这样记述这次活动的:“1908年,哈尔滨中俄两国工人在一起纪念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1908年5月1日的这一天的早晨,地包、三十六棚以及中东铁路的其它一些部门的工人,不顾阻拦冲出单位的大门,直奔江畔而去。因为松花江以北地区属于中国的黑龙江省,不是中东铁路辖区。在沙俄军警赶到时,他们汇合了其他单位的工人之后,已经渡江去了江北。”

在1908年5月1日中东铁路宪兵司令部情报里说:“还在4月30日晚,哈尔滨铁路工厂和机车库(机务段)的工人在下班后,曾举行会议讨论了如何迎接‘五一’节。‘五一’早晨铁路工厂只来了几个工人,而他们马上参加了罢工。在机车库工作的也只有铁路的士兵,显然约占四分之一的中国工人都一致参加了罢工。”

“大会在江北的一片坡地上举行,浩浩荡荡的人群中有很多面红旗在飘扬,还有人打着横幅标语,上面写着:‘五·一万岁!’、‘劳工神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汉字,也有一些写着俄文的横幅。大会是布尔什维克哈尔滨的书记雅库波夫主持的,会上,先由一些布尔什维克介绍了俄国的革命斗争形势。接着,各个单位的中国工人控诉声讨了沙俄侵略者的罪行。会场上掌声热烈,工人情绪高涨。江北的很多农民也都赶来看热闹,再加上从江南赶来的工人家属等,共有一万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进行了六个小时之久。集会人群的浩大声势,使江南的沙俄军警马队,隔江相望,一直未敢过江。”

这样人数众多的五一节集会,引起了沙俄政府的忧虑,斯托雷平责令管辖铁路的财政部长柯卡尤采夫对这件事情做出特别说明。柯卡尤采夫在自己的报告中说:“紧急集会在松花江左岸的中东路区与中国地界的分界线附近(松花江以北地区是黑龙江辖区),人群里有可能包括当地土著人和外国人,我们这方面如果采取武力行动,万一伤及人群里的土著(指太阳岛上的居民)和外国人,势必会引起外交上纠纷。”

前苏联学者А•Н•赫菲茨在《二十世纪初俄中两国人民之间的革命联系》中写道:“一九О八年,哈尔滨的中国工人和俄国工人一起纪念了五一节。”在中东路宪兵司令部1908年5月11日的情报里报告说:“还在四月三十日傍晚,哈尔滨铁路工厂和机车库(机务段)的工人们在散工后曾举行会议,讨论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节。五一早晨,铁路工厂里只来了少数几个工人,而他们也马上参加了罢工。在机车库里工作的也只有铁路营的士兵。显然,约占工人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工人都一致参加了罢工。罢工工人和许多市民一起渡到松花江对岸,在那里举行了群众大会。大会进行了六个钟头,参加者约一万人。这样人数众多的五一集会引起了政府的忧虑。”

《近代东北史》第331页也记载了哈尔滨这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九0八年以哈尔滨铁路总工厂的中俄工人为主举行了“五·一”万人大罢工,这是我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工人们在哈尔滨江北太阳岛上召开纪念大会,在讲台的四周插着红旗,其上写着‘五一万岁’‘劳工神圣’等字样。许多中俄工人在会上发言,揭露沙俄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参加大会的除工人们外,还有附近的农民和工人家属,总共有一万多人。最后,大会要求工人们团结起来,为改善生活待遇,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

总而言之,哈尔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充分说明了,受到布尔什维克党影响的哈尔滨工人阶级,在革命风暴的锻炼中,不仅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更加表明哈尔滨工人阶级的觉悟在迅速提高。同时,这次活动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对中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霁虹桥 此桥非彼桥

这座桥,是连接道里与南岗的交通枢纽,也连接着哈尔滨人与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如今这座桥被拆除了原有的桥体结构,其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